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趙漢臣 本報特約記者 鄭潤宇 王秀森
俄羅斯有句諺語:“一個洞穴容不下兩只熊。”自從去年3月梅德韋杰夫當選俄總統,并邀請普京出任總理以來,兩名政治強人已安然相處近一年時光。這一年間,從猜測梅普搭檔誰做主,到臆測兩人不合、再到預測普京或將成為經濟危機的替罪羊,兩人間的微妙關系始終被外界猜來猜去。不過,多數俄羅斯專家對這對搭檔的表現非常看好,正如一位俄專家所說:“梅德韋杰夫來了,普京也沒走。”
“兩位沙皇”的對臺戲
上個月,梅德韋杰夫對普京政府處理經濟危機行動遲緩的一番批評,使西方媒體紛紛斷言“梅普組合產生裂痕”。英國《金融時報》說,梅向普京發出了“獨立”的信號;美聯社則引用分析人士的話說,“在俄羅斯人對經濟困難日感憤怒的情況下,梅可能會犧牲普京以鞏固自身地位”。對外界的猜測,先是普京的新聞秘書出面澄清說,“總理批評部長,總統批評政府,都是為了改進工作”。3天后,梅德韋杰夫表示,自己與普京有著“良好的同志關系”,“但這并不意味著,總統應該對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
外界對梅普微妙關系的猜測,早在梅德韋杰夫成為總統候選人時就已出現。時任總統的普京在2008年2月的大型記者會上說,他不打算在梅當選總統后在總理辦公室懸掛梅的肖像,因為兩人“建立工作關系的其他方式相當多”。輿論由此揣測普京可能成為大權獨攬的“鐵腕總理”,梅將淪為“弱勢總統”。還有分析人士引述俄羅斯歷史教訓稱,“兩位沙皇”同朝的結局將是你死我活的內斗。
當梅德韋杰夫入住克里姆林宮后一段時期,媒體發現他與普京相安無事,俄政壇“總統訓誡總理”的傳統也隨之消失。但在去年7月,分析人士“察覺”到兩人的分歧。梅德韋杰夫在一次會議上說:“針對企業的各種檢查和刁難真是折磨人。應當讓各級權力機構停止嚇唬工商界。”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他對普京不久前批評鋼鐵巨頭梅切爾公司及其大股東久津一事的回應。此前幾天,普京嚴厲告誡久津的表態引發俄冶金企業股票跟著梅切爾公司股票一路狂跌。事后,一位俄智庫專家說:“普京集團和梅德韋杰夫集團的價值觀分歧顯露無遺。”但也有專家認為,他們是在“唱雙簧”。俄政治信息中心主任穆欣說:“這就是雙核領導體系:一個扮好人,一個裝壞人。”
“一個洞穴的兩頭熊”
在人們感覺到梅德韋杰夫的強硬之前,很多媒體認為他只是普京的“影子”甚至是“傀儡”。梅普師出同門——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并都曾在圣彼得堡市前市長索布恰克麾下效力。據美國《新聞周刊》報道,曾任該市市委委員的連科夫回憶稱,當年,擔任該市對外聯絡委員會主席的普京總是“一副嚴肅和公事公辦的樣子”,而其下屬梅德韋杰夫“是個很難引起注意的灰老鼠,總是普京拍板,他跑腿兒”。另據俄媒體報道,當時,一些不知情的人還誤以為梅是普京的私人秘書,因此對他有些怠慢。行事低調的梅德韋杰夫涉足政壇不久即官至第一副總理,一路得到普京的提拔。因此,當他參選總統后,輿論一致認為他缺乏政壇歷練。在梅贏得大選之初,仍有88%的俄民眾希望由普京繼續掌控國家。但不到一年,梅普兩人的支持率已悄然發生變化。
上臺不久,梅德韋杰夫便努力積蓄政治資本。包括俄科學院院士、獨立研究人士和外國分析家在內的數百名專家,受邀進入他早在競選總統時就領導的智庫;他將親密的大學同學安排進司法部和總統監察局等機構;為了樹立在強力部門中的威信,他加緊落實提高軍人待遇的工作,多次視察部隊、觀摩軍演,并將影響力拓展到特工機構。他批準《對外政策構想》,定下了俄“倡導多邊外交”的基調;也正是在他任內,俄軍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改革逐漸鋪開。
俄羅斯波羅的海通訊社的文章描述了梅德韋杰夫經歷的三階段轉變。首先,競選總統時,他以年輕有為的管理者姿態出現,身上毫無官僚習氣;接著,在去年俄格戰事爆發后,他作為一名強硬的政治家,展現了控制軍事行動的能力;然后,去年底到今年初,梅從直接模仿普京言行向建立自身獨特形象轉變,開設個人視頻博客與民眾廣泛接觸。文章預計,未來,梅可能在國家事務中爭取更大的獨立性。有數字顯示,金融危機以來,梅普的支持率已經此消彼長。1月18日,梅以75%的支持率直逼普京77%的支持率,而一周前,普京的支持率還是81%。
莫斯科卡內基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彼得羅夫形容梅普關系時說:“梅德韋杰夫來了,普京也沒走。”普京擔綱總理后,原克宮精英團隊幾乎傾巢而出,追隨他來到總理府。他組建政府主席團,將外交部、國防部、內務部等直接對總統負責的關鍵內閣部門領導人納入其中。普京還成為統一俄羅斯黨主席。分析人士稱,這意味著他獲得了“影響克宮的杠桿”。由于該黨在國家杜馬占據2/3以上席位,可以輕易修改憲法甚至啟動彈劾總統的程序。
配合默契的雙頭鷹
俄《獨立報》曾載文稱,西方分析家的種種猜測是因為他們不明白,梅普是志同道合者。正是因為梅對國家發展目標的認識與普京相近,他才成為總統。而從梅的多次闡述及國情咨文來看,其路線方針與“普京計劃”也高度吻合,連梅自己都說,“普京計劃”就是俄未來的發展道路。
這一年間,梅普彼此信賴、默契合作不乏例證。普京曾脫口而出:“我知道,季馬(梅的小名)是不會糊弄人的……”并說與梅“有手足之情的感覺”。梅也多次表示希望向普京學習。去年5月,梅普共同出席克宮會議,普京習慣性地走向總統辦公室桌子左側的“總統專座”,但他沒有馬上坐下,而是對梅德韋杰夫說:“現在是你的座位了。”梅答道:“這有什么區別嗎?”隨后馬上坐在桌子右側的座位上,這個座位一直是普京8年任期中客人的座位。
在大政方針上,梅普二人也步調一致。俄《外交家》雜志主編塔夫羅夫斯基表示,不同各方曾試圖影響俄外交政策,讓它變得更有利于西方,但梅的言行表明,它延續了近年制定的符合俄國家利益的政策。在俄格戰事中,梅普搭檔充分展現了剛柔并濟的配合。普京出面警告北約,并直接指控美國挑起危機。梅德韋杰夫則與參與斡旋的法國總統薩科齊達成了俄格停火協議。俄科學院研究員皮翁特科夫斯基說,梅普的配合天衣無縫,熟練地扮演著各自的角色,普京表現了為俄實施報復的強硬形象,梅是人道主義、和平使者的輔助角色。此外,梅德韋杰夫去年11月提議將總統任期延長至6年。俄專家分析稱,該倡議早在普京任內就得到贊同,但由梅來落實可以較少地引起“主權民主”批評者的質疑。輿論普遍將此視為未來梅普輪流執政的信號。還有俄羅斯人為此編了一個笑話:若干年后,普京給梅德韋杰夫打電話:“季馬,咱們倆當中,明年該輪到誰當總統了?”
莫斯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安德列維奇教授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歷史來看,俄羅斯極其強調中央集權,“梅普能共存于權力頂峰,是因為他們更多體現出了互補性和一體性”。安德列維奇認為,普京總統8年在政治上的經營使其確立了絕對的權威,這是他的強項,但他對經濟的駕馭相對較弱,只是恰好搭上了油價上漲的便車。而梅德韋杰夫除了普京之外并無太多政治資本,在政治角力方面達不到普京的水準,但他的經濟背景卻強于普京。梅曾擔任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處理經濟問題較有章法。安德列維奇說,目前的經濟危機是普京依靠政治能力所無力解決的,而面對由經濟危機引起的社會動蕩和政治利益沖突,只有普京能有效掌控局面;兩人在互補合作中將各自強化權力。俄有效政策基金會主席帕夫洛夫斯基也表示,面對經濟惡化,既要作出令人不悅的決定,又要保持國家穩定,梅德韋杰夫很難獨自完成任務,因此,危機只會使梅普關系更加牢固。▲
環球時報2009-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