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怡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完善和投資方式的日趨多元化,有限合伙這一被世界許多國家廣泛采用的組織形式,正以其獨特的優勢顯現出旺盛的生命力。2007年6月1日,中國《合伙企業法》正式施行,為合伙制企業的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然而相對于發達國家有限合伙的發展仍存有較大的差距。本文對有限合伙的設立、管理等五個方面,從以美英法為主的國家和地區的有關法律法規角度進行了比較研究,從而實現對我國有限合伙制度的改進與完善。
關鍵詞:合伙有限合伙比較研究
一、有限合伙的歷史發展
有限合伙(Limited Partnership)是指由對合伙債務承擔有限責任的有限合伙人和對臺伙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普通合伙人共同組成的企業合伙形式。它是英美法系中一項法律制度,相當于大陸法系的兩合公司。實際上,有限合伙在中世紀的歐洲就出現了,這種制度安排使中世紀歐洲財富的持有者,能秘密進入商業活動獲取豐厚利潤,且承擔的風險損失有限。有限合伙作為公司制度的先驅,極大地促進了中世紀歐洲及地中海沿岸貿易的發展。有限合伙制度首先為1673年法國商法所承認和保護,后來被1807年法國商法典23.28節吸收。英美兩國在20世紀初相繼頒布了《有限合伙法》。而我國也于2007年6月1日發布的《合伙企業法》第三章中專門規定了有限合伙。
二、有限合伙的設立
(一)關于合伙人
有限合伙的混合責任制決定了有限合伙至少應當有一個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普通合伙人和承擔有限責任的有限合伙人。對于合伙人的資格,美國、法國、英國、德國等國家沒有限制。比如美國統一合伙法第一條規定:“本法所稱的合伙包括自然人、合伙、有限合伙、信托、財團、社團和公司”。我國《合伙企業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本法所稱的合伙企業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普通合伙企業和有限合伙企業。”同時第六十條有一個銜接性的規定:“有限合伙企業極其合伙人適用本章的規定;本章未作規定的,適用本法第二章第一節關于普通合伙企業及其合伙人的規定?!庇械牡貐^則不允許公司或法人成為有限合伙的普通合伙人。比如我國臺灣公司法第十三條規定:“公司不得為他公司之無限責任股東或合伙事業之合伙人?!蔽覈愀塾邢藓匣飾l例規定法人團體僅可成為有限合伙人。
對于合伙的人數,有的國家和地區從維護合伙的“人合”性質角度出發,規定合伙應有一定人數的限制。如英國和我國香港地區規定,有限合伙中的普通合伙人不得超過二十人。我國《合伙企業法》第六十一條規定:“有限合伙企業由二個以上五十個以下的合伙人設立”,同時第七十五條規定:“有限合伙僅剩有有限合伙人的,應當解散;有限合伙企業僅剩普通合伙人的,轉為普通合伙企業。”
由此推斷出我國有限合伙企業中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的人數區間限制都在[1,49]。美國、法國、德國等國家未對合伙的人數進行限制。在美國,擁有成千上萬合伙人的有限合伙也不鮮見。正是有限合伙對合伙人的責任限制更多地表現為“人的區分”,所以主要適用于風險投資領域。
(二)有限合伙的出資方式
有限合伙,一部分是對合伙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普通合伙人;一部分是對合伙債務以其在合伙中的出資為限承擔責任的有限合伙人。對于有限合伙人,由于其僅以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因此有的國家對其出資方式進行了限制。比如,《法國商事公司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兩合公司中的有限責任股東不得以技藝出資?!薄度毡竟痉ā返谖灏倨呤鶙l規定:“包括兩合公司在內的持份公司的有限責任股東只能以金錢形式出資?!蔽覈逗匣锲髽I法》對此的作出了限制性的規定,第六十四條規定:“有限合伙人可以用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作價出資。有限合伙人不得以勞務出資。”
筆者的觀點是傾向于我國《合伙企業法》的做法,勞務出資在國外健全完善的市場體制下,再加上強有力的監管,能夠體現出資人具有一定承擔責任的能力。但是在目前我國不夠健全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有限合伙人若以勞務出資,則使其出資處于不確定狀態,難以體現其對外承擔有限責任的特點,不符合設立有限合伙的初衷。
(三)關于登記注冊
鑒于有限合伙中的有限合伙人承擔有限責任,各國一般都規定有限合伙應向有關主管部門進行登記注冊,并將有關信息進行公告。比如《美國統一有限合伙法》第二條規定:“設立有限合伙應向州務秘書提交一份經簽署的有限合伙證書,該證書應包括有限合伙的名稱、地址、接受傳票的代理人的名稱和地址、普通合伙人的名稱和商務地址、有限合伙的解散日期以及普通合伙人決定的其他事項。”《德國商法典》第一百零六條和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兩合公司應向其住所所在轄區法院申報商業登記,申報應包括股東的姓名和出資的數額;但在公告時,只需注明有限責任股東的人數,不公告有限責任股東的姓名,身份和出資額?!蔽覈愀塾邢藓匣飾l例第四條規定:“有限合伙必須按照本條例的規定注冊,如未注冊,則視為普通合伙,有限合伙人視為普通合伙人?!蔽覈逗匣锲髽I法》第六十六條規定:
“有限合伙企業登記事項中應當載明有限合伙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及認繳的出資數額?!笨梢钥闯龈鲊鴮τ邢藓匣锏淖缘怯洃B度和做法大相徑庭。
三、有限合伙的管理
從有限合伙的制度設計上看,有限合伙人對合伙債務承擔有限責任的對價就是其不參與合伙的經營管理,有限合伙的經營管理有承擔無限責任的普通合伙人負責。這是各國法律關于有限合伙制度的一項原則。比如,《美國統一有限合伙法》第四條第三款規定:
“有限合伙中的普通合伙人享有普通合伙中合伙人的權利,即直接負責合伙的經營管理?!蓖瑫r該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有限合伙人不得參與對企業的控制?!斗▏淌鹿痉ā返诙侔耸畻l規定:“兩合公司中的有限責任股東不得直接或接受委托從事任何對外經營活動。”
我國《合伙企業法》第六十七條規定:“有限合伙企業由普通合伙人執行合伙事務。執行事務合伙人可以要求在合伙協議中確定執行事務的報酬及報酬的提取方式。”同時第六十八條第一款規定:“有限合伙人不執行合伙的事務,不得對外代表有限合伙企業?!比绻邢藓匣锶藚⑴c了合伙的經營管理,從理論上說就不應在享有有限責任的保護,即應當與普通合伙人一樣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多數國家和地區對于這一問題的看法基本一致,只是在具體規定上有所不同:
(1)美國:《美國統一有限合伙法》第三條規定:“有限合伙人不得參與對合伙的控制,負責就不受有限責任的保護?!辈⑶乙幎讼铝行袨椴粯嫵蓪Α皡⑴c對合伙的控制”:作為有限合伙的普通合伙人的公司的職員、董事或股東就有限合伙的業務與普通合伙人進行磋商或提供咨詢;以有限合伙的保證人或擔保人的身份,為有限合伙進行擔保;提起訴訟,或為有限合伙的利益提供代表訴訟等等。同時該款還規定,即使有限合伙參與對合伙的控制,也不是對所有的債務
都承擔無限責任,而僅對與有限合伙進行交易,并且基于有限合伙人的行為而有合理理由相信該有限合伙人的普通合伙人的交易對方負責。
(2)法國:《法國商事公司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兩合公司的有限責任股東不得從事任何對外經營活動,否則就要和全體無限責任股東一起,對公司債務和義務負連帶責任。”根據有限責任股東從事對外的經營活動的次數或重要程度,有限責任鼓動可以被宣布對公司的所有義務或僅對一部分義務負有連帶責任。
(3)日本:日本公司發并未對限制兩合公司中的有限責任股東參與管理公司業務,但按照該法第五百九十七條規定:
“兩合公司執行業務的有限責任股東就執行其職務有惡意或重大過失時,連帶賠償對第三人造成損害,即對因此產生的公司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同時,該法第五百八十條規定:“兩合公司的實施了使人將自己誤認為無限責任股東行為時,該有限責任股東對基于該誤認與兩合公司進行交易者,承擔與無限責任股東相同的責任?!?/p>
(4)中國香港:香港有限合伙法第五條規定:“如有限合伙人參與管理合伙業務,其必須對參與管理期內所招致的一切債務以及義務負法律責任,猶如他是普通合伙人一樣。”
四、有限合伙人的權利
有限合伙中的有限合伙人不得參與合伙的經營管理,并不代表其在合伙中不享有任何權利。根據有關國家和地區法律的規定,有限合伙人除了制定合伙協議并根據合伙協議的規定參與利潤分配外,主要享有以下權利:
(1)表決權
《美國統一有限合伙法》第三條第二款規定:“在有限合伙人的行為不構成參與對企業控制的前提下,合伙協議可以賦予全部或部分有限合伙人以對任何問題的投票表決權。”《法國商法典》第三十條和第三十一條規定:“兩合公司的有限責任股東在公司股份轉讓、公司國籍變更、公司章程修改的時候,可以行使表決權?!蔽覈逗匣锲髽I法》第六十八條第二款規定有限合伙人有:參與決定普通合伙人入伙、退伙,執行事務合伙人怠于行使權利時,督促其行使權利或為了本企業利益主張權利或者提起訴訟等權利。
(2)咨詢權
《美國統一有限合伙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有限合伙人可以就有限合伙的業務同普通合伙人進行磋商或提供咨詢?!薄斗▏谭ǖ洹返诙艞l規定:“兩合公司中的有限責任股東有權對公司的經營狀況提出書面質疑,公司的執行人應當書面予以答復?!蔽覈逗匣锲髽I法》第六十八條第二款規定有限合伙人有: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提出建議;在有限合伙企業中的利益受到侵害時,向有責任人的合伙人主張權利或提起訴訟,等等權利。
(3)知情權
《美國統一有限合伙法》第三條第五款規定:“有限合伙人可以查閱合伙依法應當保存的任何記錄,并經合理請求后從普通合伙人處獲得有限合伙業務和財務情況的真實和全面的信息,有限合伙的稅務申報表副本以及其他關于有限合伙事務的正當和合理的信息。”《法國商事公司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兩合公司的有限責任股東有權每年兩次獲取公司的帳冊和文件?!?/p>
五、有限合伙的利潤分派和退伙
(一)有限合伙的利潤分派
為了防止有限合伙人損害債權人的合法利益,有的國家對有限合伙利潤的分派進行了一定的限制。如《美國統一有限合伙法》第六條第七款規定:“有限合伙人在合伙債務超過合伙資產(資不抵債)的情況下,不分配利潤?!蔽覈逗匣锲髽I法》第七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有限合伙人自有財產不足清償起與合伙企業無關的債務的,該合伙人可以以其從有限合伙企業中分取的收益用于清償;債權人也可以依法要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該合伙人在有限合伙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用于清償?!惫P者認為這些措施和規定都是從公平角度來平衡債權債務人之間的關系的,是對有限合伙人權利的合法約束。
(二)有限合伙的退伙
為了保證有限合伙在一定時間的經營可續性,使普通合伙人有充足的時間利用有限合伙的投資去獲得更大的利益,有的國家對有限合伙人的退伙進行了一定的限制,以防止合伙因有限合伙的隨意退伙而帶來的資金風險和道德危機。比如《美國統一有限合伙法》第六條第二款規定:“有限合伙人只有在合伙協議規定的時間或規定的事件發生時才可以退出有限合伙;如果合伙協議沒有規定有限合伙人的退伙時間和導致其退伙的事件,有限合伙人應至少提前六個月通知所有普通合伙人,方可退伙?!?/p>
但是有的國家對有限合伙人的退伙的限制卻沒有那么嚴格。比如我國《臺伙企業法》第七十八條規定:“有限合伙人有本法第四十八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三項至第五項所列情形之一的,當然退火?!蓖瑫r第七十九條規定:“作為有限合伙的自然人在有限合伙企業存續期間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其他合伙人不得因此要求其退伙?!?/p>
通過和美國有關有限合伙人退伙制度的比較,我國對有限合伙人的退伙限制更少,尤其體現法律的人文主義關懷,即使是有限合伙人在合伙企業存續期間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也不允許使其退伙,這樣就照顧到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有限合伙人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