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
- 人民幣進入升值新周期,還是波動新常態?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止跌回升,到10月16日,中間價累計升值了約6%。而早在9月初,人民幣才升值4%左右時,就有人拋出了人民幣進入匯率(升值)新周期之說。這在市場引起一片嘩然。然而,現在大家更多爭論的是人民幣會升值還是會貶值,而忽視了一個更加基礎性的問題,即什么才叫“匯率周期”?而這才是討論問題的起點。不是每一波升貶值都能夠被稱之為“匯率周期”,相信大家對此不會有大的分歧,只是對于“匯率周期”的概念可能會見仁見智。經濟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為經濟衰退,股市漲跌
投資與理財 2020年11期2020-04-20
- 境內外人民幣匯率均衡與聯動效應研究
外存在多種人民幣匯率。運用2012—2017年每日匯率數據建立誤差修正模型,分析發現:長期來看,人民幣在岸即期匯率、離岸即期匯率和離岸無本金交割遠期匯率之間均存在均衡關系。中國人民銀行8.11匯率改革之前,試圖長期以中間價干預預期形成,導致匯率均衡機制失效。中間價形成機制更多參考市場價后,匯率均衡機制得以發揮作用。當受到外部沖擊后,在岸匯率、離岸匯率和匯率預期都能主動調整,重建匯率體系的均衡。關 鍵 詞:在岸人民幣匯率;離岸人民幣匯率;匯率均衡效應;聯動效
金融理論探索 2018年5期2018-12-17
- 人民幣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關系研究
摘 要:對人民幣匯率的決定理論、匯率形成機制的演進以及各個市場相互之間的引導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遠期匯率走勢反映了即期匯率的走勢,離岸市場對于在岸市場具有較強的引導關系,而在岸市場對于離岸市場的引導關系則不是十分顯著。最后再結合我國外匯市場的現實情況給出相關的建議。關鍵詞:人民幣;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引導關系中圖分類號:F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4)060101031 引言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表公告宣布人民幣
現代商貿工業 2014年6期2014-04-29
- 人民幣匯率“跌停”與人民幣“貶值”
人民幣匯率“跌停”與人民幣“貶值”進入12月份以來,國內各大報紙和網絡媒體紛紛報道人民幣匯率的異動,如:中國新聞網“商務部談人民幣連續跌停:說明匯率由市場調節”,騰訊網“全球避險情緒上升人民幣即期匯率8觸跌停”,和訊網“綜合觀察:解析人民幣匯率連續跌停”,等等。一時之間,不少人以為人民幣已經大幅貶值。然而筆者查12月美元兌人民幣匯價走勢,發現11月30日匯價為6.3482,12月9日則為6.3352,升值130個基點,也就是說人民幣實際上非但沒有“貶值”,
中國科技術語 2011年6期2011-12-31
- 匯率二重性與當代匯率決定模型①
、引 言在當代,匯率決定與匯率形成機制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現實經濟生活中都是一個非常重要也具有深遠影響的問題。從理論上看,匯率決定理論與匯率形成機制一直是宏觀經濟學中最具挑戰性同時也是存在很多爭議的課題之一。對匯率與匯率決定理論的研究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例如,對購買力平價理論及其研究的歷史就可以追溯到500—600年前。在15—16世紀Salamanca大學的學者就曾經提出并討論過購買平價的思想[1],Wheatley和Ricardo在19世紀初也有關于購買力
財經問題研究 2011年8期2011-06-01
- 人民幣均衡匯率變動趨勢分析
的重要經濟變量,匯率的變動對社會資源配置、產業結構、進出口貿易、國際資本流動等國民經濟的諸多方面均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自2002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是否低估、是否需要調整以及應如何調整的問題備受關注。實際上,關于人民幣是高估還是低估的討論,就是相對于一個參照系的問題,即經濟學上所說的均衡匯率問題。均衡匯率是匯率理論中的核心問題之一,是判斷匯率水平是否失調及匯率政策是否需要調整的主要客觀依據。從理論上說,均衡匯率最符合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一一均衡價格是最符合經濟資
科學與管理 2005年3期2005-04-29
- 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人民幣均衡匯率研究
摘要:基于均衡匯率模型的實證分析表明,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人民幣一直都存在匯率泡沫,即其名義匯率偏離均衡匯率,幣值被高估。當前不僅不存在人民幣升值的客觀依據,相反卻需要適當貶值以促其向均衡匯率回歸,以防匯率泡沫一旦破滅,給我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帶來災難性后果。關鍵詞:人民幣;均衡匯率;匯率泡沫中圖分類號:F830.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544(2004)05—0010—03
金融理論探索 2004年5期2004-0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