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青 畢華文
【摘要】 目的 觀察闌尾炎切除術后靜脈自控鎮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效果,總結其護理經驗。方法 闌尾炎切除術后自愿留置靜脈PCA患者50例為對照組,采用PCA觀察及護理;同期闌尾炎切除術后應用哌替啶鎮痛50例為觀察組,采用術后常規護理。比較兩組術后切口疼痛、患者自行下床活動時間及不良反應等指標。結果 觀察組鎮痛有效率為92%,明顯高于對照組26%(P<0.05),下床活動時間早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2例,對照組3例。結論 闌尾炎切除術后應用靜脈PCA給藥,鎮痛效果確切,使用方便、安全,加之術前、術后合理的心理護理及病情監測,促進患者的康復。
【關鍵詞】闌尾炎切除術;鎮痛藥;患者控制;護理體會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病,是最多的急腹癥[1],闌尾炎切除術是外科常見的手術,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生活質量的提高,要求在無痛的情況下度過術后恢復期,越來越多的患者應用自控鎮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來控制疼痛[2]。PCA的優點在于患者處于主動地位,自控靈活,鎮痛及時有效,活動自如。我科自2005年6月應用靜脈PCA給藥用于闌尾炎切除術后鎮痛,配合術后靜脈PCA護理,臨床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在我科行硬膜外麻醉下闌尾炎切除術自愿留置靜脈自控鎮痛泵50例為觀察組,同期闌尾炎切除術后未留置50例為對照組。觀察組:年齡20~45歲;對照組:年齡20~45歲。兩組年齡、體質量等無明顯不同,無其他并發癥及基礎疾病,凝血功能正常,無吸毒史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采取應硬膜外麻醉。觀察組術后保留靜脈PCA 48 h,鎮痛液配制為芬太尼0.3 mg加奈福泮6 ml加0.9%生理鹽水至100 ml,以2 ml/h持續滴入,鎖定時間15 min,單次劑量0.5 ml,采用術后靜脈PCA護理。對照組采用傳統的鎮痛方法,手術后患者疼痛時肌內注射鹽酸哌替啶50~100 mg,常規術后護理。
1.3 觀察指標
1.3.1 鎮痛效果評定 兩組均采用目前國際上常用的疼痛程度評分中口述評分法(verbal descriptor scale,簡稱VDS)[3],將術后疼痛分為四級。0級:無痛;Ⅰ級:輕度可忍疼痛;Ⅱ級:中度持續疼痛;Ⅲ級:重度疼痛。鎮痛效果:0級為顯效,Ⅰ級為有效,Ⅱ~Ⅲ級為無效。
1.3.2 下床活動時間 術后至患者自行下床活動無需攙扶時間。
1.3.3 不良反應 觀察術后患者48 h內生命體征變化,有無呼吸抑制、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
2 結果
觀察組鎮痛效果達92.0%,明顯優于對照組26.0%(P<0.05);下床活動時間觀察組平均為(14.2±10.4)h,對照組(23.5±18.17)h,觀察組明顯早于對照組(t=3.15,P<0.001)(見表1)。觀察組有2例術后2 h出現惡心、嘔吐。1例術后第1天出現留置針局部皮膚發紅疼痛;對照組有3例肌內注射哌替啶后出現嘔吐,5例均未行特殊處理,自行緩解。兩組均無尿潴留、呼吸抑制發生。

3 護理
3.1 心理護理 靜脈PCA期間有些患者因害怕藥物不良反應不敢按壓自控給藥鍵,致使PCA效果達不到理想狀態;還有部分痛閥值低或不敏感頻繁按壓自控給藥鍵,使用藥過量。根據不同的特點加強心理護理,前者鼓勵按壓,對后者要調節PCA設置來限制單次劑量,鎖定時間及按壓次數。術前宣教靜脈PCA的鎮痛效果、優點、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及術后可能出現的副作用,術后正確引導,加強靜脈PCA心理優勢。創造一個有信任感、安全感的環境,增加提供疼痛及治療信息的愿望,有助于更有效的調整治療方案。
3.2 靜脈PCA的連接及注意事項 術后靜脈PCA泵通過三通連接留置針留置于淺表靜脈。在留置期間應正確應用三通及肝素塞,防止靜脈通路不暢致導管堵塞而影響療效;注意警惕PCA泵意外注藥過多,觀察PCA泵顯示屏的各項參數。張坤等[4]研究表明,靜脈PCA泵導管堵塞發生率為2.1%,故障發生率為0.05%。因此,護理人員應定時檢查靜脈PCA泵連接及運轉情況,以免影響鎮痛效果。觀察組出現1例靜脈PCA導管堵塞,導致傷口疼痛,更換輸注管道和靜脈穿刺點,排除故障。
3.3 術后疼痛的觀察 護士應正確判斷疼痛的存在和程度,通常疼痛在麻醉藥物作用消失后2~4 h最劇烈,24~72 h逐漸減輕[5]。在此期間應認真觀察患者的疼痛反應,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感受,并采取恰當的評估方法。在靜脈PCA期間護士應鼓勵患者早期床上活動,及時下床,以利于康復。
3.4 鎮痛藥物不良反應觀察護理 ①觀察呼吸。靜脈PCA期間易發生過度鎮靜、呼吸抑制等,與鎮靜藥物逐漸向呼吸中樞擴散有關。所以必須監測呼吸,如出現呼吸頻率、深度的改變,煩躁不安等異常情況,立即通知醫師,給予吸氧、人工輔助呼吸等處理;②觀察心率及血壓。麻醉鎮痛藥物可抑制交感神經興奮引起的去甲腎上腺素釋放,使血中濃度下降,機體痛閥提高;同時使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因此,應遵醫囑監測血壓心率變化;③觀察組出現2例術后2 h血壓下降,心率減慢,排除其他因素,關閉PCA泵“三通”連接,血壓逐漸回升至正常。1 h后減少藥物劑量,重新應用PCA,無不良反應。觀察有無惡心、嘔吐、皮膚瘙癢、尿潴留等。術后取平臥頭偏一側,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如有嘔吐,防止誤吸,必要時對癥處理。保持導尿管引流通暢。
4 體會
術后疼痛主要來自腹部切口,疼痛可使血壓增高,呼吸加快[6],尤以24 h內劇烈,嚴重影響休息與情緒,以往多于術日當晚睡前肌內注射哌替啶,存在著鎮痛時間短、用藥不及時等缺點,術前、術后應加強觀察與護理。靜脈PCA鎮痛最大特點是允許患者自己給予鎮痛藥物,主動性強,這種自我控制方法有較大的心理優勢,增強對手術后疼痛承受力。在使用靜脈PCA時,護士應耐心、細致的健康宣教,講解有關醫學常識、PCA的使用注意事項等,讓患者感受到來自護士的安慰和關懷;同時應鼓勵患者參與自身疼痛的評價和管理,早期活動促進康復。靜脈PCA非阿片類麻醉鎮痛藥物用量較大,應注意觀察藥物不良反應,特別是有無呼吸抑制發生。靜脈PCA留置期間,術前心理護理、術后靜脈PCA的連接和運轉及鎮痛藥物不良反應的觀察護理是取得良好鎮痛效果、降低藥物不良反應、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的關鍵。筆者采用靜脈PCA進行術后鎮痛及觀察與護理,結果鎮痛效果滿意,患者自行下床活動時間提前。
參 考 文 獻
[1] 吳在德.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538.
[2] 史崇清,李峰.對自控鎮痛患者的疼痛控制.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7):62.
[3] 白繼榮.護理學基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3:135.
[4] 張坤,王耀芝.急性疼痛應用PCA的護理體會.護士進修雜志,2005,20(2):180.
[5] 丁淑娥,李建萍.胸外科病人術后疼痛的相關因素鎮痛及護理.實用護理雜志,2001,17(12):20.
[6] 石美鑫.實用外科學(上冊).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