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阿富汗特約記者 李新珍 本報特約記者 張家齊
2月3日,巴基斯坦境內的塔利班武裝分子炸毀了一座前往卡巴通道的大橋,使得駐阿富汗北約盟軍的后勤補給線再次被切斷。這次“炸橋事件”再次讓人們看到了駐阿聯軍后勤補給線的脆弱性。與此同時,北約正積極謀求通過俄境內向駐阿部隊運送補給,4日,俄總統梅德韋杰夫表示,愿向美國提供援手,這也讓美國人多少松了口氣。北約為何如此看重后勤補給,到底有幾條物資運輸線呢?
數萬大軍消耗驚人
北約目前在阿富汗一共駐扎了約6.5萬名官兵。美國是其中派兵最多的一個國家,在阿富汗共駐扎了約3.2萬人。排在二到四位的分別是英國、德國和加拿大。此外,美軍還計劃增派4個旅,約2萬人。這些駐阿部隊每天都要消耗數量驚人的后勤物資。其中最主要的是油料,駐阿聯軍離開油料就難以生存,各型裝甲車輛和直升機都是“油老虎”,就連野戰帳篷的供暖都需要油料,即便不執行任務,駐阿聯軍一天的油料消耗就要上百噸。食品等后勤物資也是必需品,近七萬大軍一星期僅牛肉就要消耗幾百噸,甚至在部分條件惡劣的駐地,連水都要外界供應。但是由于阿富汗除了盛產戰爭以外,幾乎什么都不能生產。所有物資都要從國外采購運輸。過去的幾年里,北約后勤物資的采購一直由多個跨國公司負責,這些物資的采購和運輸大多承包給了民間的跨國物流公司,武器彈藥則大多從美國和歐洲國家本土的基地運輸。
陸路是主要運輸方式
阿富汗由于身處內陸,且沒有鐵路相通,駐阿北約部隊的各種物資必須通過航空運輸或者先經過海運,再通過陸路運輸。但是航空運輸成本過于高昂,大約是陸路運輸的十倍以上,航空運輸只能進行緊急物資裝備和貴重物資的運輸。在這種情況下,海運加陸路運輸的方式是駐北約部隊的最主要運輸方式。
有資料顯示,目前北約部隊有75%的補給物資由巴基斯坦進入阿富汗。這些物資首先通過海運抵達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卡拉齊,再轉陸路運至西北邊境省,最后通過巴阿邊境的開伯爾山口運入阿富汗,最終分散運輸到駐阿北約部隊。這條運輸線也就被稱為“卡巴通道”。據統計,每天有至少300輛卡車經卡巴通道出入阿富汗,這條路線是駐阿聯軍賴以生存的重要生命線。不過,大部分油料和武器彈藥運輸不經過這條線路。眼下駐阿外國部隊的大部分燃油都已由阿富汗北方鄰國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運進。駐阿美軍已接收到通過阿北方鄰國運進的160萬公升燃油。
由于近來巴基斯坦境內的運輸線頻頻遭到襲擊,北約正希望通過俄羅斯來向駐阿富汗的西方部隊和新增派的美軍部隊運送補給。此前,包括法國、德國、加拿大在內的數個北約國家已在通過俄羅斯向它們駐阿富汗的部隊運送物資。但由于俄羅斯與阿富汗之間并不接壤,北約需要與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家進行談判,以獲得通往阿富汗北部邊境的過境權。此外,北約和美國還試圖通過中亞的土庫曼斯坦開辟第三條供應線。這一“中部路線”的設想為,將物資首先通過黑海運往格魯吉亞,再經阿塞拜疆運往土庫曼斯坦,最后運往阿富汗邊境。但這需要一周的時間,運送的費用要比經巴基斯坦或者俄羅斯的高,同時還將受到高加索地區和土庫曼斯坦政局的影響。
俄羅斯地位得到凸顯
專家分析,北約在巴基斯坦境內的補給線頻頻遭襲可能會讓這里的局勢進一步復雜化,但是俄羅斯的地位可能得到凸顯。近一段時間,塔利班等武裝組織加大了對北約在巴基斯坦補給線的襲擊與騷擾,先后有數百輛滿載后勤物資的大卡車被燒毀。為此,巴基斯坦派出10萬大軍清剿境內的武裝分子,仍無法完全將其清除干凈,聯軍后勤補給線不斷面臨危機。這導致美軍戰機頻繁越境打擊巴境內的基地組織武裝,并造成巴平民傷亡,進一步掀起巴國內的反美情緒。
與此同時,由于俄羅斯在未來駐阿北約部隊的北方運輸線問題上扮演了關鍵角色,所以俄羅斯的地位會得到凸顯。此前俄羅斯就試圖通過物資過境來“分裂”北約國家。俄一直向那些它認為對其持友好態度的北約國家給予優惠待遇,比如允許法國和德國經其空域向駐阿部隊空運物資,還允許德國使用俄鐵路向駐阿德軍運送補給品。所以在未來,俄羅斯很可能借向北約成員國開放北部走廊之際,提高在一些問題上的要價。▲
環球時報2009-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