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英國特約記者 尚未遲 紀雙城 ●本報記者 郭孝偉 ●本報特約記者 汪 析
美國財長蓋特納10日公開表示,美國需要參考全球的整體情況“謹慎判斷”中國是否“操縱人民幣匯率”,他同時贊揚了中國應對經濟危機的努力。蓋特納21天前在美國國會宣稱“奧巴馬總統相信中國正在操縱其匯率”,曾令美中兩國輿論一片嘩然,他這么快就改口同樣出乎媒體的預料,美國媒體稱,他的口氣明顯“軟”了許多。還有美國評論家認為,蓋特納這么做表現出“不成熟”,不過這兩次不同的表達未必就是他一時的心血來潮,而很可能是奧巴馬政府對中國的一次“試探”,折射出其對華政策的猶豫不決。最近,美國已經搞出兩場針對中國的“帽子”風波,先是布什政府財政部長宣稱中國的高儲蓄率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然后是蓋特納指責中國操縱匯率。有分析家認為,經過第一回合交手,奧巴馬政府應當已經意識到處理中國問題必須謹慎,草率地給中國扣帽子不會給美國帶來任何好處。
突然改口意在向中國示好?
或許蓋特納自己也沒有想到,他1月22日在接受國會質詢時說的一句“奧巴馬總統相信中國正在操縱匯率”,會引發那么強烈的反彈,被外界視為“奧巴馬咄咄逼人挑戰中國”的信號。多家美國媒體批評蓋特納言論“不合時宜”,世界媒體也一邊倒地批評蓋特納的言論是“玩火”,稱其點燃了世界對于“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的恐懼。為平息世界的怨氣,包括副總統拜登在內的多名美國官員出面“滅火”,稱美國尚未在此問題上做出判斷,蓋特納只是復述了奧巴馬競選期間的言論,但蓋特納本人一直沒有出面回應。
本月10日,蓋特納終于打破沉默,他在接受美國彭博電視臺采訪時說,對于中國是否操縱匯率,“我們將謹慎作出判斷,不只是看中國管理匯率機制的情況,還要看當時全球的情況”。美國道瓊斯新聞10日評論稱,與上一次相比,蓋特納的調門明顯“軟”了許多。路透社稱,蓋特納“小心翼翼”的言論似乎暗示奧巴馬政府可能決定不正式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名單。不僅如此,蓋特納還稱贊了中國應對全球經濟危機所采取的措施,并強調中美需要加強合作復興全球經濟。他表示,“他們(中國)是穩定世界的重要力量,與他們密切合作解決全球經濟危機符合美國利益”。他強調,與中國合作對于美國國家利益有“極大的重要性”。
在經濟危機背景下,美國財長的表態很難不被外界當做窺探奧巴馬政府政策的窗口,尤其在對華政策上,奧巴馬除與中國領導人通電話時強調了雙邊關系的重要性外,并沒有更多信息透露給外界。新加坡《聯合早報》此前曾發表評論員文章認為,從蓋特納強硬指責中國在國際上招來強烈批評的情況來看,“奧巴馬對華外交未開局便先失手”。文章稱,由于奧巴馬在此次美國政府更迭前后比較謹慎,沒發表太多刺激中國的言論,使外界以為中美關系有可能順利過渡。“但在蓋特納出乎意料地向中國重重地開了第一炮之后,人們發現奧巴馬政府在重大外交政策上還處于紊亂狀態”。美中經貿發展協會理事彼得認為,蓋特納先是說錯了話,引來批評后又這么快改口,顯示出他在處理國際關系敏感問題上“不成熟”。
不過彼得同時認為,蓋特納當時指責中國并非“信口開河”,如今改口也不是“心血來潮”。
環球時報200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