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 沙
韓國前總統盧武鉉因為牽涉賄賂案,不堪接受調查,跳崖自殺。這位“平民總統”的縱身一躍,令人震驚。
不少心理學家分析,盧武鉉在任時雖然“外強”,其實個性柔弱,他在任時以“清廉”著稱,不料卸任后卷入腐敗案中,這對盧武鉉來說是致命的打擊,等于摧毀了他這一輩子積累的聲譽和名望。如果遇上一個頑強的人,可以挺過來,活下來。但盧武鉉的個性卻做不到這一點,他恐懼、絕望,萬念俱灰,終于在這種壞情緒下做出了終結生命的決定。
盧武鉉之死,是“追查”和“情緒”共同作用下導致的,而“情緒”是直接殺死盧武鉉的罪魁禍首。
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有一個著名的“情緒效應”實驗。愛爾馬找了許多人,將他們在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氣水”放入有關化驗水中沉淀,顏色是無色透明的;而當他們悲痛時呼出的“氣水”沉淀后卻是白色的;當他們悔恨時呼出的“氣水”沉淀后變為蛋白色;他們生氣時呼出的“氣水”沉淀后為紫色。愛爾馬后來把紫色的“氣水”注入了小白鼠身上,不久,小白鼠悶悶不樂起來,最后竟然死了。
這個試驗雖然遭到了許多專家的質疑,但是人們不得不承認,愛爾馬的“情緒效應”實驗非常有意思,他在實驗室里用實例告訴人們,悲痛、悔恨、生氣等壞情緒可以奪走生命。
壞情緒最可怕的在于會不斷地放大。有一個笑話,一個女人不小心打爛了一只雞蛋。這個女人開始聯想,一只雞蛋可以孵化成一只小雞,小雞長大成母雞,母雞可以下很多蛋……女人痛苦極了,她覺得自己失去了一個養雞場,女人郁郁寡歡,最后竟然一病不起。
可以說,一切不利的影響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過于不良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
人不可能永遠處在好情緒之中,生活中有挫折、有煩惱,就會有消極情緒,如不知調節和克制,任其瘋長,最終會占據你全部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