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韋
作為組織里的“二號人物”,顧名思義,二把手是扶手、下手和左右手。很多情況下,人們容易將二把手的某些概念、意義和功效混淆,其實,深入剖析二把手的環境、地位、行為、作用和素質要求,或許對大家有所啟示。
二把手只是正式組織中的副手。通常意義上的單位、企業、公司,正式注冊的社會團體都屬于正式組織的范疇。與正式組織相對應的,同時也是相伴而生的就是非正式組織。在非正式組織中,不少二把手往往充當一把手。畢竟,這些非正式組織是正式組織的合理補充和有效支持,也是組織內部和諧穩定的重要保障因素,如單位里常見的“離退休同志俱樂部”“國學學會”“象棋協會”等。在某些場合,當正式組織中的一把手不擅長、不方便或不可能參與相關活動時,二把手往往身先士卒,填補一把手缺失的空白,起到穩定軍心、溝通上下的潤滑作用。
二把手的“二”,是指其需要承擔組織的第二責任,賦予組織中的第二權力,占據組織中的第二位置——坐“第二把交椅”。但是,第二責任并不代表不承擔法人賦予的責任,第二權力并不意味不盡全力。這樣的權責利明確了二把手的素質要求:忠貞不二、不三心二意,不兩面三刀,不搞兩面派。
二把手并非“二把刀”。很多情況下,不少二把手對某些領域的知識和技藝非常精通,并非一知半解或湊湊合合的“外行”。有時候,正是由于二把手長期輔佐一把手分管某一領域,可能其對于此類業務更加嫻熟、更加精通。
二把手并非“第二流”,他們同樣是最優秀人才中的一員。可能因為組織的安排、術業的專攻、個人的興趣等而選擇此位置,這樣反而避免了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德提出的“彼德原理”:在層級組織里,每位員工都將晉升到自己不能勝任的階層之困境。
二把手想要發展,需要做好兩個關鍵環節。
一是做好“二傳手”。眾所周知,“二傳手”是排球運動中擔任接應接發球一傳后第二次傳球的運動員,是組織進攻的核心人物。但是,扣球與否、怎樣扣球的選擇以及最終的得分仍記在“一攻”(一把手)頭上。因此,這個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一定要精益求精,準備得充分富裕,才能在關鍵場次、關鍵時刻、關鍵分數上游刃有余。
再是練好“二重奏”。“二重奏”意指兩個人各持樂器、共同演奏。最圓滿、最舒心的結局堪稱異曲同工、和而不同。因此,二把手需要主動與一把手等利益相關方進行溝通,有時需要一唱一和,也需要積極調和,為了共同的愿景同甘共苦,最終實現“1+1>2”的目標。但這一過程特別忌諱自命不凡、好高騖遠、懷揣二心、貌合神離。(摘自《中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