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常常抱怨、嘮叨丈夫的無能,而正是她的抱怨,使得丈夫一步步陷入缺乏自尊、低能力認同的誤區,從而喪失了奮發心。
急診診斷書
丈夫林華 35 歲 經營報攤
妻子孫蕓 35 歲 經營報攤
兒子林偉 9歲 小學三年級
癥狀一場孩子的厭學風波引出了十幾年來夫妻間的種種問題。丈夫不爭氣,妻子抱怨連連,孩子在這樣的家庭里無故地承受著池魚之殃。
診斷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關系的產品,小林偉的身上展現出這個問題家庭中無能丈夫和不滿妻子間的矛盾。妻子在困境中只知指責,而丈夫則被低自尊蒙住了雙眼,他們倆誰也沒有意識到,在這個家里如果沒有人做出實質的建設性行為,現實是不會有所改變的。
咨詢師 侯文君北京讀你心意心理咨詢中心 www.readmind.com
厭學、網癮這些詞幾乎已經成了許多家長心中的噩夢,然而當9歲的小林偉也因為厭學被帶到咨詢室時,我還是感受到了一些不尋常。初中生、高中生因為青春期等復雜的因素而出現厭學現象還屬正常,而僅僅小學三年級的小林偉又為何厭學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和小林偉一家三口走進了咨詢室。
孩子:反射家庭問題的鏡子
小林偉看起來一點兒也不像9歲的孩子,整個人瘦瘦小小的,一直默默地跟在媽媽孫蕓的身后。坐下后他身體前傾,手臂緊緊地挨著雙腿、兩只小手壓在大腿下面,當媽媽孫蕓開始說話時,小林偉的身體開始不自覺地前后搖擺。
孫蕓的臉上寫著一個“愁”字,她嘆了口氣開始說她的煩心事:“這孩子到今天有一周都沒有上學了,我問他為什么,他也不說,老師也說沒發生什么事。我讓他去上學,可他死活都不肯。大前天,我硬把他送到學校去,結果不到一個小時老師就給我打電話,說他把自己關在廁所里,學校不敢再留他了。才上小學三年級啊,他就這樣了。我急得滿嘴都是泡,一宿一宿地睡不著覺,真沒想到養個孩子這么費心!”
我注意到,孫蕓說話的時候,小林偉晃動得越來越厲害,很明顯孫蕓的話不斷地加重了孩子的焦慮,9歲的孩子是很難面對如此劇烈情緒的。考慮到這些,我打斷了孫蕓的話,先把他們夫妻請出了咨詢室。就在他們走出咨詢室的瞬間,我留意到林華扭頭看了一眼兒子,眼神疼惜又無奈。
當咨詢室里只剩下我和小林偉的時候,他仍然不斷地晃動著,我能感受到他此刻的無助和驚慌。我知道,只有與他建立安全的關系、取得他的信任,才能使他敞開心扉。就這樣,我用很柔和的聲音從最簡單的問題開始問起,比如:你幾歲了?叫什么名字?上幾年級了?可是小林偉只顧晃動著,卻并不回應我。
看來我需要轉換方法。我非常緩慢地試探著坐到了小林偉的身邊,把姿勢變成和他一樣,并且用和他同樣的速度和幅度晃動著身體。
當我這樣做了兩三分鐘之后,小林偉轉過頭看了我一眼。慢慢地,他身體的晃動開始變慢,并且開始偶爾抬頭看看我、看看咨詢室。
我們就這樣靜靜地待了十幾分鐘之后,小林偉說了第一句話:“那個很好看。”他用眼睛看著對面墻上的一幅田園風景畫。
我也看著那幅畫問他:“你喜歡嗎?”
他點點頭。
當孩子還不太善于表達內心的時候,他們卻非常容易通過畫面、音樂、故事來表達自己。于是,我們談起了那幅畫。那是一幅很普通的油畫,畫面上是鄉間的草原以及草原上一間普通的農舍。
我提議和他做講故事的游戲,講講這幅畫里發生的事。小林偉是這樣說的:“房子里住著一家人,爸爸媽媽和孩子,他們一家人很快樂。媽媽做好吃的給爸爸和孩子,而爸爸每天干活很辛苦。孩子可以自由地玩耍,到了吃飯的時候,媽媽就會站在家門口大聲地叫他。媽媽很喜歡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因此很開心,他們經常在一起玩。”
為了和孩子對話,我也用了講故事的語言:“這個孩子真的很幸福,你能告訴我他幾歲嗎?”
林偉想了想:“他5歲吧。”
“哦,那我很想聽聽當這個孩子慢慢長大之后,他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
這個時候,小林偉突然不說話了,我立刻意識到,我們碰到了問題的關鍵。過了一會兒,林偉說:“他不想長大。”
“為什么?”
“因為,他長大后,他的媽媽就不喜歡他了。”
“為什么他的媽媽會不喜歡他了呢?”
這一次,我們又沉默了十幾分鐘,然后他邊晃著身體邊小聲地說:“因為媽媽討厭他學習成績差、總寫不完作業,討厭他沒出息。”
聽到這兒,我似乎知道在小林偉的身上發生了什么。
隨著我們進一步的對話,我了解到:自從小林偉上學之后,媽媽就對他提出很多要求,要求他學習成績好,送他去學鋼琴,也要求他鋼琴彈得好。如果他做不到,媽媽就會發火,罵他,也罵他爸爸。小林偉覺得,都是學習破壞了自己的家,因此他再也不愿意去上學了。
雖然基本弄清了孩子厭學的原因,但我卻并不覺得這是一個簡單的親子教育問題,因為當小林偉說到媽媽也會罵爸爸的時候,他的身體晃動得更劇烈起來。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論斷:沒有有問題的孩子,只有有問題的家庭。因此,我決定分別約談小林偉的父母。
經過詢問,媽媽孫蕓堅持要先談。
當我把我和小林偉咨詢的情況告訴她時,她停下絮絮叨叨的抱怨安靜了片刻,不過很快又開始數落孩子的缺點,而她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這孩子真是越長大毛病越多,而且你怎么說他,他就是一點都不改,和他爸一樣,將來可怎么辦啊!”
“聽起來你很擔心孩子會和他爸爸一樣。”
“那真是一對父子,好的不學,壞的一樣都沒落下。他越像他爸,我就越生氣,氣得不行的時候,就卷著他倆一塊兒罵。”
這下我心里基本明白了,為了進一步證實我的推斷,我讓孫蕓做了一個小測試。我列了一些行為,讓她對自己不能容忍的程度進行打分。滿分是10分,分數越高表明該行為在她心里越不能被容忍。
1.起床怎么叫也不起來,孩子常常因此遲到。
2.不按時完成作業。
3.考試成績不理想。
4.晚上到點不睡覺,還在玩。
5.練琴偷懶。
很快,孫蕓給我的答案是5個鮮紅的10分。
我并沒有接著去分析這個測評,而是作為一項作業留給了孫蕓。我要求她另找5位家長,進行同樣的測評,測評結果留待下一次面晤時再分析。
隔周之后我再見到孫蕓時,她對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其實是心里恨林華,而小偉就像他爸爸的影子,我把許多情緒都撒在了孩子的身上。”說到這兒的時候,她忍不住哭了,痛苦中包含著對孩子的疼惜。
原來,另外5位媽媽的孩子也常常有那些毛病,但5位媽媽中沒有一位給出的分值超過5分,反而認為孩子貪玩、缺乏自制力是很正常的。正是這樣巨大的反差,促使孫蕓在這一周的時間里,開始了認真的思考。
孩子的問題,不過是他們夫妻問題的反映而已。
無能丈夫:
低自尊讓他的奮發心止步
在對孫蕓的咨詢中我了解到,在他們11年的婚姻里,林華總是一副吊兒郎當、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模樣,而這常常讓孫蕓陷入缺乏安全感的泥潭中。特別是當她看到別人的丈夫都在努力拼搏、努力讓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自己家卻還看著結婚時買的電視、過著最普通的生活時,她的心里就經常涌出對丈夫的不滿:為什么他就不能努力一點?為什么他就不能去闖蕩一番?為什么他連修理家里的瓷磚都能拖上一個月?為什么……這一個個“為什么”匯成了她每日的嘮叨、白眼、挖苦,甚至是夫妻間的冷戰。當丈夫成了她的一塊心病,承載著她唯一希望的兒子便成了她的重點看護對象,她可不希望兒子再像丈夫一樣一事無成。于是,她對丈夫的怨氣又逐漸泛化到了兒子身上,而她自己也陷入了雙倍的痛苦之中。
我們仔細地回顧了她11年的婚姻生活,這種反思最終被證明是有意義的。孫蕓茅塞頓開地拍著腿說:“其實很多我嘮叨他的話,都是我婆婆經常掛在嘴邊的。因為連他自己的媽都這么說他,我就更不在意了,便常常數落他,也偶爾順帶表示對公公的批評,因為公公是個看起來比較窩囊的人。”
“現在看來,你公公婆婆的關系順延到了你和丈夫的婚姻里,并且正在傳遞給你的兒子。”
孫蕓點點頭,顯得很焦急,她并不想兒子繼續這條老路。這時,必須要同時展開針對林華的咨詢,多方調解才能順利地解決問題。
林華顯然沒有想到我還會單獨約見他,因此他忐忑不安地走進咨詢室。我看到這個35歲男人,穿著黑布褲子、黑襯衣,深棕色的夾克看起來不是很整潔。他坐下來后點了一支煙,隔著煙霧,我看到他緩緩地放松下來。
和林華的咨詢進行得很有特點,我問的他都會回答,可是他從不主動提起什么話題。我問到他對妻子的想法時,他就不說話開始悶悶地抽煙。這種沉悶的咨詢我們進行了3次,在第四次時才終于找到了突破口,而這源于前一天他們夫妻又吵了架,他們臨時打電話給我,希望約咨詢。我想也許是個機會,就先見了林華。
吵架是因為雜志退訂的事。本來有幾個人在他們的報攤訂了一些雜志,因為林華連著丟了兩期,這幾個人就紛紛退訂了。雖然經濟上損失不是很大,可孫蕓還是異常憤怒。
林華跟我說的時候,我注意到他在厭煩妻子不依不饒的同時,還夾雜著另一種情緒:自厭。因為在他說話的時候,他的右手一直不停地用力摳左手的手指。我立刻抓住這個細節,對他說:“現在我希望你保持動作,靜靜地去體會一下,如果手是可以說話的,你的兩只手分別會說一句什么話呢?”這種通過肢體動作來梳理情緒的方法對不善表達的人特別好用,尤其當身體遠遠比人的思維來得更誠實直接的時候。
林華想了想,說:“右手可能會說和我妻子一樣的話,比如‘怎么這么笨,左手會說……”他停頓了一下說,“我也沒辦法。”
這就是林華內心的矛盾掙扎。我一方面看到了他對自己的不滿,這是改變的基礎;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他長期不能崛起的原因—“我也沒有辦法”。這似乎是一句坦白,卻恰恰成了不努力的借口,同時揭示了林華內心的低自我評價。
“我從小就是這么個人,干什么都不成,性子慢、腦子又容易恍惚,做事沒有不出錯的。我也認了。”
林華的話給我制造了一個非常難的境況:來訪者沒有改變的動機,咨詢師也就失去了使力的點。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也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看能不能激起林華的動力。
我說:“心理咨詢永遠尊重來訪者的意愿,其實大部分咨詢的目標之一都是接納,既然你是接納現實的,并且也能平和地應對妻子,我們的咨詢就可以到這里了。”
很顯然,林華沒有想到我會如此結束咨詢,我的反應終于激起了他的反應:“其實最讓我掛心的是,我不希望兒子也和我一樣,他媽媽的教育方法我覺得有問題。”
既然刺激對他起作用,我就決定繼續:“你覺得兒子是歸媽媽教育的嗎?”
“啊……也不是,我只是覺得一直都是他媽媽在管。”
“你呢?”
“我……”
這種反復刺激、質問、反推,在我們的咨詢里進行了很久,林華長久以來在內心形成的負性自我評價逐漸顯露出來。當我要求他用10個詞來描繪自己時,他如此寫道:笨、懶惰、文化水平低、嘴笨、不會與人相處、記性差、不堅持、掙錢少……
“看起來都是缺點啊!”
“很少有人說過我好,連老婆都瞧不起我。”說出這兩句話的林華第一次暴露出內心的痛苦,他握著拳許久沒再說話。
我給他安排了自尊量測評,這是關于自我評價、自我感受綜合形成自尊的簡單測評,結果顯示林華確實處于低自尊狀態。要知道,自尊對思維、情緒和行為都有著強烈的影響。試問,一個從內心覺得自己不如人的人又如何能生出奮發的心呢?
助夫妙招:
尊嚴讓生命重添色彩
綜合前面的咨詢,我給林華安排了整合自尊狀態、自我評價的作業:要求他寫優點日記,每天至少發現自己的一個優點,然后寫下來并輔以事例,晚上和妻子一同分享,聽聽妻子的意見。
顯然,這個作業是需要孫蕓配合的,在正式開始之前,我再一次約見了孫蕓。當我教給她的教育策略使得孩子重新回到學校時,孫蕓已經徹底信服了我的方法。
回想以往的生活,孫蕓除了抱怨、嘮叨丈夫,從沒有做過有實質幫助的事,而恰恰是她的抱怨使得丈夫一步步陷入缺乏自尊、低能力認同的誤區,而喪失了奮發心。
我首先給孫蕓留了兩個任務:
1.停止抱怨,配合丈夫完成“優點日記”作業;給予他鼓勵和支持,幫助他抬起頭來、重拾信心。
2.要幫助林華從外而內促進變化。比如:衣服的顏色上,不要總是穿沉重抑郁傾向的黑、灰,而要開始穿自信的藍色、充滿溫暖的黃色,以及帶來成就欲望和生命力的綠色。
同時,面對夫妻倆都很關心的孩子教育問題,我也分別給了他們不同的建議。我要求孫蕓保持對自己情緒的內省,分清楚兒子和丈夫是兩個分別獨立的個體,希望她不再把兒子當成不滿情緒的發泄對象,在今后的教育中注意對兒子的正性肯定,以使兒子逐步感受到自己是被媽媽所愛著并接納。對于林華,我要求他增加與兒子相處的時間,用自己的男性氣質去感染兒子。如果他能和兒子共同經歷如爬山、劃船、手工制作等有挑戰的事情,這將對兒子的成長以及樹立父親的形象都是非常有益的。
大約一個月之后,小林偉逐步恢復了正常上課,而且屬于兒童的快樂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臉上。差不多3個月之后,我偶然在街上碰到了孫蕓夫婦。遠遠望去,林華一手拎著蛋糕,一手拉著兒子,過馬路的時候,還用身體護著妻子,而孫蕓笑得很開心。
(圖文無關)
(責任編輯/張慧娟)
E-mail:huijuan0608@163.com
Tel:(010)51026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