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衛新
摘要:室內設計是一種感性的表達,它需要經驗的積累和靈感的迸發。民間美學常常可以給人一種意想不到的感悟。這種感悟能夠使設計師在實際工作中激發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并把設計研究推到一個新的高度,本文從室內設計方面,試述一下傳統文化元素對室內設計的影響。
關鍵詞:傳統文化元素 室內設計 環境藝術
中圖分類號:TU23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21
一、室內設計與傳統文化元素的關系
第一,室內設計反映了傳統文化元素。室內設計是社會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從橫的角度來看,無論何種風格的設計,它都有著特定的精神和文化心理結構,是在一定的文化語境中展開和完成,因而反映不同的價值觀和審美觀,體現出當時文化的風貌。
第二,傳統文化元素影響了室內設計。盡管有些現代設計師尤其是現代具有前衛意識的設計師,時時聲稱要拋棄任何傳統,認為自己的作品是“無傳統”的,但實際情況不可能如此。即使最“反傳統”的設計師,他也得以“傳統”作為參照物來定義與演譯自己的思維。
第三,優秀的設計師應自覺地將傳統文化融入當代設計之中。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當代的設計師擁有前人不曾具備的更多條件。計算機的應用、互聯網的發展,使設計的作品具有更強的時代感。但作品形式上的豐富代替不了內容上的回歸,室內設計師必須從與人類密切相關的效用方面來考慮作品所具有的優良質地和溫情。我們要創作出具有“高雅”、“雅致”格調的物品和室內空間,必然會遵循老莊的“大象無形”、“大音稀聲”的創作之道,否則是不可能讓大眾感覺到相應的審美意象的。
二、中國傳統元素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
第一,中式設計思想精華的傳承。中國古代對居住環境的研究和追求,其精雕細琢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他們的一些室內設計理念,和如今最流行的簡約主義很有一些不謀而合之處,如:(1)宜設而設,精在體宜:宜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因地因人制宜,二是宜簡不宜繁,三是宜自然不宜雕琢;(2)刪繁去奢,繪事后素:刪繁是指去除過于復雜的裝飾,去奢其實也是很重要。“繪事后素”是孔子的話,是他對美的一種看法,這體現了一種“大美無言,大象無形”的中國士大夫的文化追求;(3)因景互借:因景互借體現了中國建筑設計的一種整體觀。居室、住宅、庭院,小環境和大環境統一在一起考慮,目的是實現一個藝術化的生活環境。
第二,傳統符號的運用。中國的傳統符號主要有:具有傳統象征內涵和比喻意義的圖案和紋樣、古代傳統圖騰紋飾、傳統宗教紋飾符號等。一般其手法有:
一是抽象簡約。這種手法是對傳統形式的整體或局部,進行藝術加工提煉與抽象簡化,其原則是可失傳統之形而不失傳統之韻,使傳統的儒、道、禪中的某一種文化,在結合現代的功能與技術的基礎上,得到延續與發展。
二是符號拼貼。其特點是將人們所熟悉的傳統構件加以抽象、裂解或變形,使之成為某些典型意義或象征意義的符號,并在室內元素中拼貼運用,從而使新與舊,今與古帶著某種聯系。
三是移植與嫁接。即對儒、道、禪歷史文化進行移植嫁接,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藝術形象。在設計中,有時還可借用外來文化中的某些要素與本土文化元素共生與一體。
現代設計不僅要讓傳統藝術和文化在各方面得以運用,還應該結合現有的技術與工藝對傳統裝飾藝術進行延伸與拓展。
第三,體現富有文化內涵的陳設藝術。陳設藝術以傳統文化作為根基,用現代的科學技術來獨樹一幟地將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進行和諧有機的結合,滿足人們對美學的要求和審美情趣的追求。陳設藝術以其悠久的歷史、鮮明的民族特征、強烈的地域特色,責無旁貸地擔當起了重要的使命。中國傳統文化豐富而久遠,由于歷史、地域、宗教、文化、經濟、習俗、環境等因素的差異而形成千資百態的陳設藝術,這是我國室內設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中國傳統的陳設風格已成為東方的一大特點,它蘊含兩種品質:一是莊嚴典雅的氣度,二是瀟灑飄逸的氣韻,象征著深奧超脫的性靈意境。繼承傳統文化的陳設藝術是人性化設計的基本歸屬。我們不能忘卻傳統,更不能刻意模仿傳統,要繼往,更要開來。
中國傳統文化崇尚自然,對自然采取順應、親和的態度,對自然景物非常喜愛。這種淳樸親切的自然情懷反映在室內空間的處理和陳設設計上,將自然要素盡量組織到內部空間中。在室內營建日益精巧、和諧、完整的景觀體系,體現人與自然的相融關系。利用花窗、門、掛落等裝飾構件形成開敞和半開敞的空間,將室外景觀“借”入室內;綠色植物和盆景,作為室內陳設部分,使室內增添更多的自然景觀元素。中國傳統室內陳設設計也力求表達特定的情感意境,以達到傳情達意的最高境界。這些都可以為現代室內設計所借鑒。
三、如何運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設計重在創新,全盤仿古讓人感到乏味,因為只見仿造而無創造。設計為實用器物注入了藝術,然而杰出的藝術是不可重復的,是獨一無二的,摹仿他人的最大缺陷在于完全喪失了自我,喪失了個性,從而也就喪失了設計藝術本身,對待傳統文化元素更應如此。然而,許多人不是把傳統看作是一條流動不息的長河與之共同匯進大海,而是把傳統當作一潭死水甘愿投身深淵。我們不能總是安于和甘于重蹈前人的蹊徑,總要勇敢邁出踏向未和領域的探險腳步。
那么,如何使我們的設計藝術體現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和鮮明特色;同時,又能避免僵化,從現實生活中攝取無限豐富而鮮活的美的素材,加以創造、更新,答案是肯定的:“立足中華,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藝術的獨特性,體現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又要反映現代人的內在精神追求。在裝飾藝術的設計中,我們也要“尋根”,尋找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維優勢和獨特風采。有人說,這只能是個一流的夢想。但我要說,只有當我們擁有了一流的夢想,才能在未來的裝飾藝術創作中,擁有一流的模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既有精華又有糟粕,不可籠統地“繼承傳統”,傳統不可能全盤照舊也不會全部中斷和喪失,它經歷的應是一個揚棄過程。隨著新潁輩出的新技術和新材料,不斷更新的觀念和情趣,飛速發展的世界交流和融通,如果不能大膽否定與當今時代不合拍的傳統,那么我國當代室內外設計將會遠離時代精神,重蹈閉關自守的覆轍,更談不上創新和特色。好的室內外設計能改變人的生產方式,只有搞清本質規律、生存土壤,找準它與現代設計相通之處,靈活運用,才可能推陳出新、創造發展,產生積極的社會應用價值。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幸運的。如何正確運用傳統文化,使它披上時代的彩霞,洋溢生命的氣息是每個設計師應該考慮的問題。當然,作為“凝固的音樂”的設計體系更需要把握好設計中的點點滴滴,在深入挖掘優秀設計遺產精華的同時,更要大膽地學習一切可資借鑒的創作經驗,以立新為軸心,廣取博收古今中外設計創作的精粹,讓藝術素養溶入自己的血液,形成一種涵養,滲透在每件作品中,使它散發出靈性與生機。
四、結語
在設計過程中,我們還是應該堅持“立足中華,面向世界”這一理念,既要尊重民族藝術的獨特性,又要反映現代人對時尚的追求。我們應該努力找尋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與其他民族所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獨特風格,并把它們運用到我們的實際設計工作中,在設計過程中有的放矢的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弘揚中華民族文化,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也是我們能做到的。作為一名中國的設計師應立足于現實,深刻審視華夏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責無旁貸地發揚與傳承傳統文化,將其與現代藝術設計緊密聯系起來,并將傳統與現代美學及設計理念融入到設計中去,形成現代與傳統結合的室內設計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