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申景龍
澳大利亞國防問題專家卡洛·科普近日在《澳大利亞空中力量》上發表報告稱,隨著俄羅斯、中國一體化防空系統技術的發展以及這些技術在全球的擴散,美國的現有戰機已經很難突破其他地區大國的防空網絡,并將在未來的大國沖突中面臨著巨大挑戰。而擺脫這一困局的唯一辦法就是繼續擴大F-22“猛禽”戰斗機的生產。
這篇題為《在現代一體化防空系統中求生存》的報告開篇即指出,自從冷戰結束以來,美國及其盟友一直依賴快速突破對手一體化防空系統的能力和從空中投送高精度打擊武器的能力,作為解決大國沖突的重要手段。然而,隨著一體化防空系統技術的發展,美國海空軍的空中作戰力量在俄羅斯和中國生產的一體化防空系統面前將變得越來越束手無策。
報告聲稱,無論是美國空軍的F-15戰斗機還是海軍的F/A-18E/F,如要試圖突破、壓制或摧毀這些先進的防空系統將面臨著不可避免的重大戰斗損失。而且,這些防空系統被越來越多地擴散到伊朗、委內瑞拉等同西方交惡的國家手中。像伊朗已經從俄羅斯引進了“道爾”防空系統,委內瑞拉也在謀求俄羅斯的S-300防空系統。
在近幾場地區戰爭中,1999年北約針對南聯盟展開的“聯合力量”行動初步顯現出美國和西方國家空中力量所面臨的挑戰。盡管在那次行動中,北約戰機對南聯盟進行了狂轟濫炸,但并沒有徹底摧毀南聯盟的防空系統。南聯盟軍隊不僅利用很強的偽裝技術保存了自己的實力,還使用俄制的防空導彈成功擊落了美軍一架F-117隱形戰斗機。
該報告認為,冷戰時代,美國針對蘇聯的防空網絡研發了多種戰術和技術,并配備了專門用于打擊對手防空雷達的“野鼬鼠”作戰中隊。但在冷戰結束后,俄羅斯和中國的防空系統技術突飛猛進,已將美國的突防能力拋在了后面。這些技術能力主要體現在高度的機動性、抗干擾能力強、有效的被動防御型反制措施等。此外,俄制防空系統還具備主動攔截能力。像“道爾M2E”防空系統,可以使用短距離的“點”防御導彈來攔截反輻射導彈和其他制導武器。
報告宣稱,面對俄羅斯和中國不斷升級的防空網絡,除非美國空軍在2020年左右裝備相當數量的新一代轟炸機和戰斗轟炸機,才能完成突破、壓制和摧毀這些防空系統的任務,即需要擴大B-2轟炸機和F-22“猛禽”戰斗機的生產。目前,美空軍只擁有20架B-2A“幽靈”轟炸機,而新型的B-2C轟炸機的造價過于昂貴,應用起來并不現實,因此“撕裂”他國防空網絡的“重擔”就落在了F-22戰斗機的身上。報告稱,現在美空軍只獲得了203架“猛禽”戰斗機訂購權,這個數字遠遠落后于軍事需求。以美國未來發動類似1991年“沙漠風暴”規模的作戰行動為例,若要完成“全頻譜”作戰,需要500到600架F-22戰斗機,否則美國將徹底喪失戰略優勢并面臨巨大的戰略風險。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美國國內要求增加F-22的呼聲很高,而卡洛·科普很有可能是受到了美國一些相關軍工復合體的游說而出臺的這份報告。但是,美國空軍的頭號實力在世界人所共知,該報告鼓吹美軍的劣勢毫無道理。而且這篇報告以美國同俄羅斯或中國發生大規模沖突為基調,在中美俄之間保持相對穩定的態勢下,這種臆測并無現實基礎,只是給美軍擴大空中優勢提供了新借口。▲
環球時報2009-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