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斌
摘要:在音樂的創作中,常常會出現“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現象,這就是靈感。靈感是人在創造性活動中出現的一種復雜的心理現象,是一種最佳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事物發展必然中的偶然現象。音樂創作是由量變到質變,由漸進到飛躍的過程,促成“飛躍”的一瞬間,稱之為“靈感”。因此靈感思維不是神秘莫測的,而是可以培養的,正所謂“長期積累,偶然得之”。
關鍵詞:音樂 創作 培養 靈感 思維
中圖分類號:J60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21
愛迪生說過的這樣一句話:“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這句話眾所周知,但這只是前半句,后半句為:“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由此可見,靈感在創作活動中的彌足珍貴。當音樂創作者于思維困頓處,那靈感思維的火花一瞬即逝,卻足以讓身陷迷沼的人們得到救贖。音樂創作者無不祈盼靈感的經常關顧,但總感嘆靈感之可遇而不可求。事實上,靈感也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可以在平時的創作過
程中有意識進行培養的。
一、積極思考、善于聯想
音樂創作的靈感需要長期的思維活動的準備,創造者要有強烈的創造欲望,要有不可抑制的內驅力,處于這種狀態的人,才會積極思考,才會對外在信息有一種高度的敏感。靈感的出現是以長期的思維活動為鋪墊,以充分的智力準備為前提的。沒有善于思考的頭腦,沒有勤于想象的能力,創作者必定思路狹窄,靈感難以出現。從根本上說,靈感的到來不是天賜的,靈感是在創作者長期、艱苦的創造性勞動的過程中產生的,是創作者在創作實踐中對自己所創造的音樂執著追求的結果。靈感不會光顧懶漢,它只鐘情于那些勤于思考,善于想象,并且長期付出艱苦努力的人們。這里有一個故事可以說明:
有一天,肖邦去拜訪女作家喬治?桑,剛進屋,一只小狗歡蹦亂跳,還想咬它自已的尾巴。肖邦笑著看了它一會,稍加思索,便在鋼琴前坐下,開始彈一首3/4拍的曲子,用的是降A調和急驟的八分音符,以模仿狗的嬉戲動作,但不知不覺,他的曲子卻轉入了華爾滋的旋律,帶有渴望和迷戀的色彩,情緒是明快輕松的,最后又回到了連續八分音符的原速度。這就是有名的《降D調華爾滋》。
這個故事說明了在創作中靈感的重要性,但是倘若肖邦不是音樂家,倘若肖邦不會積極思考和聯想,倘若肖邦不具有強烈的創作欲望,那么一只歡蹦亂跳的小狗決不會帶給他如此美妙的靈感。
二、平時積累、擴展興趣、善于捕捉
感產生的突發性,往往令人感到它降臨的神秘性,其實,這并不是什么神靈附體,也不是創作者的意外收獲,而是創造的欲望與思維習慣形成的某種心理定勢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突變,是調動創作者長期積累與定向探索結合形成從量變至質變的結果。
因此,培養靈感思維的另一個重要條件,在于音樂創作者的豐富的知識準備和廣泛的興趣積累。知識面寬、興趣廣泛的人無疑比只有一種知識和興趣的人更容易產生無限的聯想和獨到的見解。創作者有著豐富的生活積累和廣泛的興趣愛好,那么大自然中的鳥鳴、風嘯、車輪滾滾的節奏等等自然現象和其他社會現象都可能引發他們的創作靈感。因此,從事音樂創作的工作者,不能長期地把自己局限在一個狹窄的學科領域里,缺乏多學科的知識和多方面的興趣,如果那樣的話,思想就容易保守。思維僵化,則不利于創造性靈感的出現。靈感雖是瞬間的一個閃念或動作,但它只產生于優秀和勤奮的大腦,只有不斷地學習和長期的積累,擴展多方面的興趣,靈感才會叩響心扉,出現在音樂創作中。
靈感得之與頃刻,但積之于平日。作為音樂創作者,在一定知識面和廣泛興趣的積累之下,就要學會及時準確地捕捉住轉瞬即逝的靈感火花,不放棄任何有用的、可取的閃光點,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火星也要牢牢地抓住,因為這顆小小的火星很可能就是足以燎原的智慧火花。
音樂創作離不開靈感思維。沒有靈感創作的音樂作品只能是平淡無奇、沒有感染力的庸作。在音樂創作活動中的靈感的客觀存在是無疑的,否認靈感的存在或把靈感神秘化都是不符合實際的,科學的探討怎樣培養靈感思維,對促進音樂創作事業,將有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啟鵬.靈感心理機制淺說.惠州大學學報.1997(2).
[2]洪申我.創作靈感與潛意識思維.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00(2)
[3]陳翔.談藝術創作中的靈感及潛意識.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5)
[4]易丹丹.淺談音樂創作中的靈感.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5(2)
[5]沈葆中.記父親在音樂創作實踐方面的幾件事[J].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1990,(04)
[6]王放.柴科夫斯基音樂創作心理研究.沈陽: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7]尚建.瞿希賢音樂創作心理研究.沈陽: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8]郭林.論靈感在鋼琴演奏中的作用及其激發途徑.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9]張寧.命運交響的鑄就——讀解音樂大師貝多芬的音樂創作.作家.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