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華
我科自2006年2月至2008年 2月對 160例骨折患者進行舒適護理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組160例,男 130例,女 30例,21~76歲。其中股骨頸骨折15例,股骨骨折26例,脛腓骨骨折 27例,肱骨骨折 35例,尺橈骨骨折13例,脊柱骨折 24例,骨盆骨折 20例。
2 舒適護理
2.1 心理護理
2.1.1 入院指導 良好的護患關系是舒適護理的基礎。護士應主動熱情地接待患者,為其介紹科室環境、探視制度、病房制度及設施,介紹分管的醫生、護士及查房時間等。態度和藹,語言親切,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消除其緊張不安的情緒,使其盡快適應病房的環境,從而取得患者的信任。
2.1.2 體位護理 骨折患者由于石膏、牽引等因素,常造成體位不適,長時間臥床、疼痛使活動受限,易出現腰酸、腿麻等癥狀。翻身困難的患者應為其安放氣墊床,將患肢抬高3O°左右患肢下方可墊軟毛巾。毛巾經常更換,以保持皮膚清潔。協助患者更換臥位,幫助拍背,按摩患肢肌肉,可加速血液循環防止血栓形成。
2.1.3 術前常規準備 術前進行常規的血、尿、X線、心電圖等檢查,做好備皮、備血工作。指導患者床上練習大小便,指導飲食,講解術后效果及并發癥的預防及功能鍛煉的方法。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感,請治愈的患者輔助指導,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1,2]。
2.1.4 保護隱私 為患者做治療時,應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尊重患者人格。關心、良好、友善的刺激會使患者產生和諧愉悅的舒適,而冷漠的不良的刺激則會導致其產生不舒適。
2.2 生理護理
2.2.1 環境的舒適 病室應定時通風,保持空氣清新,調節適宜的溫度22~24℃,濕度50%~60%。避免噪音,提高病室環境的舒適度,使患者感到精神愉快,心情舒暢。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及時為患者更換床單、衣服,保持頭發、皮膚的清潔。
2.2.2 保持舒適體位 術后腰麻或全麻的患者,為防止誤吸應去枕平臥6 h,長時間臥床可引起肌肉關節疲乏,疼痛,為減少患者不舒適感,在不影響治療護理的同時,為患者安置舒適體位,以保證患者舒適。
2.2.3 鎮痛泵護理 術后患者在使用鎮痛泵時有時會出現惡心、嘔吐、尿潴留等癥狀。尿潴留患者可配合熱敷、按摩及誘導排尿,必要時行導尿,并做好導尿管護理。嚴重者應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
2.2.4 飲食指導 指導患者正確飲食,增加脂肪、高纖維素食物和水分的攝入,每日飲水700~1000 ml,有助于防止便秘[3];同時指導患者進行腹部按摩:仰臥位,操作者將手掌放在患者臍上方,用除拇指以外4指從右向左沿升結腸一橫結腸一降結腸按摩到左下腹,加強指的壓力,向骶部加壓,用力以使患者不感到疼痛為度,根據患者的排便習慣,在排便前20 min按摩,15 min/次。
2.2.5 功能鍛煉 用皮枕頭將患肢抬高約 20~30°,以利于靜脈、淋巴回流,消除腫脹。下肢骨折患者可進行以下鍛煉:①股四頭肌鍛煉 :利用伸直腿部動作,收緊大腿肌 肉,維持 5~10 s,2 cm內可做 10次,休息1 cm后再重復,3~4次/d,20~30 min/次;②踝泵動作:躺在床上,依靠小腿肌肉,把足部向下壓,然后向上曲,2~3 min/次,2~3次 /h,5~6次/d;③伸膝動作:在足跟上方,放一個小墊或小枕頭,使腳跟懸空,收縮大腿,完全伸直膝部,并盡量把膝部后方接觸床墊維持10~15 s,20~30 min/次,4~5次/d;④直腿抬高鍛煉:把未行牽引的肢體放于床上,收緊大腿肌肉,在此姿勢下,抬腿 10 cm左右,維持 5~10 s,慢慢放下,重復此動作。20~30 cm/次,4~5 次/d;⑤被動活動:按摩肌肉,用手指或手掌從肢體遠端向近端進行,握力適中,4~5次/min,20~30 min/次,深入而持續較長時間的肌肉按摩,可降低肌張力,便于運動鍛煉,促進血液循環;⑥上肢骨折患者可練習握拳動作,活動腕關節及肘關節。患者病愈出院,應向患者及家屬講明家庭護理的重要性。指導家屬做好功能鍛煉和并發癥的預防,并定期到醫院復查。
2.3 社會護理 通過人際、家庭等給予患者關懷與支持,可減輕或消除其精神壓力,應讓家屬及親友多在旁陪伴,使患者得到來自家屬、親友的安慰和鼓勵,滿足其歸屬感,幫助處理好與同室病友的關系,使患者從新的人際關系中獲得舒適感。
參 考 文 獻
[1] 廖全菊,常君華.脊椎骨折患者的舒適護理.醫學理論與實踐,2007,20(8):965-966.
[2] 梁鋒,榮衛平,吳群.下肢骨折患者的舒適護理體會.西南軍醫,2005,7(6):93-94.
[3] 李輝.手術患者舒適需求調查與個性化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06,12(7):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