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華
【摘要】 目的 觀察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臨床表現及不同方案的治療效果。方法 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99例患者的臨床質料進行分析。結果 糖尿病合并肺結核少有典型結核中毒癥狀,其中以咳嗽咳痰、納差乏力、心悸氣促為主要臨床表現,低熱盜汗不明顯。血糖控制程度明顯影響結核病灶的愈合。結論 積極控制好血糖是治療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關鍵,長程抗結核治療方案效果可能更佳。
【關鍵詞】糖尿病;肺結核
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國內外文獻報道糖尿病可以改變肺結核的病變特點。現將西華縣人民醫院2003-2007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病例治療情況作如下分析。
1 臨床資料
1998-2002 年我院共收治糖尿病合并肺結核99例,其中男64例,女35例,15~29歲5例,30~39歲10例,40~49歲21例,50~59歲22 例,60~69歲26例,70歲以上13例。糖尿病的診斷按照 1997 年美國糖尿病協會修改的診斷標準,其中1型糖尿病8例,2型糖尿病91例。肺結核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癥狀、X線影像以及細菌學三方面的表現,其中浸潤型66例占66.7%,慢性纖維空洞型28例占28.3%,粟粒型5 例占 5.1%,并發胸膜炎伴胸腔積液7例占 7.1%,自發性氣胸 5例占 5.1%。痰菌陽性者85例,痰菌陰性者 14 例。
肺結核在 X 線影像學上的表現為大片狀或多發小片狀陰影,病灶中心密度濃密,周圍淡而模糊,尤其以多發小片狀陰影最為典型。有些表現為厚壁,薄壁,無壁空洞。
2 臨床表現
糖尿病合并肺結核者鮮有典型結核中毒癥狀,其中以咳嗽咳痰、納差乏力,心悸氣促為主要表現,低熱盜汗不明顯(見表 1 )。

3 治療情況
3.1 糖尿病治療情況 采用綜合治療積極控制血糖。每日攝入總熱量較正常標準體質量增加 10%~20%。所有病例全部使用胰島素治療,血糖控制程度按照1999年亞洲-太平洋地區2型糖尿病政策組制定的目標,其中空腹血糖在4.4~6.1 mmol/L,非空腹血糖在4.4~8.0 mmol/L,GhbA1c<6.2%為控制理想,空腹血糖超過7.0 mmol/L,非空腹血糖超過 10.0 mmol/L,GhbA1C>8.0%為控制差,介于二者之間為控制尚可。治療結果:55例血糖控制理想,18例血糖控制尚可,26例血糖控制差。
3.2 肺結核治療情況 99例均用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阿米卡星或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強化治療3個月,鞏固治療用異煙肼+利福平/利福噴丁,總療程9個月~1年,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及胸部X線等檢查。肺結
核療效評價標準:X線顯示病灶吸收或硬結鈣化,空洞閉合或開放性愈合,痰菌陰轉2個月連續3次。治療結果:病灶吸收66例占66.7%,空洞閉合19例占67.9%,痰菌陰轉80例占80.8%。
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軟件 SPSS 10.0 分析,不同血糖控制組肺結核療效比較采用χ2檢驗。
5 結果
血糖控制程度對肺結核療效的影響:表2示血糖控制理想組和血糖控制尚可組在病灶吸收率、空洞閉合率、痰菌陰轉率均要高于血糖控制差組(對照組)( P<0.05 )。說明血糖控制程度明顯影響結核病灶的愈合。
6 討論
本研究發現血糖控制程度對肺結核療效有明顯差異,血糖控制理想和控制尚可的患者肺結核療效均要高于血糖控制差的患者。可能的原因有:①長期高血糖及組織中高葡萄糖濃度,可造成酸性環境有利于結核菌繁殖生長;②長期高血糖患者糖、蛋白質、脂肪代謝紊亂更為嚴重,造成營養不良,易感染結核病,使病情惡化;③長期高血糖患者不僅有抗體與補體的產生減少,并且細胞免疫功能減退,細胞的移動性、趨化性、吞噬性、粘附性及殺菌能力降低,結核菌不易被清除。糖尿病合并肺結核在兩病同治的情況下,比單純性肺結核治療效果差。因此,積極控制好血糖是治療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關鍵,據觀察Wadam 提出6個月短程方案不適合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長程抗結核治療方案效果可能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