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祥亞 樊 華
【摘要】文章在認真分析《江蘇省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指南》基礎上,經過歸納建立了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評價指標 體系,并應用 AHP 法(層次分析法)對體系各級指標權重進行了定量研究并給出了一、二級指標的組合權重值。
【關鍵字】AHP;教育技術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權重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09)01—0063—05
“十五”期間,江蘇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和信息化素養有了很大的 提高。但是,在整個能力建設中也存在著問題,比如能力建設 指導性文件虛泛、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輕重主次不明、能力建 設重理論輕實踐等。為規范、引導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 設工作科學、健康的發展, 江蘇省高等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培訓 中心2006年5月出臺了《江蘇省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指南》 文件,“指南”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進行了規范和指導, 這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今后教育技術能力建設的發展。經過 對“指南”的分析,發現“指南”基本上是從定性層面對能 力建設進行了闡述,非常不利于在能力評價實際工作中操作 應用。目前,建立教育技術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指標權 重的量化研究,以提高“指南”在能力評價環節的可操作性 成為了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以此為目標,提出了一種基于 AHP法的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組合權重研究 方法。
一 建立能力指標體系和AHP法的引入
通過對《江蘇省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指南》的學習和 歸納,筆者把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的指標體系建立為:
4個一級指標為:“工具與應用、資源與管理、教學與設計、 績效與發展”。其中“工具與應用”包含有:“知識技能、 操作應用”2個二級指標;“資源與管理”包含有:“資源獲 取、知識管理、專業素養”3個二級指標;“教學與設計”包 含有:“教學設計、資源開發、教學實踐”3個二級指標;“績 效與發展”包含有:“評價反思、發展創新”2個二級指標, 并且每個二級指標都包含有4個三級指標(共計36個,其具體 內容構成略)。[1]
在對體系中這些指標權重進行量化時,不同高校考慮的因素有多有少,有輕有重,在比較、判斷、評價、決策這些指標時,對指標的重要性、影響力或者優先程度上往往難以 量化,指標執行者的主觀選擇和決策會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為此,本研究引入管理學中的AHP法——層次分析方法,AHP 法是T.L.Saaty等人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來的,這是一種系統 化、層次化、可定量分析的方法,通過小樣本建立指標層次 結構模型、構造成對比較陣、計算權向量、一致性檢驗等步 驟能有效地處理一些量化問題,該法非常適合教育技術能力 指標權重的研究。
本篇論文只介紹利用AHP法計算體系一、二級指標權重 的過程,關于對第三級指標權重的計算和一、二級的計算方 法是一樣的,由于計算的量比較大,不便在文中敘述。
二 指標體系組合權重的確定步驟
1填寫判斷表并統計結果
有了上面建立的教育技術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層級關系,可直接讓n位專家和教師按表1填寫判斷表,將得到n份如表2所 示的權值因子判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