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監督司法工作是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的重要內容。30年來,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在監督司法工作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實踐與探索,對促進司法公正,維護公民合法權益與社會的和諧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0年間,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通過執法檢查、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執法評議、司法評議、述職評議、“個案監督”等多種形式,開展監督司法工作,先后組織了3項執法檢查,聽取了49個工作報告,開展了5次評議(對省“兩院”的司法評議、省公安廳的執法評議各1次;對省司法廳廳長的書面述職評議2次)。
執法檢查:督查法律法規實施情況
浙江省人大常委會自設立以來,常委會及有關專門委員會相繼就憲法、法律的普及實施、勞改、勞教單位和看守所、收容所執法情況、禁毒、禁賭執法情況、刑訴法及看守所條例執行情況、《浙江省法律援助條例》執行情況、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工作情況、《浙江省禁毒條例》執行情況等,開展了執法檢查。
多年來,監督司法領域的執法檢查工作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從推進憲法、法律的普及實施,到關注司法工作中程序上的具體問題;由推進司法工作,到規范執法行為、促進司法公正,監督司法工作的領域和內容不斷得到開拓和深化。
同時,檢查方式日趨靈活。由省人大常委會統一部署在全省范圍開展聲勢浩大的檢查,轉為與專委會實施的有所側重的檢查相結合的方式。
在現行刑法、三大訴訟法實施之初,我們國家面臨的最緊迫的任務就是普及法律,司法機關的主要任務是打擊犯罪,維護社會治安穩定。而這之后,隨著法律的普及、社會秩序的穩定,人們開始關注人權保障、文明執法和司法公正。為了順應這種變化,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在開展執法檢查工作中,也進行了調整、規范和完善。
此外,從監督議題的選擇、工作部署到組織實施,執法檢查活動各個環節的工作程序逐步規范和完善,組織更加嚴密。由只提出建議和意見,到聽取司法機關自查報告,審議執法檢查報告,提出意見并跟蹤督促落實,提高了監督實效。
執法檢查在監督司法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1994年勞改、勞教單位和看守所、收容所執法檢查中,針對監舍超員關押,經費、編制不足等實際困難,浙江省人大常委會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意見,浙江省政府撥出3500萬元專款,解決監舍擁擠問題。省財政、人事、勞動、糧食及公安等部門還聯合發文,要求市、縣解決場所、經費、編制等困難,改善了執法條件。
在2004年刑事訴訟法及看守所條例實施情況檢查中,一些超期羈押案件得到及時糾正,一些看守所硬件和軟件建設有所改善。在2005年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工作的執法檢查中,一些不符合監外執行條件的罪犯被及時收監,部分中級人民法院對減刑、假釋與執行罰金的財產刑相掛鉤的問題,及時進行了整改。
聽取審議報告: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
1980年2月24日,浙江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高文泉關于實施刑法、刑事訴訟法情況的匯報。這是浙江省人大常委會第一次聽取和審議司法工作方面的報告。從此,聽取和審議司法機關工作報告成為浙江省人大常委會監督司法工作最常用的形式,工作制度、程序亦逐步規范完善。
從1980年到2009年9月,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共聽取和審議司法機關(專項)工作報告49個,其中,聽取省高級人民法院11個,省人民檢察院15個,省公安廳17個,省司法廳6個。
圍繞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群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開展監督,聽取和審議司法機關(專項)工作報告。在改革開放初期,社會治安情況不容樂觀,刑事犯罪和重大經濟犯罪多發,因此,省五屆、六屆、七屆人大常委會多次聽取和審議省公安廳有關工作報告,督促公安機關認真履行職責。隨著社會治安情況明顯好轉,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的呼聲越來越高,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審時度勢,從八屆開始,一直到現在,每一屆都要聽取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公正司法、省人民檢察院關于法律監督的工作報告。
同時,在監督過程中,浙江省人大常委會抓住監督重點,并在相當長時期內給予關注,督促司法機關查找問題,落實整改。如1980年至1983年,連續4次聽取和審議了浙江省公安廳有關社會治安方面的報告;1985年至1987年,連續聽取了省檢察院關于懲治貪污賄賂等經濟犯罪和執法監督情況的報告。浙江省十屆人大常委會及內司委對看守所余刑一年以上違規留所服刑,檢察機關自偵案件依法文明辦案,審判機關減刑、假釋與執行罰金的財產刑掛鉤等問題,也進行了持續的跟蹤監督。
聽取和審議司法機關(專項)工作報告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2007年聽取和審議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三項承諾”落實情況的專項報告工作中,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針對群眾關心的立案難、執行難等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要求審判機關采取有力措施,確保訴訟便利、審判公正和有效執行。在2006年、2007年、2008年聽取和審議檢察機關(專項)工作報告中,浙江省人大常委會要求檢察機關進一步端正執法理念,依法文明辦理職務犯罪案件,自覺接受外部監督,嚴格執行訊問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制度,實行審錄分離。司法機關高度重視監督意見,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改,規范了執法工作。
司法評議:有益的嘗試
工作評議包括對司法工作的評議(司法評議)、對執法工作的評議(執法評議)、對任命干部的述職評議(書面、口頭述職評議)。這一監督方式的引入和采用,對加大審議力度、提高審議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
1993年,浙江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一次組織人大代表,對全省縣級公安、司法機關和縣以下基層單位(法庭、派出所、司法辦公室)進行評議。1994年,浙江省八屆人大常委會向省委提交了《關于開展省人大常委會任命干部述職評議試點和組織人民代表評議行政執法機關工作的報告》,經省委批轉實施。該報告進一步規范了評議工作,從此,評議工作在全省推開。
1995年,浙江省八屆人大法制委員會受常委會委托,對省司法廳廳長進行了書面述職評議。1998年、1999年、2000年,浙江省九屆人大常委會組織省人大代表分別對省高級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檢察院的司法工作、省公安廳的執法工作開展了評議;2001年,對省司法廳廳長開展了書面述職評議。
浙江省九屆人大常委會把司法評議作為常委會的重點工作,精心組織,周密部署,通過實踐,強化了人大監督司法工作,推動了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隊伍建設,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工作方法和制度,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通過司法評議,一方面解決了一些司法機關工作和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推動了公正司法和嚴格執法;另一方面,督促糾正了一批有差錯的案件,促進了司法辦案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同時,還增強了司法機關宗旨意識、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拓寬了人大監督司法工作的途徑,豐富了人大代表監督國家機關工作的形式。
“個案監督”:增強司法監督針對性
“個案監督”是人大對司法機關辦理的具體案件的監督。實踐中,個案監督絕大多數針對的是人民法院審理的具體案件。從浙江省人大常委會的監督實踐及《浙江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司法工作條例》的規定看,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開展個案監督主要是針對人大代表提出的、常委會組成人員交辦的以及群眾申訴的影響較大的案件,由有關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2000年《浙江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司法工作條例》的修訂,對個案監督工作作出了規范,依法監督、事后監督、程序監督、不直接處理案件等原則逐步確立。九屆人大以來,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及內司委積極探索,在司法評議、執法檢查、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中,結合司法具體案件開展監督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監督法出臺前,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和浙江省人大內司委對單獨開展個案監督持非常謹慎的態度。監督法出臺后,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嚴格依法辦事,對群眾申訴案件均按涉法涉訴類信訪案件處理。
省人大常委會及有關專門(工作)委員會通過對司法具體案件的轉辦,督促司法機關糾正了一批案件,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尤其是將司法具體案件與評議、執法檢查、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等監督形式相結合,從個案入手,以案說法,由點到面,舉一反三,通過對典型案件的分析,找出司法工作體制、機制上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加大了監督的力度,提高了監督的實效。
浙江省九屆人大常委會在組織開展的評議省高級人民法院司法工作活動中,對16個案件進行了重點督查,法院審查后,按審判監督程序改判8件,重新進行鑒定或補證3件,審判委員會再次復議5件;浙江省十屆人大內司委在刑事訴訟等執法檢查中,對超期羈押,減刑、假釋與罰金刑掛鉤等類案,進行了重點監督。這些做法,提高了監督工作的針對性、準確性,以事實說話,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