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利珍

我們可以將健康的皮膚想象成一個很多層的蛋糕,并且有一層保鮮膜覆蓋在蛋糕上,保鮮膜可以避免蛋糕的水分蒸發,皮膚的最外層就像“保鮮膜”一樣。環境嚴峻的時候,皮膚的“保鮮膜”(我們稱為角質層)也會變脆弱,水分不可避免地會透過皮膚流失掉。皮膚的保濕護理就是要保護這層“保鮮膜”的完整性和功能性。
皮膚干燥的原因
在健康的皮膚角質層中,大約含有10-20%的水分,有了這些水分,皮膚才會光滑有彈性,當皮膚的含水量下降到10%以下時,就會造成皮膚干燥;相反的,如果皮膚中含有太多的水分,特別是泡澡或淋浴太久時,也會破壞皮膚表面的保護層,最后造成皮膚刺激和干燥,皮膚的免疫功能也會受到損害。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在皮膚的表層,死亡的角質細胞會形成角質層,角質層對皮膚具有保護的作用,在正常狀況下,角質層每天會逐漸剝落,皮膚底層也會制造新的細胞取代剝落的角質細胞。在角質細胞之間含有很重要的物質,這些物質可以保持皮膚結構的完整,使皮膚光滑平整,并且維持皮膚免疫功能的正常,這些物質被稱為細胞間質或皮膚脂質,我們可以把這些物質比喻成混凝土,它們將磚塊(皮膚細胞)緊緊地抓在一起,這些細胞間質的成分有氨基酸、神經酰胺、透明質酸、膽固醇、脂肪酸、甘油三酸酯、磷脂、尿素、亞麻酸、氨基葡聚糖、甘油、黏多糖、吡咯烷酮羧酸鈉等等,細胞間質會形成一道保護膜,可以維持皮膚細胞內的水分,當這層保護膜受損的時候,皮膚細胞會失去水分,維持細胞健康柔軟的重要物質也會流失。然而,細胞間質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受到環境因素(陽光、氧氣、污染、干燥的氣候)或化學品(特別是肥皂、酒精和其它刺激性成分)破壞,這些破壞如滴水穿石,平常不容易察覺。因此,日常避免這些傷害皮膚的因素是維持皮膚滋潤和柔軟的關鍵。
如何減輕皮膚干燥
首先要溫和地對待皮膚
清潔皮膚請選用溫和的清潔劑,全身的皮膚都需要使用溫和清潔劑,任何強力的清潔用品都會使皮膚干燥或使干性肌膚變得更嚴重。現在市售的各種洗面奶大多是泡沫型的,刺激性較強,不宜使用過頻;非泡沫型洗面奶倒是可以天天用,不過這類產品市面上已不多見。
避免泡澡、泡溫泉或淋浴過久,泡熱水澡或是淋浴會讓你全身舒爽,但是太多的水分會破壞皮膚的保護層(表皮的細胞間質),造成皮膚的負擔,所以洗澡越快越好。
避免使用泡澡精油,使用泡澡精油實在是弊大于利,因為精油會讓浴缸變得濕滑造成危險,而且泡澡太久會對皮膚造成負擔,研究指出泡澡精油會造成清潔劑在皮膚上殘留,而造成皮膚刺激和干澀,所以最好是洗完澡擦凈后涂抹一層油來保持肌膚滋潤。干燥部位在擦過保濕產品后,可擦上純植物油,如橄欖油。
使用空氣加濕器,干燥的空氣是導致皮膚干燥的原因之一,加濕器并不昂貴,但可以改善皮膚健康,如果空間比較大,可以多放幾個加濕器來增加空氣濕度。
護理皮膚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保護皮膚屏障(角質層)的完整與健康,因此,防曬和減少對皮膚的刺激非常關鍵。白天即使是陰天也應使用防曬霜,除了勤擦防曬霜之外,還要避免下列物質和行為:
含有刺激性成分的化妝水 (酒精和薄荷是最常見的刺激性成分)
含有刺激性物質的面膜
太冷或太熱的水
蒸臉或冰敷
其次應合理地使用保濕產品
在化妝品界中,保濕已是一個無所不在的名詞,市面上的抗衰老霜、除皺霜、提拉霜、緊實霜、營養霜、有機霜、眼霜、頸部除紋霜等等,無不再三強調他們的神奇配方,其實它們都與保濕有關,保濕產品有很多種劑型,包括霜劑、乳液、精華液、溶液等等,它們都有維持皮膚結構完整、減少自由基及環境傷害、使皮膚細胞功能保持正常等特性和功能。
如果不知道應該選擇那一種保濕產品,請參考下列建議:
油性膚質,但有局部干燥的部位 使用油水平衡保濕凝膠
中性膚質(沒有干燥或出油的部位) 使用清爽保濕乳液
中性膚質,但有些干燥的區域(經常是兩頰) 使用保濕調理霜
中性至干性膚質,但喜歡滋潤的乳霜劑型 使用保濕調理霜
干性至極干性膚質,或皮膚非常敏感 使用修護保濕霜
保濕產品的使用也很有講究
搓揉不是最佳的保濕產品涂抹方式,應該用輕拍的方式將保濕產品涂上,然后慢慢地推勻,使其逐漸被皮膚吸收。
如果皮膚有干燥脫皮的情形,先用濕的化妝棉輕輕地擦過一遍,然后馬上涂抹油水平衡保濕霜,這樣可以避免脫皮的現象,皮膚也不會有油膩的感覺。
所有的外用藥物 (如抗痘產品等) 必須在涂抹保濕產品之前使用。
一般來說,保濕產品只需要薄薄地涂抹一層就足夠了。使用過多的保濕產品會破壞皮膚的修護功能,皮膚細胞的再生功能也會受到影響,所以不要過度使用保濕產品。
保濕產品的主要成分
過去那種單純由水和油乳化做成的保濕霜已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化妝品科技的進步使我們可以制造各種劑型的保濕產品,它們具有優越的質感、輕柔的觸感和絕佳的視覺效果,那么,現在的保濕產品應該含有哪些成分,這些成分的作用又如何呢?下面就來簡單地介紹一下:
潤膚劑
潤膚劑是保濕產品中最基礎的成分,它是一類溫和的能使皮膚變得更柔韌的親油性物質,它除了有潤滑皮膚的作用外,還可覆蓋皮膚、減少皮膚表面的水分蒸發,使水分從基底組織彌散到角質層,誘導角質層進一步水合,保存皮膚自身的水分。如植物油、卵磷脂、膽固醇、脂肪酸、脂肪醇和甘油酯等,使用缺少以上成分的產品皮膚會又干又澀。
保濕劑
保濕劑是一類親水性的潤膚物質,在較低濕度范圍內具有結合水的能力,給皮膚補充水分,并且可以修補細胞間質,有很多成分具有這樣的功能,例如多元醇類的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等,甘油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甘油可以將水分拉進皮膚里,是保濕產品的重要成分。現在高檔保濕產品大都選用透明質酸和各種天然保濕因子(NMFs),天然保濕因子是很多物質的統稱,其中包括氨基酸、神經酰胺、透明質酸、磷脂、尿素、氨基葡聚糖、黏多糖、吡咯烷酮羧酸鈉等等。一旦皮膚發炎刺激、過度清潔、曝曬或空氣過度干燥時,皮膚的細胞間質會受到破壞,于是水分會逐漸流失。如果保濕產品中含有天然保濕因子或保水劑,就可以強化皮膚的結構,改善皮膚的質感,解決皮膚干燥的問題。
抗刺激成分
抗刺激成分也是保濕產品的一種重要成分,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皮膚刺激,都會對各種膚質造成麻煩,在日常生活中幾乎無法避免,皮膚刺激可能來自于陽光傷害、環境或污染帶來的氧化性傷害,也可能來自于護膚品,因此皮膚刺激不停地發生。很多護膚品中的重要成分,例如防曬成分、防腐劑、去角質成分、清潔成分等等,都可能造成皮膚刺激;其它的成分,例如香料、薄荷、某些植物成分也會給皮膚造成負面的影響。
抗刺激成分對皮膚很有幫助,它們可以促進皮膚的修復,并且減輕環境對皮膚的傷害,抗刺激成分包括了尿囊素、蘆薈、沒藥醇、牛蒡、洋甘菊提取物、甘草酸、葡萄籽提取物、綠茶提取物、甘草根提取物、維他命C、柳樹皮提取物等等,種類繁多無法一一列舉。
抗氧化劑

抗氧化劑也是保濕產品的重要成分,有很多研究顯示,抗氧化劑可以用來治療很多皮膚病,購買保濕產品時,如果忽略了抗氧化劑會是一種損失,抗氧化劑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可減輕自由基對細胞的傷害,也可以降低與光老化有關的皮膚退化。
常用于護膚品中的抗氧化劑有硫鋅酸、β-葡聚醣、輔酶Q10、姜黃素、葡萄籽提取物、綠茶提取物、大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維他命A、 維他命C、維他命E、檸檬提取物及迷迭香提取物等。
購買含抗氧化劑的產品時要注意產品的包裝,雖然抗氧化劑可以減少自由基的傷害,但是曝露在陽光和空氣中,抗氧化劑會被破壞,如果抗氧化產品的包裝是大瓶口或透明瓶時,在開瓶后幾個星期到幾個月就會失效,所以應該選擇瓶口小的不透明包裝。
編輯/張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