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摘要:會展旅游,作為一個新興旅游模式倍受關注。發展會展旅游利于國民經濟的增長,但由于其特殊性和發展初期體制的不健全而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基于此,對會展旅游的內涵進行闡述,并提出加快我國會展旅游發展的具體策略,以期望能對會展旅游經濟的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會展業會展旅游策略研究
一、會展旅游在我國發展現狀分析
1.市場化程度過低
在我國會展旅游業的發展中,沒有形成會展組織者、目的地接待者完整的接待服務體系,國際會展旅游業的成功經驗表明,會展組織者、目的地接待者分工體系是會展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但我國目前無論是會展旅游企業還是政府都較關注目的地接待者,對于會展中最為重要的會展組織者缺乏認識;此外,無序競爭和整體競爭力不強。在任何產業發展初期都會出現因管理混亂導致的市場無序競爭,從而致使整體競爭力下降。
2.外部環境亟待改善
會展旅游業作為都市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尤其依賴外部條件的完善,但目前我國會展旅游業發展的外部條件還不健全。首先,法律、法規不健全。由于法律、法規不健全導致目前我國會展旅游業比較混亂,重復辦展、會展內容混亂、受眾對象不明確、舉辦會展的中介公司良莠不齊等。其次,審批手續復雜。由于法律不健全,我國舉辦會展的審批中人為因素過多,審批手續繁雜,有的會展審批時間長達一年以上。這也是旅游企業不愿意介入會展旅游業的重要原因。第三,城市環境有待改善。目前就北京等城市距離國際旅游城市的標準還有相當差距,這嚴重阻礙了會展旅游業的健康發展。
3.重展館輕服務,重展覽輕會議,獎勵旅游市場空白
目前我國省會城市和大型城市幾乎都將會展業作為其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并將重點放在場館等硬件設施的建設上,展覽館建設熱情過高。目前一些城市盲目擴建、改建、新建大型會展中心,勢必對會展經濟的良性發展產生負面影響。而且會展旅游業的發展,絕不僅僅依賴場館的建設,其發展更依賴于軟環境的規范化、國際化等。目前各地在開展會展旅游業研究的過程中非常重視展覽而忽視會議。
4.我國在國際會展旅游業中的地位比較低
據ICCA統計,每年全世界舉行的參加國超過4個、參會外賓超過50人的各種國際會議達40萬次以上,會議總開銷逾2800億美元。中國卻未占到應有的市場份額。中國在1998年接待國際會議排名中僅列第34位、在亞太地區列第12位,甚至落后于印度;1999年中國(包括香港)舉辦的國際會議在全球排名15位,接待國際會議占全年全球總會議的1.68%,其中香港地區占0,9%。大陸僅占0.78%。2000年在接待全球國際會議最多國排名中,中國排第37位,這種現狀是與我國的改革開放步伐和旅游大國地位極不相稱的。
5.國際化品牌的會展少,會展檔次低、規模小,會議數量有限
中國會展旅游目前屬于粗放式的發展模式。自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國內的會展業發展快速,但這是建立在小型場館和小型展會數量迅速增長的基礎上的。中國不僅參加的國際會議較少,本國內的會議交流也很少具較大規模,能發展會展旅游的會議就更少。而且中國與展會規模不斷擴大的國際上成熟的會展業相比,國內會展業規模小、場館設施陳舊、功能單一。舉辦的展覽數量、規模和檔次雖在不斷發展,但總體上仍處于低質量重復辦展、規模不大、檔次不高階段。會展旅游業也相應發展不起來。
6.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
由于我國的國情以及服務性行業進入門檻低等原因,從事會展業的人員中相當大的一部分人未受過專業培訓或高等教育,隨著我國會展業的發展,這些人已經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我們缺乏一支穩定的、高質量的專業會展隊伍特別是熟悉會議、展覽、旅游業務、掌握國際慣例、富有運作經驗的專業人才十分匱乏。
二、中國會展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1.建立健全會展旅游市場化運作機制
會展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必然需要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積極主導,但應改變政府操辦行為,所有會展活動應逐步轉化為市場化運作。通過與各種國際性會展組織的聯系和合作,形成符合國際慣例的會展旅游運作模式,推動各種會展旅游中介機構的發展,完善會展旅游市場開發的商業化招徠機制。
2.健全會展旅游專業人力結構
由于各類專業或非專業的會展組織者在會展旅游行為決策中起主要作用,因此,首先應培育專業的會展專業營銷人員,并使之具備會展業與旅游業的雙重經驗。在企業或地方內部,相應人員也要承擔培訓自身員工的任務,形成靈活機動的應變型人力結構,并根據會展旅游發展不斷調整組織內部主體機能。其次,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級教育機構,加強對專業人才的培養或培訓。最后,建立會展旅游培訓制度,通過各種培訓方式,加大對翻譯、導游、會展服務及接待服務人才的培養培訓力度,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引進外籍專業人士,促進會展旅游業的國際化發展和市場競爭力的提高。
3.重點培育精品會展,大力支持地方舉辦特色會展
各舉辦地要樹立精品意識,把自己的產業優勢、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城市特色密切聯系起來。發揮自己的特色,推出自己的品牌,比如昆明的世博會和青島一年一度的國際啤酒節。全國各地會展的舉辦對于該區經濟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這些會展大多數規模較小,檔次不高。所以可統一策劃,聯合對外宣傳,要注重效益,做到以“特色”取勝。
4.立足本國,創立品牌,增強國際競爭力
會展旅游企業和會展旅游城市,要積極創立自己的會展品牌。隨著我國加入WTO,國外的會展企業必將進軍中國市場,我們必須建立有競爭力的企業與之相抗衡。國內會展企業要盡快建立國際營銷網絡,同時在提高組織管理服務水平上下大工夫,爭取上市經營,實現會展產業的資本運營,創立中國的會展旅游品牌,進而提升整體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徐敏,中國展覽業面臨的挑戰及對策,中國會展,2002年(15)
[2]戴學峰,會展旅游的現狀及發展前景,中國經濟信息,2003年第1期
[3]趙軍,論中國會展旅游的問題與對策,江蘇商論,2005年第9期
[4]胡利軍,中國會展旅游發展對策分析,合作經濟與科技,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