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上英
【摘要】 目的 探討納絡酮治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HIE)的療效。方法 將64例HIE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采用三維持、三對癥等綜合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納絡酮治療。結果 治療后1~4 d、5~8 d、9~12 d治療組20項HBN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在驚厥停止時間、意識恢復時間、肌張力恢復時間及反射恢復時間方面明顯早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62%,對照組為68.75%,兩者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納絡酮治療HIE可明顯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并顯著提高療效,值得推廣。
【關鍵詞】納絡酮;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是指圍產兒因窒息引起腦缺氧缺血性損傷的臨床表現。HIE的致死率、致殘率均較高,傳統的治療方法包括三維持、三對癥等綜合治療,但療效不盡人意,目前尚缺乏明確有效的治療方法。近10年來,HIE一直是國內外新生兒醫學界的研究熱點,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間采用納絡酮治療HIE患兒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間收住本院的64例中重度HIE患兒,所有病例參照1996年杭州會議修訂的《HIE診斷依據和分度標準》確診[1]。將病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齡(38.70±1.32)周,出生體質量(3.55±1.20) kg;起病日齡(1.65±0.68) d;中度HIE 24例,重度HIE 8例;昏迷9例,原始反射消失9例,肌張力降低9例,頻繁驚厥20例,中樞性呼吸衰竭21例,腦干癥狀15例。對照組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齡(39.19±1.22) 周,出生體質量(3.46±1.31) kg;起病日齡(1.66±0.73) d;中度HIE 23例,重度HIE 9例;昏迷10例,原始反射消失11例,肌張力降低10例,頻繁驚厥18例,中樞性呼吸衰竭19例,腦干癥狀16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嚴格按照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包括三維持治療,即①維持良好的通氣、換氣功能,使血氣和pH值保持在正常范圍;②維持周身和各臟器足夠的血液灌注,使心率和血壓保持在正常范圍;③維持血糖在正常高值,以保證神經細胞代謝所需。三對癥治療,即控制驚厥、降低顱內壓、應用促進腦細胞代謝藥物等。治療組在上述綜合治療基礎上給予納洛酮0.1 mg/(kg.次),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30 ml中靜脈點滴,5~10 ml/h,1 次/d,視病情連用3~5 d。
1.3 臨床觀察指標 由專人詳細觀察并記錄新生兒的意識、肌張力、原始反射、驚厥、中樞性呼吸衰竭、瞳孔改變及前囟張力等臨床表現。
1.4 療效判定 顯效:用藥48 h內患兒意識恢復,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原始反射恢復;有效:用藥48 h內患兒意識恢復,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原始反射部分恢復;無效:癥狀、體征改善不明顯或病情惡化。評分采用我國新生兒20項行為神經評分法(NBNA),兩組患兒分別于生后第1~4 d、5~8 d和9~12 d由專人進行3次測定,根據NBNA評分評價患兒對治療的反應。
1.5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χ2檢驗等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HBNA評分比較 治療后1~4 d、5~8 d、9~12 d各組20項HBNA評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各時間段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者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表現恢復時間比較 治療組在驚厥停止時間、意識恢復時間、肌張力恢復時間及反射恢復時間方面
明顯早于對照組,兩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62%,對照組為68.75%,兩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治療不良反應 治療過程中兩組均未出現明顯的藥物治療不良反應。
3 討論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由于圍生期各種因素引起腦缺氧、缺血所導致的腦損傷綜合征,是造成新生兒早期死亡及小兒智能發育障礙、腦性癱瘓和癲癇的重要原因,該病發病率為1~80/1000,其中10%~20%在新生兒期死亡,存活者25%~30%可能留有遠期神經發育后遺癥,給家庭社會造成巨大負擔,也使產科和兒科醫師面臨很大壓力[2]。HIE發病機制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是由多種機制綜合作用所致的一系列生化連鎖反應或稱缺氧缺血性瀑布的結果[3]。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目前對其發病機制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提出了能量衰竭學說、興奮性神經毒性學說、鈣通道阻滯學說、自由基損害學說、一氧化氮學說及亞低溫療法[4]等理論,目前研究證實繼發性損傷是引起新生兒神經系統并發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隨著對該病發病機制的深入認識和治療方法的不斷探索,納絡酮作為一種阿片受體拮抗劑,在臨床上治療HIE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本研究顯示,納絡酮治療組治療后1~4 d、5~8 d、9~12 d 20項HBN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臨床表現恢復時間分析顯示,治療組在驚厥停止時間、意識恢復時間、肌張力恢復時間及反射恢復時間方面明顯早于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62%,對照組為68.75%,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納絡酮治療HIE療效肯定,該結論與國內姜雙英[5]、張慧君[6]、趙素香[7]等的報道基本一致。該療效的取得與納絡酮的藥理特點和作用機制密切相關,納絡酮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氧嗎啡酮N一丙烯基衍生物,具有拮抗阿片類藥物的作用以及拮抗內源性阿片樣物質的作用,臨床上常用于抗休克、改善呼吸以及改善神經系統功能的治療。研究已證實,HIE患兒機體缺氧顱腦損傷后,局部可釋放大量的內源性阿片樣物質尤其是β-內啡肽(β-EP),從而抑制心血管功能和呼吸中樞,并在腦細胞凋亡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納絡酮能自由通過血腦屏障,阻斷腦中阿片受體,從而拮抗β-EP的繼續損傷作用,改善腦血流量,增加腦灌注壓,使相應的區域代謝活動增強,保證腦干等重要部位的血流供應,減輕腦水腫,改善腦的功能;另外,納絡酮還可抑制氧自由基的產生和抗脂質過氧化作用,穩定細胞膜及溶酶體釋放,保護神經元,防止發生遲發性神經元壞死[8]。目前主張HIE應盡早(最好是在生后6 h內)使用NLX才能達到最佳療效,尤其是對伴有中樞性呼吸衰竭、頻繁驚厥、循環障礙的重癥患兒更為明顯。納絡酮是一種毒副作用較小、應用安全的藥物,僅個別患者可出現輕度嗜睡、煩躁、惡心、嘔吐、心動過速和纖顫等,本組資料未出現納絡酮治療副作用,治療過程安全可靠。
總之,納絡酮能明顯改善HIE患兒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治療安全,療效肯定,臨床上應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適時選擇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新生兒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依據和臨床分度.中華兒科雜志,1997,35(2):99-100.
[2] 楊玉珍.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治療進展.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8,2(4):109-110.
[3] 赫羽,趙立宏.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發病機制和防治進展.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6(10):158-159.
[4] Eicher DJ,Wagner CL,Katikaneui LP,et al.Moderate hypothermia in neonatal encephalopathy:Efficacy outcomes.Pediatr Neurol,2005,32(1):11-17.
[5] 姜雙英.納洛酮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效果觀察.中國鄉村醫藥雜志,2008,15(3):37.
[6] 張慧君,曹攀龍.納洛酮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34例療效觀察.浙江臨床醫學,2007,9(8):1068-1069.
[7] 趙素香.納洛酮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52例療效觀察.山西醫藥雜志,2007,36(4):261-262.
[8] 鄭曉艷,蔣紀文.納絡酮的臨床應用進展.西南軍醫,2008,10(2):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