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迪飛
摘要:本文以中英兩國在產業集群方面的競爭力為比較分析,結合08—09年金融危機對兩國產業集群的影響為例,闡述產業集群研究對新形勢下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產業集群競爭影響
產業集群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圍之內,不同類型的產業部門,依托一定的經濟條件或環境,以某個或某幾個產業部門為特定區位產業發展的核心,借助各行業部門間的密切的經濟聯系來發展與其他行業部門之間的聯系,從而共同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產業“集合體”。
中英兩國產業集群發展大相徑庭,兩國產業集群發展的歷史機遇、發展程度不同,就決定了兩國產業集群各自的特點,其競爭力也因而不一樣。
1.中英兩國產業集群的競爭對比
1.1產業集群形成的歷史機遇和發展時限不同,兩國產業集群競爭力不同。
中國最早出現的產業集群,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景德鎮陶瓷、蘇州刺繡。建國之后我們逐步建立起了計劃經濟體制,產業集群發展的基礎遭受制度上的限制,產業集群不復存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發展以及經濟市場化的建立、經濟國際化趨勢的加強,我國產業集群又逐步發展起來,在廣東、浙江等地區最先出現一些產業集群,隨后不斷向周邊地區發展并在更大的產業范圍間擴展。然而雖然我國產業集群起步晚發展快,但由于形成的歷史機遇和發展短,目前國內處于成熟階段的產業集群典型還比較少。許多地區出現的產業集群只是具有某些集群的特征,而且尚處初級的發展階段,發展的水平和檔次較低,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弱。
與此相反,英國是工業化最早的國家,英國的產業集群也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發展,產業基礎好,歷史機遇成為產業集群發展不可多得的優良條件。產業集群結構日益優化,產業集群生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強,發展日趨成熟。
1.2產業集群的結構構成和發展程度不同,兩國產業集群競爭力不同。
我國產業集群結構發展不合理,綜合競爭能力弱,抗風險能力不強。英國產業集群結構發展優化,綜合競爭力強,抗風險能力強。
首先,從產業結構生產形式上看,目前我國主要集中于傳統產業。以依靠廉價勞動力來獲取競爭優勢,高技術產業集群和資本與技術結合型產業集群的發育還非常滯后。從產品鏈方面看,我國各地的產業集群集中于贏利較少的生產制造環節,而研發、設計以及市場營銷、品牌等環節卻較為薄弱。
而英國產業集群呈現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傳統產業為輔的產業格局。傳統產業集群在時代的發展中呈現興衰與發展的兩重天,部分傳統產業遭到時代的淘汰,如斯塔福德郡的陶器、和謝菲爾德的刃具;另一部分卻被保存下來并繼續發展,如貝德弗德郡的草帽、白金漢郡的椅子。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逐漸成為英國產業集群的主要支柱,如以劍橋工業園為中心發展起來的東安格利爾地區,逐漸成為專業化生物技術公司的集聚區域,并引領世界生物技術的研究和發展。新老產業集群的存在使得英國產業集群結構更優化,門類更齊全,綜合競爭力更強大。
其次,從產業組織結構看,中國的產業集群以非國有中小企業成為主要構成形式。且大部分為個體、私營企業,大型國有企業非常少的不良格局。例如,據統計,截止2001年底,東莞市擁有各類紡織服裝企業6523家,其中“三來一補”企業1210家,三資企業1622家,民營企業4660家。浙江省總人口4600萬,平均每27個人當中。就有1個個體、私營企業。產業集群的發展結構還不完善,應避風險的能力不足,中小私營企業一旦遇到大的風險經營不善,中國的整個產業集群將會受到重大的打擊。
而在英國產業集群方面,他們的發展卻恰恰與我國產業集群發展相反。英國產業集群以大中小企業共生型為主要的存在形式。20世紀70年代,英國政府不但重視對高新技術領域大型企業的培育,而且也開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重視和投入。在包括稅收減免、國家或地方政府對特定項目的重點資助、對風險投資的鼓勵等方面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末,歐洲產業政策的重心逐步向培育發展產業集群轉移,集群政策成為大部分國家或地區的產業政策的新模式。英國產業集群政策的實施促進了英國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園區集群等大型企業集聚領域和中小企業集群的發展。
2.08—09金融危機對兩國產業集群的影響
我國的大部分產業集群到目前為止仍處于制造業扎堆的“準集群”狀態,表面上產業鏈完整,其實是斷裂的。因此應對金融危機能力不足。例如,紹興紡織服裝集群在浙江是發展最早且最為成熟的產業集群,已經形成了紡絲、織造、印染、服裝生產生產一體化。然而,受金融危機的沖擊,紹興輕紡集群中很多中小企業倒閉,連江龍控股、華聯三鑫、縱橫集團等龍頭企業也瀕臨破產,金融危機產生的危機已經撼動了整個紹興輕紡板塊的基礎。究其原因主要是過我國產業集群在全球產業鏈處于低端地位,風險時規避空間狹小。
而英國的產業集群受此次金融危機的影響卻不同于中國。據英國政府最新公布的數據稱,2008年第三季度英國GDP比上個季度下降了0.5%,成為英國經濟16年來第一次衰退。英國目前除了漁業、林業、種植業和公共事業外,其他事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衰退。
英國產業集群在世界上的競爭力不容置疑,然而此次金融危機卻給這樣的新型經濟組織帶來了厄運。中小企業集群或以傳統產業集群為主要的集群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衰退,有些集群中的中小型企業瀕臨倒閉或破殘。而新興的高技術產業集群由于充足的資金和完善的產業運轉模式,雖然集群內部也有不少企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經營困難,但整體上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還是能夠頂住這次的金融危機的影響。
3.結論
綜上所述,中國產業集群雖然發展遲,基礎薄弱,產業穩定性不足,但可以結合實際,以英國等國的產業聚集經驗為參考,大力發展我國產業集聚模式,促進我國經濟的又快又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錢平凡.我國產業集群發展的狀況、特點與問題[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3,(12)
[2]吳德進.產業集群論[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3]張曼茵.中國產業集群發展的主要特點[J].經濟縱橫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