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耀爍 許志強 張海瑞 李永峰 韓 鵬 連曉峰 李 勇
【摘要】 目的 探討支氣管擴張癥(以下簡稱支擴)和慢性鼻竇炎的關系和臨床特點。方法 入選2005年1月至2008年9月在安陽地區醫院經胸部高分辨率CT診斷為支氣管擴張的患者62例,根據病史和鼻竇CT確診是否合并慢性鼻竇炎,并分析臨床特點,與文獻資料對比。結果 62例支擴患者中29例合并慢性鼻竇炎,和文獻報道相似,發病率高于正常人群。慢性鼻竇炎好發部位依次為上頜竇炎、篩竇額竇和蝶竇。結論 支氣管擴張患者中合并慢性鼻竇炎,發病率高,機制不十分清楚,值得引起重視。
【關鍵詞】支氣管擴張癥;鼻竇炎;高分辨率CT
支氣管擴張癥(以下簡稱支擴)是由慢性氣道損傷引起支氣管管壁肌肉和彈力支撐組織結構破壞,導致的一支或多支支氣管不可逆性擴張,臨床表現為反復咳嗽、咳膿痰、呼吸困難、肺部感染或/和反復咳血。本研究分析62例支擴患者的臨床資料,并結合文獻資料,以探討支擴與慢性鼻竇炎的相關性和支擴患者合并慢性鼻竇炎的臨床特點。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支擴患者為2005年1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呼吸內科病房和門診診斷為支擴的患者62例,其中男28例,女34例,平均年齡(58.3±6.4)歲。納入標準:年齡≥18歲;臨床懷疑支擴或其他肺部疾病,經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診斷為支擴者。排除標準:年齡<18歲;孕婦;合并支氣管哮喘、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過敏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肺部腫瘤、肺間質纖維化、Kartagener綜合征、Young綜合征肺切除術后、風濕性關節炎、橋本甲狀腺炎、潰瘍性結腸炎伴有肺部表現者;過敏性鼻炎患者。
1.2 方法 支擴患者進行病史采集和胸部HRCT、鼻竇CT掃描。
1.3 慢性鼻竇炎診斷標準 慢性鼻竇炎診斷標準見文獻[1]:癥狀和體征(鼻堵、黃涕、頭痛、面部疼痛或壓迫感、嗅覺障礙;次要癥狀:發熱、口臭)持續8周或每年發作4次及以上,每次發病不少于10 d(排除急性感染),經內科治療4周后CT仍顯示有影像學改變。
2 結果和資料分析
支擴與慢性鼻竇炎的相關性在20世紀初曾有報道,近年一項法國的前瞻性研究顯示,20例支擴患者中約1/3有鼻-鼻竇炎[2]。1939年Chipman等[3]也曾指出慢性鼻竇炎和肺炎、支擴之間關系密切,但鼻竇炎是否為下呼道感染的誘發因素尚無定論。目前國內同類資料還比較少見。Lai等[4]研究表明臺灣兒童支擴患者中70.6%患鼻竇炎。本研究中62例支擴患者中29例(46.8%)合并慢性鼻竇炎,發病率和法國資料接近[2],和Lai等研究資料差別較大,可能與入選人群和鼻竇炎診斷標準不同有關。本研究中29例(46.8%)合并慢性鼻竇炎,其中男14例(22.6%),女15例(24.2%),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別。本研究中29例鼻竇炎好發部位依次為上頜竇(29例次)、篩竇(14例次)、額竇(11例次)、蝶竇(3例次),與正常人群鼻竇炎好發部位基本相同;與Ishitoya等[5]報道的支擴合并鼻竇炎的患者多發生于上頜竇一致。
有關支擴合并慢性鼻竇炎的機制并不十分明確,可能的機制有:①下呼吸道和鼻竇被覆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都依賴于黏液分泌、黏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和纖毛擺動,防御機制相似,這可能成為支擴合并鼻竇炎的結構基礎;②感染因素:鼻竇炎的膿性分泌物通過鼻后滴流經后鼻道、喉進入氣管,引起支氣管、肺部感染;而支擴也可通過咳嗽將痰液噴入鼻腔,造成鼻竇感染;③一氧化氮(NO)的作用呼吸道內產生的NO有助于刺激氣道上皮的纖毛運動,從而加強纖毛的運輸功能,鼻腔內NO生成減少可導致氣道黏膜纖毛清除能力減弱;④遺傳易患性和免疫功能異常:原發性纖毛不動綜合征、囊性纖維化、Kartagener綜合征等都與遺傳因素有關。Tomii等[6]指出合并與未合并鼻竇炎的支擴可能是兩種不同的疾病,而目前國內未見相關報道。
29例支擴合并慢性鼻竇炎的臨床特點 癥狀多為鼻堵(26例次,89.7%)、流黃涕(23例次,79.3%)、頭痛(17例次,58.6%)、面部疼痛(14例次,48.3%),其他較少見的癥狀為嗅覺障礙(9例次,31.0%)、鼻后滴流(7例次,24.1%)、咳嗽(6例次,20.7%)等。故支擴患者出現上述癥狀時應考慮到是否合并慢性鼻竇炎。鼻竇炎和支擴的相互影響詳細情況及機制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 考 文 獻
[1] Lund VJ,Kennedy DW.Quantification for staging sinusitis.The Staging and Therapy Group.Ann Otol Rhinol Laryngol,1995,167:17-21.
[2] 顧之燕.呼吸道炎癥反應 一個值得重新認識的病變.中華耳鼻喉科雜志,2000,35(4):245-246.
[3] Chipman BL,Collins RJ,Bronchiectasis and tuberculosis inrelation to nasal sinusitis.Can Med Assoc J,1939,7:557-561.
[4] Lai SH,Wong KS,Liao SL.Clinical analysis of bronchiectasis in Taiwanese children.Chang Gung Med J,2004,27(2) :122-128.
[5] Ishitoya J,Oguchi N,Wang NY,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ronic sinusitis with different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s.Nippon Jibiinkoka Gakkai Kaiho,1996,99(5):675-680.
[6] Tommi K,Iwata T,Oida K,et al.bronchiectasis with normal paranasal sinus roentgenogram.Nihon Kyobu Shikkan Gakkai Zasshi,1990,28(4):55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