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波
[摘要]目的:探討肺結核伴隨自發性氣胸臨床特征及診治。方法:對2002年至2007年我院住院的65例肺結核并自發性氣胸的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論:肺結核并發自發性氣胸時,臨床癥狀重,及時救治,預后良好。
[關鍵詞]肺結核 自發性氣胸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110001-01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共65例,男49例,女16例,男:女=3.1:1。年齡最小18歲,最大85歲,平均年齡47歲。其中,小于40歲30例(46.2%),41~60歲27例(41.5%),大于61歲8例(12.3%)。有吸煙習慣42例(64.6%),無吸煙習慣23例(35.4%)。
(二)自發性氣胸基本情況
1.誘發因素。呼吸道感染伴咳嗽24例(36.9%),屏氣用力(抬重物、用力排便、打噴嚏等)39例(60.1%),情緒異常波動1例(1.5%),無明顯誘因1例(1.5%)。
2.癥狀。胸痛30例(46.2%),氣促或呼吸困難49例(75.4%),咳嗽35例(53.8%)。
3.氣胸部位、類型、壓縮面積。左側33例(50.8%),右側30例(46.2%),雙側2例(3.0%)。閉合性氣胸48例(73.8%),交通性氣胸15(23.1%),張力性氣胸2例(3.0%)。肺組織壓縮小于20%11例(17.0%),21%-49% 32例(49.2%),大于50%者22例(33.8%)。
4.并發癥。皮下氣腫8例(12.3%),縱隔氣腫1例(1.5%),血氣胸2例(3.0%),休克2例(3.0%),胸膜腔感染1例(1.5%)。
5.復發。有11例(16.9%)出現2次或2次以上的復發性氣胸。
(三)肺結核的診斷與分類
肺結核按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2001年制訂的肺結核診斷標準[1]為診斷依據,繼發性肺結核62例(95.4%),其中浸潤型肺結核57例,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5例。結核性胸膜炎3例(4.6%)。痰找抗酸桿菌陰性36例,抗酸桿菌陽性29例。初治39例,復治26例,進展期41例,好轉期24例。合并肺大皰13例(20.0%)。
(四)治療方法
在規范抗結核治療的基礎上,根據自發性氣胸的不同類型與病因、發生頻次、肺壓縮程度、病情狀態及有無并發癥等適當選擇各種具體措施。常規給予臥床休息吸氧,肺組織壓縮小于20%者給予觀察,肺組織壓縮大于20%者給予胸腔穿刺抽氣或胸腔閉式引流,經上述治療無效或嚴重的血氣胸患者予外科胸腔鏡行手術治療,其中2例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外科手術治療,給予用紅霉素行氣胸粘連術;2例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外科手術治療,胸部CT提示有胸膜粘連帶,予行內科胸腔鏡治療(切開胸膜粘連帶,生物膠粘合氣胸破裂口)取得成功。同時處理并發癥。
二、結果
患者經休息、吸氧7例(10.8%)、胸腔穿刺抽氣11例(16.9%)、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38例(58.5%)、抽氣效果不佳改引流者6例(9.2%)、手術治療3例(4.6%);氣胸治愈57例(87.7%),好轉4例(6.2%),轉胸外科胸腔鏡手術治療3例(4.6%),死于呼吸衰竭1例(1.5%)。
三、討論
氣胸是肺結核較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其發生率高達42-61%[2],男性多于女性,年齡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見,本組病例平均年齡47歲,可能與中老年人體質較弱,抵抗力及免疫力下降,易引起各種細菌感染,或者肺結核病程較長,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氣腫等有關。
肺結核繼發自發性氣胸的機理 肺結核是引起自發性氣胸常見原因,其機制是:1.胸膜下氣腫性大泡直接破裂,急性滲出期或慢性增殖期均可發生。急性滲出階段,由于病灶的形成與發展,使細支氣管受壓或部分阻塞,形成活瓣作用,阻塞遠端胸膜下肺泡氣體滯留,肺泡漸擴張。再加上病變侵犯使肺組織破壞,由此形成肺大泡。慢性纖維增生期則是由于瘢痕收縮,細支氣管被牽拉、扭曲、變形、狹窄、使肺大泡壓力升高,促使邊緣部肺泡破裂,形成肺大泡。肺大泡破裂,空氣進入胸膜腔造成氣胸[3-4]。2.胸膜下肺表層的干酪性結節溶解破潰,細支氣管與胸膜腔相通[1]。3.粟粒性肺結核由于病變在肺間質,引起間質性肺氣腫,大泡破裂或胸膜上粟粒灶破入胸腔發生氣胸[5]。
肺結核合并自發性氣胸癥狀特點:本組病例有以下臨床特點:(1)多伴有一定的誘因,如呼吸道感染或用力屏氣。(2)肺結核并發自發性氣胸多為單側,雙側同時發生的少見。(3)部分患者臨床癥狀體征、X線不典型,較多患者呼吸困難明顯,常與肺壓縮程度不一致。原因考慮患者臨床表現的輕重與氣胸發生的急緩、類型、肺壓縮的程度及肺部結核病變的嚴重程度均有關,如肺結核患者有肺氣腫等基礎病,即使小量氣胸,呼吸困難也較重;結核病灶不大,無肺部基礎病患者,即使大量氣胸,呼吸困難也較輕,或僅在活動后出現。(4)復發性氣胸不少見,本組發生2次或2次以上的復發率達16.9%。
診斷氣胸的主要方法是胸片檢查,凡肺結核患者出現氣急或氣急加重,都應做胸片檢查,以助診斷。肺結核并氣胸的治療策略是及時有效、持續暢通的排氣減壓。本組患者的肋間插管引流率達67.7%。張力性氣胸均應行胸腔閉式引流術,本組中44例經此治療后肺組織完全復張而治愈。結核易引起胸膜粘連而形成多房分隔的局限性氣胸,應根據胸片及CT表現,行多處插管引流。由于結核性炎癥的黏稠分泌物容易堵塞管腔,應及時沖洗疏通管道,保持排氣通暢。對于癥狀較輕、肺壓縮小于30%的單純性氣胸,可經粗針胸腔穿刺置入細硅膠管或動靜脈留置針反復抽氣。此種治療法簡單、快捷,病人痛苦少,醫療費用低。經治療后,本組資料治愈57例(87.7%),好轉4例(6.2%),3例治療無效轉胸外科胸腔鏡手術治療,2例合并肺大泡行胸腔閉式引流術氣胸不能愈合,同時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胸外科胸腔鏡手術治療者,給予用紅霉素行胸膜粘連術,取得成功;2例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外科手術治療,胸部CT提示有胸膜粘連帶,予行內科胸腔鏡治療(切開胸膜粘連帶,生物膠粘合氣胸破裂口)取得成功。僅1例病情危重合并呼吸衰竭死亡。總之,根據病人臨床癥狀及基礎病變的嚴重程度給予相應的治療,預后還是較好的。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1,24(2):70-74.
[2]張敦熔主編,結核病新概念,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5: 324.
[3]魏明、朱木新,肺結核病變與自發性氣胸關系的探討,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1(2):57-58.
[4]胡麗華,肺結核并發性氣胸82例分析,河南醫藥信息,10(24):20.
[5]謝惠安、陽國太、林善梓等,現代結核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598-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