躍 興
文學是為著一種已經完成的社會華麗儀式和莊嚴儀仗而創作的,只有在這樣的社會中,光榮才會有它應有的地位。
《文匯報》曾刊載關于目前我國網絡文學現狀的文化報道時指出:十余年來,網絡文學正在“重組”著中國文學的格局,一度被稱為“野路子”的網絡文學在爭議聲中正在占領傳統文學的江山壁壘。而據近日發布的《第24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規模已突破3億,數量穩居世界第一。
對于網絡文學發展這一態勢,有的作家大膽預言,按照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后的作家都是網絡作家,他們都有可能在網上首發作品。還有的學者分析,置身網絡,每個人都成為作家,每次發帖都是類文學的表達,它開啟了一個集體寫作的時代,網絡文學最偉大的地方在于它的全民文學性……
我相信這位學者是根據目前網絡文學的流行現狀得出的結論。的確,網絡文學,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從被人們排斥、爭議到被文壇接納,以致向傳統文學領域長驅直入,不僅網民世界第一,而且一些文學網站每日更新的網絡文學字數已逾3800萬,累計發布字數超過340億,擁有70多萬名駐站作者,而且,一個個網絡新人的作品走紅網絡,被紙質媒體出版發行,火爆市場,而網絡寫手、作家、兼職寫作的大學生因網絡寫作年收入二三百萬成為吸引眼球的熱點文化新聞也不斷出現……難道這就是網絡文學所折射的“全民文學”嗎?是否就是因為這種網絡文學的斐然成績和發展,我們進入了“全民文學”時代?
說到“全民文學”,必然要說說我們的作家。在文學生活中,作家是一支主導力量,文學的發展乃至繁榮,所給予的社會的文化和精神價值,對時代和人們的心靈的影響,與我們的作家有很大的關系。然而現在,作家的這種力量和價值卻日益顯露出虛弱和不足。內心蒼白無力,缺乏歷史感、人文感和生命悲憫情懷,對人生和世界缺乏足夠的理解,失語當代社會公共事件,這是批評家和讀者所批評的當今一些作家的責任和擔當的缺失。在文學方面,文學創造力所憑借的就是這些重要的因素,我們作家缺失了這些文學的本質,又怎能寫出富有創造力的優秀之作呢?相反,作家抄襲卻成了文壇一種常見的現象,不僅商業流行暢銷作家抄襲,作協主席也抄襲;不僅剽竊國內的作家,國外的作家也不放過。而因為創造力的貧乏,炒作手段卻勝過了一切,為此他們不再恪守文學的倫理底線和人格尊嚴。這就像歌德所言“作者們人格上的欠缺,是我們文學界一切弊病的根源”。
對于目前我們的文學中所表現的內容,一些文學批評家、作家的話或許更有說服力。有的批評家說,這些年來,惡毒的、心狠手辣的、黑暗的寫作很多,但我們卻很難看到一種寬大、溫暖并帶著希望的寫作。賈平凹告誡作家同仁,在文學中不要筆走偏鋒,只寫黑暗的、丑惡的東西。著名作家王蒙說,“文學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墮落與無恥過”。似乎無需再有更多的贅言了。這樣的文學內容已經徹底背離了文學的真善美的本質和原則,它該如何點燃生命、使人幸福、給人震驚、喚來力量,成為決心和行動的動力?“全民文學”時代又怎會需要這樣一種萎靡凋敝病態的文學?
文學選秀,文學炒作,文學娛樂至死,作家之間的“口水戰”,作品抄襲屢屢被揭露曝光,作家富豪誕生,作家娛樂化,作家商人式地推銷他的作品……這基本就是當下我們文學的生態環境。這樣的文學生態,不是已經使我們的作家、我們的文學價值觀念迅速扭曲分裂變形?這些作家的文化行為,已不再是思想化的、精神化的、社會化的,而是變得功利化、世俗化和欲望化乃至商業化和市場化,有的讀者干脆說現在國內的很多當紅作家都像“演員”,這些作家神圣的身份已被徹底剝落。文學本是心靈的行為、靈魂的副本、人格的映象,于今,它卻成了娛樂的行為,成了謀取商業利益的商業行為,成了登上“富豪榜”最終目的的手段工具。文學是為著一種已經完成的社會華麗儀式和莊嚴儀仗而創作的,只有在這樣的社會中,光榮才會有它應有的地位,然而在今天,對于這種光榮的觀念,人們似乎已經喪失盡凈了……置身于當今這種文學的環境下,不由得讓人有些疑惑這種文學生態,距離“全民文學”時代該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