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彩
摘要:“兩個必然”的理論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的。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并未有消失,社會主義仍有強大的生命力,但又出現了新的情況,所以必須全面理解“兩個必然”理論。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馬克思恩格斯“兩個必然”
經濟全球化作為一個客觀的、歷史的發展過程,它既給各國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也帶來嚴峻的挑戰。當代資本主義在戰后新科技革命的巨大推動下獲得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表現出相當強的自我調節能力和容納現代生產力發展的巨大潛能。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理解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科學論斷呢?
一、馬克思、恩格斯的“兩個必然”理論
現代社會主義就其理論淵源來說,可以追溯到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在反封建斗爭中以全體人民的名義宣布的社會原則:自由。平等、博愛。19世紀的空想社會主義者繼承并發展了這些原則。他們認為,資本主義制度之所以被拋棄,是因為掌握政權的資產階級背叛了革命時期的諾言,使“自由、平等、博愛”成為虛偽的口號,而社會主義就是要使這些原則真正得到實現。就價值觀念而言,社會主義是源于人們對一個自由、平等、互助社會的向往和追求。社會主義的原動力就是通過建立新社會組織為所有的人爭取平等的機會。在批判地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把社會主義的美好理想變成了科學。馬克思、恩格斯通過發現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不僅第一次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運動規律,而且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特殊運動規律,指出資本主義存在著自身無法克服的基本矛盾,這一矛盾與資本主義制度形影相隨,他們據此揭示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局限性,闡明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趨勢。
二、經濟全球化與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新發展
由資本主義主導的經濟全球化,既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運動規律,也不能使自由、平等、互助等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失去意義。在全球化過程中,資本主義的各種痼疾依然存在,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在新的條件下,在以新的形勢不斷積累和加深。
(一)個別企業中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對立仍然存在
隨著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和國際競爭日益加劇,這種對立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變得更加尖銳??鐕疽殉蔀橥苿尤蚪洕惑w化的主體。憑借發達的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術,跨國公司實現了公司內部的高度組織性和計劃性,其活動極大的推動了資源的跨境流動和優化配置,有助于提高效率、促進增長。但是另一方面,跨國公司的活動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國家的調控范圍,它們的活動舞臺是基本上處于無政府狀態的世界市場。它們在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的地方采購原材料。在勞動力充裕、工資低微的地方進行加工生產,到商品需求量大、售價高的地方去銷售。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跨國公司為追逐高額利潤而不斷追求增加生產能力、擴大生產規模,以便降低成本、擴大市場份額、排擠競爭對手。其結果必然在全球范圍導致生產發展的盲目性,由于跨國公司擁有強大的實力和嚴密的內部組織,所以其生產能力和生產規模的全球擴張十分迅猛,而一旦產品在市場上過剩,影響所及往往會在一系列國家和地區引發嚴重的經濟動蕩或危機。隨著資本和金融市場全球化的發展,投資者可以在全球范圍把資本投向他們認為最有利可圖的地方,這從投資方面看,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選擇性,而從世界整體的角度看,卻是無序的和盲目的。為追逐最大利潤,大量資本不是流向生產領域而是流向金融市場,導致金融投機活動猖獗,很容易造成泡沫經濟現象,引發嚴重的經濟動蕩和金融危機。在當代資本主義經濟中,不僅周期性危機仍然按照其本身的規律頻頻發生,而且結構性的失調與危機和體制性的失調與危機頻繁發生,成為資本主義難以擺脫的痼疾。
(二)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對立目前并未消失
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這種階級對立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有了值得注意的新發展。這主要表現為,經濟全球化加強了資產階級在勞資斗爭中的地位,使資方獲得了向勞動者進攻的新手段、新武器,從而大大加劇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社會福利危機和社會新貧困,使社會分化和貧富對立日趨嚴重。在經濟全球化迅猛推進的過程中,世界上富者越富、貧者越貧,南北差距日益擴大。貧富差距擴大導致越來越多的居民遭受社會排斥,在貧困人口聚居區形成自暴自棄、敵視社會、愚昧無知、道德墮落的“貧困文化”,與社會的主流文化格格不入。貧困者和生活每況愈下的人往往憤世嫉俗,對政府和政黨失去信心,對社會制度深感不滿。貧困還引發大量青少年犯罪和暴力行為,甚至引發嚴重的社會沖突和種族沖突。這一切都使資本主義的前途充滿難以預料的風險和危機。經濟全球化把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擴展到全球范圍。馬克思曾經指出,資本主義積累必然造成社會的分化與對立,導致在社會的一極積累財富,在另一極積累貧困。這一趨勢今天不僅存在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而且在全球范圍清晰地表現為南北之間的分化與對立。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向全球擴張,這種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其制度內的延伸將達到極限,從而使突破資本主義制度框架的積極的揚棄成為歷史的必然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全球擴張,不過是在為社會主義最終取代資本主義進一步準備物質條件。
三、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一個曲折漫長的歷史過程
(一)當今的資本主義是冷戰結束后失去對手從而也失去控制的資本主義個時代
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結果是造成了一個更加不平等、不公正、貧富懸殊、南北對立的世界。在這樣一個世界上,要求擺脫剝削、壓迫、貧困和愚昧,追求自由、平等和互助,最終實現人類解放的社會主義理想和價值,無疑具有其深遠的現實意義和強大的生命力。
(二)前蘇聯“現實社會主義”的失敗,只是一個僵化的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而決不意味著社會主義的死亡
社會主義沒有固定的模式,對一切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嚴肅、認真的嘗試,我們都應持同情、贊許的態度,而不應扣上“非科學”的帽子一概罵倒。當今世界,許多人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真誠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潮、流派和運動,應當說它們都是社會主義運動的組成部分。從這樣的視角來看,即使在前蘇聯、東歐的社會主義失敗以后,社會主義仍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泛的影響。經濟全球化絕不意味著資本主義在全世界高奏凱歌,而只是開辟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沖突和較量的新戰場。
(三)既不要忽視“兩個決不會”,又要堅持“兩個必然”
我們既要反駁當前流行的社會主義失敗論,又要反省我們過去所宣傳的社會主義速勝論。資本主義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事實證明,當代資本主義并未進人病入膏肓、不可救藥的垂死階段,相反它還保持著上升勢頭,具有很強的擴張能力和發展生產力的潛力。我們堅信“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但同時也應看到,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一個相當漫長的歷史過程,要經過上百年甚至數百年艱難曲折的斗爭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正如鄧小平所說:“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堪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
(四)應放棄那種認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格格不入、截然對立的傳統觀念
在世界經濟日益一體化的今天,社會主義應主動在與資本主義交往聯系中壯大和發展自己,閉關自守是沒有出路的。社會主義既是資本主義的繼承者,因此要善于學習和借鑒發達資本國家的成功經驗,充分I吸收和利用資本主義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經濟全球化包括中國在內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市場經濟不分姓“資”、姓“社”,資本主義可以搞,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因此社會主義國家不應當懼怕經濟全球化,而應當積極參加進去,求同存異,趨利避害,利用資本主義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使自己得到更快的發展。
(五)經濟全球化使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日益加深加劇
經濟全球化在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擴展到全球范圍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把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和各種痼疾擴展到全球范圍。在傳統的干預手段日益失效的情況下,資本主義經濟的自發性和盲目性必將在基本處于無政府狀態的世界市場愈演愈烈,引發全球性的經濟風險和危機。從歷史上看,資本主義統治地域的擴張曾多次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注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有助于資本主義緩解矛盾、延長壽命。現在全球化使資本主義在發展上達到了地域上的極限。今后其緩解矛盾、延長壽命的手段將越來越少,而面臨的矛盾和危機將越來越多。從長遠看,資本主義因其自身固有的矛盾終將走到盡頭,取代它的必將社會主義的新紀元。
參考文獻:
[1]全球化與社會主義的歷史命運.張驥.探索2001.3
[2]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及其實質董秀燕,徐輝甘肅農業2006.10
[3]經濟全球化不會改變“兩個必然”的歷史規律嚴新麗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