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學斌 張麗瑤 陳麗穎
筆者于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對2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內鏡直視下進行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EVL),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8例患者中男24例,女4例,年齡35~61歲,平均48歲。其中23例為肝炎后肝硬化,5例為酒精性肝硬化,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史。食管靜脈曲張分級[1]:中度曲張9例,重度曲張19例,其中伴紅色征10例,合并胃底靜脈曲張1例。套扎時間一般在急性出血止血后1~6 d內進行。
2 器械與方法
2.1 器械 套扎器為Willson-cook公司生產的MBL-6環套扎器,使用日本富士能公司產的WG-88FP上消化道電子內鏡(前視式)。
2.2 術前準備 向家屬交代病情,簽好手術同意書;建立靜脈通道;鹽酸丁卡因膠漿5 g常規咽部麻醉,術前10 min肌內注射654-2和地西泮各10 mg。
2.3 常規胃鏡檢查 因安裝套扎器后胃鏡視野狹小,不利于觀察,治療前應先行胃鏡檢查,了解食管、胃、十二指腸的情況、食管靜脈曲張類型,是否適合EVL,及估計套扎部位與環數。
2.4 安裝套扎器 將手柄直接插入內鏡活檢孔,不需打開活檢帽;導引絲從手柄圓孔處插入,直至內鏡先端部;安好牽拉線,從手柄圓孔處拉出;將透明環套固定在內鏡先端部上,牽拉線嵌入旋轉軸線槽內,并向前旋轉旋鈕,將牽拉線輕輕旋緊,力度適中,以免套扎環脫落。
2.5 結扎靜脈方法 將已安裝好套扎器的內鏡插入食管,從齒狀線上開始結扎,每根靜脈上兩個結扎點距離約2~3 cm。通常先從遠端,近賁門側開始,先結扎最有可能出血的靜脈,螺旋式向上結扎,避免在同一根靜脈上多次結扎或在同一水平上結扎多根靜脈,以免引起食管腔狹窄。結扎時先將結扎器360°緊密接觸靶靜脈,使二者之間無縫隙,啟動負壓吸引器,當鏡面呈紅色時(此時內鏡視野消失),順時針轉動旋鈕,拉緊牽拉線,發送“O”形橡皮圈至被吸引的曲張靜脈基底部,有明顯的落空手感和漏氣聲,結扎成功。停止吸引,將已結扎血管退出結扎器,觀察有無出血,再進行第二點結扎。根據病情重復以上步驟,可連續套扎數個部位。套扎術后2~3周復查胃鏡,根據曲張程度決定是否需要重復治療。
2.6 術后處理 可給予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和胃黏膜保護藥物硫糖鋁懸液,并嚴格要求飲食和休息:術后當天禁食,口服藥均需研碎后服用,24 h后給溫涼流質食物,72 h后改半流食,在治療期間應住院休息。
3 結果
共進行套扎治療61次,平均2.2次,6例靜脈曲張消失,5例由重度轉為中度,14例重度轉為輕度,3例中度轉為輕度。隨訪5~18個月內,均未發生再次出血。套扎治療后16例患者出現咽部及胸骨后疼痛,3~7 d后癥狀消失。全部病例于術中及術后短期內未出現與套扎相關的大出血及發熱、食管穿孔、食管狹窄等嚴重并發癥。
4 討論
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門脈高壓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嚴重危機患者生命安全,初次出血患者死亡率即高達30%~50%,幸存患者中近2/3將于1年之內死亡。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EVL)能有效的控制急診出血,止血率達86%~91%,食管靜脈曲張消失率為55%~90%。多環快速結扎器不需外套管,可避免外套管引起的相關并發癥。套扎操作中預防早期出血需注意:①對結扎器的正確使用,探討套扎橡皮“O”形圈的直徑;②結扎時吸引力適當;③套扎部位最好在食管下段,避開糜爛點,對賁門齒狀線下靜脈套扎,應由熟練醫師進行,充分吸引后釋放“O”形圈;④過粗的靜脈不宜套扎[2]。在行套扎術前后常規使用降低門脈壓藥物,如生長抑素、垂體后葉素,可降低出血風險。內鏡下套扎治療的優點是相對簡單、快速、同時具有診斷和治療作用,患者所受的損傷小。肝功能不良的患者也能用此法,且價格便宜[3]。食管靜脈曲張明顯,胃底靜脈曲張顯著者,不適宜進行食管靜脈曲張套扎治療。
內鏡下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手法簡單,創傷小,并發癥少,費用低,患者痛苦少且存活率提高,值得臨床推廣。
參 考 文 獻
[1] 許國銘,李兆申.上消化道內鏡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1.
[2] 楊云生,劉慶森.實用消化內鏡新技術.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1.
[3] 楊冬華,等.消化系疾病治療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