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瑾
摘要:中國儒家文化影響著中國幾千年的思想和行為,文章分析儒家文化和家族企業以及兩者之間的聯系,提出利用儒家文化發展家族企業,并將儒家文化發揚光大。
關鍵詞:儒家文化家族企業企業文化
儒家思想,在行為方式上,主張推己及人、由親及疏、齊家治國,順乎倫理貼近人情;在生活態度上,主張順天因時,積極人世;在處事準則上,強調和諧,追求中庸,“過猶不及”。這些特質表明儒家思想具有很強的現實操作性,可以作為行動的指南。
不管在發展中國家還是在發達國家,家族企業仍然對企業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換句話說,家族企業相對于非家族企業具有一定的優勢。不管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家族企業都是普遍存在的,對于中國來說,許多以家族企業形式存在的中國私營企業(包括海外華人企業)構成了除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之外的經濟實體。
一、儒家文化與家族企業的聯系
儒家思想作為一個系統的主流意識形態的雖然不存在了,但是,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人生態度、行為準則的儒家思想卻牢牢地扎根我們的思想中,與我們的靈與肉結為一體,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正因為如此,許多企業家不斷地從儒家思想中得到啟發,成功創辦企業的同時,也培育了優秀的企業文化。幾千年來的儒家文化經過歲月的沉淀和歷史的傳承,對于現代中國企業的影響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家族企業中,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是基于血親和姻親而產生的關系。這種關系不同于一般的社會關系,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特別是血緣關系,還具有無法選擇性和不可替代性。家族成員之間長期互動,彼此了解和特有的關注和寬容,使其成員之間的信任關系較之外來人而言要強烈的多。家族文化價值觀使家族成員更容易形成共同的目標,并對實現目標構成強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就是一條心。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主要強調每個人的創造性和主動精神,但也不乏會出現了一些過分貪婪、自私,對社會以及企業漠不關心的心理和行為。儒家文化的群體意識和對國家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處理個人與整體的關系,在充分發揮個人才能的基礎上,增強整體的凝聚力,強調群體意識與團隊精神,強調實現個人價值與奉獻社會相融合,這也正是東方式管理的一個重要特點。
二、利用儒家文化發展家族企業
改革開放30年,也是民營經濟迅猛發展的30年。如今,民營經濟已經占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半壁江山,民營經濟在促進資源有效配置、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促進就業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國的家族式企業具有三個方面的特征:1.家長式;2.關系;3.不安全感。
民營企業家對待自己的企業就如同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采用家長式的做法,這也正是儒家文化的體現。在對于企業的管理方面,民營企業家依靠自己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規避風險。在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下民營企業家帶著一種不安全感,將企業發展壯大。但是這種家族式的企業不可能會發展的很大。因為它本身具有局限性。由于企業家不相信自己關系以外的人,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無法接受新觀念,先進文化。
安利,作為一個全球性的家族企業能夠一直保持如此一個好的發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所有人都把自己當成這個公司的一份子,對待這個公司就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這就是與我國一些家族企業相比,能發展的久遠的一個重要原因。
同非家族企業相比,家族企業實際上還是有很大的優勢。在家族企業中,所有的管理者都是在這個企業中長大,都是隨著公司一同成長,而且也非常關注公司的發展。可能在一些具體的公司運營方面,家族的每個成員都會有分歧,但最終的目標一致,都希望公司更好。
家族企業的另外一個優勢是,管理者在制訂企業發展戰略時,著眼可以更加長遠。任何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挫折,家族企業中的每個人必須相信未來,著眼長遠,要非常有耐心。很多上市公司把眼光盯在各種財務報表上,報表要非常漂亮,而家族企業則可以踏踏實實做一家好公司。家族企業更容易著眼長遠來制訂企業發展的戰略,盡管這個戰略在實施的過程中可能短期收益并不好。
很多人覺得,在家族企業里,所有的董事會成員都是家族的成員,這是一個挺好笑的局面。但實際上,我覺得,所有的家族成員都給了我極大的鼓勵和支持,促使我更好地管理這家公司。我覺得在家族企業治理的同時,保持一個融洽的家庭關系也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家族的每一個成員對公司的業務都非常關注,他們也把自己的心血注入到了這家公司之中。
我們所有的家族成員都非常喜愛這家公司,也都非常認可公司的價值觀,非常關注公司的發展。這同公司的兩位創辦者有關,他們就是把我們在這樣一個氛圍內帶大的。我父親經常對我說,擁有一個企業并不是擁有一種權利,更多的是承擔了一種義務——管理好家族企業的義務。
歷朝歷代,聰明的統治者都會把儒家學說作為治國的基本思想。儒家的精髓是叫人怎么做人和怎么治人。想必治人、治家、治企業、治國應該都在可以遵循儒家的精神。如果一個企業的管理者拋棄了這種精神,你的企業就不會成為一個有靈魂有作為企業。儒家的思想不僅在中國,在全球都是應該學習并加以運用的。套用過去一個詞來形容儒家學說和中華傳統道德觀念,就叫“放之四海而皆準”,中國如此,美國如此,全球人都如此。因為,那是做人的基本底數,是根本。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歷史的產物,反映了一定歷史階段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因而也有其歷史局限性。所以就要以寬闊的胸懷吸收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的精華,又要使儒家文化的優秀部分得以發揚光大,并且走向世界,為當代世界科學文化和管理文化作出應有的貢獻。當今經濟科學發展的二十一世紀,儒家文化必然會在世界經濟生活產生越來越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康寧,張芳玲.中國企業500強[N]新華網,2006
[2]李劍.儒家思想在現代企業文化建設中的智慧價值[J]傳統文化,2009
[3]儒家思想對提升企業文化的作用[J]北京大學中國國學,2006
[4]陳睿.儒家文化與我國人力資源管理[J]社科縱橫,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