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樹佳
東莞加工貿易進出口額約占全國的十分之一,是全球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在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后,近幾年,“勞工荒”、“電荒”、“油荒”等不利因素接踵而至。2007年9月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引發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海嘯,全球經濟受到巨大沖擊,作為“加工貿易之都”的東莞更難以幸免,加工貿易發展遭遇空前困難。
數字見證困境
——整體趨勢:增速大幅回落,近月進、出口連續出現負增長。據海關統計,2008年1至11月東莞加工貿易項下出口額為560.4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9.3%,增速回落16.6個百分點,占我國加工貿易出口總值的比重由2007年同期的9.2%降至8.9%;其中,繼10月份首次出現負增長之后,11月份當月出口47.3億美元,大幅下降16.4%,降幅比上月擴大8.9個百分點。1至11月,加工貿易進口370億美元,僅增長3.9%;其中8、9、10、11月份均為負增長。
——企業數量:主要行業出口企業數量顯著下降,其中尤以中小企業為主。自2007年以來,在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下,陸續有一批“內功不足”的加工貿易企業或搬遷或倒閉。據海關業務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11月底,在海關注冊的東莞加工貿易生產企業數量為10654家,環比減少105家,同比減少1267家。
——投資設備:進口下降明顯。2008年1至11月,東莞加工貿易企業及外商投資企業設備(以下簡稱投資設備)進口12.8億美元,下降23.1%;其中加工貿易企業進口設備6.5億美元,下降16.9%,外商投資企業進口設備6.4億美元,下降28.5%。11月當月,東莞投資設備進口5662萬美元,大幅下降58%。
——主要市場:增長普遍放緩。2008年1至11月,東莞加工貿易項下對各主要市場出口增長普遍放緩。其中,對香港出口169.1億美元,增長8.2%,增幅大幅回落31.4個百分點;對美國出口154.9億美元,增長4%,增幅回落6.3個百分點;對歐盟出口106億美元,增長11.9%,增幅回落21.8個百分點。
——傳統商品:出口疲軟。從加工貿易項下大宗商品出口情況看,2008年1至11月除了鞋出口增長16.7%較為穩定外,其他或增速大幅放緩或出現下降。其中,出口紡織品33億美元,增速由去年同期的增長8.1%逆轉為下降4.2%;家具(包括其零件)17.3億美元,由增長7.9%轉為下降9.1%;箱包(包括類似容器)8.6億美元,增長13.2%,增速回落15.9個百分點;出口機電產品429.3億美元,增長12.4%,增速回落18.8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與機電產品有交叉)214.4億美元,增長6.4%,增速回落31.9個百分點。
金融海嘯:企業負重前行中的百上加斤
近幾年,《勞動合同法》實施和員工工資福利待遇提升、嚴格的環保政策等因素,促使企業本應承擔的社會成本回歸企業,客觀上提高了企業經營成本。加上加工貿易企業素質參差不齊,有的本身“內功”不足,競爭力不強,已經面臨著經營困境,而國際金融海嘯更使負重前行中的企業百上加斤。
——金融海嘯導致訂單減少。
盡管政府相關部門已經積極采取措施,保護國內經濟少受國際金融海嘯沖擊,但對2007年出口依存度高達146% 的東莞經濟來說,由于國際經濟蕭條,需求下降,導致國外客戶訂單減少,甚至想方設法取消原來的訂單。據東莞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第四季度客戶訂單同比減少約15%至20%,預計2009年全年的客戶訂單同比減少約30%至40%。
近期,東莞持續有部分企業倒閉,國際金融海嘯的影響不容小覷。由于歐美企業倒閉或者破產,造成東莞部分企業壞賬增多,少數企業遭遇經營困難,難以延續。而國際金融海嘯所引發的信任和信心危機,則對多數企業經營活動帶來凍結效應,市場的不確定因素使上游企業難以報價,下游企業不敢承接超過三個月的長單、大單。一旦處于產業鏈中的某個企業破產,在此鏈條的上下游企業都會遭受影響,有可能引發更多的企業倒閉。
——人民幣升值導致經營成本上升。
自2005年7月21日匯改以來,人民幣一直處于升值通道。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11月4日人民幣兌美元為6.8261:1,自匯改以來對美元已累計升值超過21%;近半年多來,人民幣對歐元急劇升值,2008年11月4日人民幣兌歐元為8.5968:1,半年多時間升值28.9%。匯改后,部分企業轉投歐盟市場,但近半年來人民幣對歐元的急劇升值令這些企業措手不及。據東莞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因人民幣升值導致各行業成本上升7%至8%,這對出口型企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增加了企業的資金壓力。
2006年以來,國家連續對加工貿易政策進行調整。如部分“兩高一資”產品禁止開展加工貿易;對限制類商品開展加工貿易,東部實行保證金實轉,而對中西部地區實行空轉的區別待遇。目前東莞地區已經形成特定產業聚集群,出現“一業帶一鎮,一業興一村”的經濟聚集現象,對在產業鏈條上的企業來說,遷移是十分困難的,只好留在東莞扛著保證金實轉等帶來的資金壓力。據東莞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因加工貿易政策調整企業增加流動資金,導致各行業成本上升1%至8%,其中對五金、鐘表行業影響最大。
——出口退稅率下調減少了企業利潤。
近幾年我國連續下調出口退稅率,特別是2007年7月的調整涉及范圍最廣、幅度最大,且不設置過渡期。從實施的效果來看,優化產業結構等部分目標并未完全實現,卻使服裝、玩具、家具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利潤減少,把這些本已十分微利的行業迫到處于生存邊緣。據東莞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各行業利潤普遍下降1%至3%。此后,自2008年8月1日起,我國相繼三次上調出口退稅率,部分消除了前期政策調整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東莞制造業,路在何方?
當前,國際金融海嘯的影響還在不斷擴大,中央確定2009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是保持經濟平衡較快發展,要在保增長上下功夫。如何使加工貿易企業在困境中生存下來、發展下去,將是東莞乃至廣東2009年保增長的關鍵環節之一。為此,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采取有力措施幫助企業樹立信心、渡過難關。
——統籌兼顧推進轉型升級,向高增值環節延伸。
產業結構是當地經濟、社會、文化稟賦的綜合反映,什么樣的稟賦,造就什么樣的產業,應把優化稟賦放在突出位置,以優化稟賦促“騰籠換鳥”,目前東莞不宜立即拋棄勞動密集型產業,應鼓勵企業向設計、采購、物流、知識產權等高增值環節伸延,逐步提升從事OEM(委托制造)的配套能力,從而促使企業向ODM(設計研發)和OBM(自主品牌)發展。當前,尤其要鼓勵加工企業充分利用產業聚集的優勢,維護產業鏈條,抱團取暖共度寒冬。
——落實信貸融資政策,扶持企業度過金融危機。
全球金融海嘯凍住了流動性,企業遭遇到了前所未見的資金短缺和融資困難,應立即出臺更多有利于加工貿易企業生存發展、轉型升級的資金支持政策,包括政府有條件地為企業提供信貸和融資擔保,為轉型升級提供啟動資金,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金融機構應簡化辦事程序,最大限度地落實國家的信貸、融資政策,扶持企業渡過難關。
多管齊下,拓寬加工貿易內銷渠道。擴大內需是保增長的根本途徑,在繼續努力增加出口的同時,大力開拓國內市場。要簡化內銷審批程序,實事求是地依法審定內銷價格,對于難以確定價格的殘次品、邊角料采取“網上拍賣”公開競價方式確定完稅價格,允許來料加工企業從事內銷業務,對資信良好企業推行“信任管理”,在金融海嘯的特殊時期,建議放寬內銷貨物涉及的“產品全部直接出口”要求的設備稅收政策。
——到位不越位,強化政府應擔職責。
不論是轉移,還是轉型升級,都屬于企業的投資經營行為,應該由企業自主作出決策。在此過程中,政府除了應該運用稅收、法律等間接手段進行引導和調控外,應該將重心放在政府應該做也只有政府才能做好的工作上,承擔起其他主體無法承擔的守護者職責來促進產業升級,如為知識產權提供更有力的保護,建立具有金融支持功能的孵化機制,鼓勵企業發明創造和創建自主品牌;創造更好的社會人文環境,提供更多的優惠,吸納優秀人才;投入更多資源和創造更好條件,提高人員素質;加強宏觀經濟的監測預警,既引導市場又防范經濟風險;提高辦事效率,依法行政,公正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