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清 王 莉
【摘要】 目的 下頜磨牙殘根在髓室底穿通后,經根管治療通過冠修復的方法應用,來擴大殘根殘冠的修復范圍。方法 將病變到髓室底的第一或第二磨牙近遠中根分開,再做近遠中根管完善根充治療,制作鑄造樁核后再做冠的修復。結果 32顆齲壞到髓室底的患者經分根治療樁核冠修復成功率為93.75%。結論 患牙得到有效的保存,擴大了殘根殘冠的修復范圍,患者感到舒適并易于接受。
【關鍵詞】下頜磨牙;穿通;冠修復
在制作牙冠修復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臨床上做冠修復多數是由于齲病后,而對于一些因齲病破壞到髓室底并伴有穿孔的病例,臨床上通常采取拔除患牙的處理。內科大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口腔科2002年開始對下頜第一、二恒磨牙由于齲病破壞到髓室底并穿孔的病歷,經根管充填治療,并將殘根進行殘端修整后做冠修復,并使兩根之間留有間隙,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適用于因齲病或其他原因導致的下頜第一、二磨牙髓室底穿孔的病例處理時先將近遠中根分開,并將殘端磨平并行拋光處理,再做根管充填治療2周后,要求牙周組織健康,無牙齦炎及牙周病,牙槽骨水平吸收<1/3,根尖無陰影或經根管治療后陰影消失,無松動后分別做樁核再分別做冠修復,使冠之間留有間隙。患者共計32例,32牙,其中,男21例,女11例;下頜第一磨牙23顆,下頜第二磨牙9顆;年齡18~56歲,隨診時間最長6年,最短3個月。
1.2 方法
1.2.1分根并做根管治療。先將齲壞到髓室穿孔的患牙,髓底磨除使之分開,并做殘端磨光處理,再分別做近遠根完善的根管治療,并攝X線片,了解根管充填,根尖、根周情況。
1.2.2 制作鑄造樁核。2周后,將治療好的近遠中殘根分別進行根管的預備,采用低速車針,去除根管充填材料至少保留4 mm,再用高速車針修整殘留牙冠,并去除倒凹,盡量保留冠部的牙體硬組織,然后采用直接法或間接法制作熔模樁,經包埋、鑄造、打磨、試戴、粘結。要求樁核與根管及根管口精密貼合,核的底面與殘留根面一致,高度留開要制作烤瓷冠牙體預備高度,且兩個樁核之間留有間隙。
1.2.3 牙體預備。觀察1個月后,待兩根之間的牙齦長平整后,將粘結好的兩個樁核按烤瓷橋的預備要求去預備后,取印模。
1.2.4 冠的制作。冠可接兩個連冠的方法來制作。兩個冠之間可留有2 mm左右的間隙,但頜面連接在一起。試合后粘接。
1.3 療效評價標準 成功:①兩個樁核形態完整,固位良好無松動;②患牙牙根無松動。根尖無病變;③修復的冠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無不適反應。
失敗:不符合上述情況之一者為失敗。
2 結果
經過3個月~6年以上的隨訪觀察,成功 30 顆,成功率為93.75%。2顆失敗。失敗原因為1例殘根過短,樁核脫落,冠根比例不協調,后拔除。另1例由于殘根根管壁過薄,強度差,受力時使根劈裂,后拔除患牙。
3 討論
齲損到髓室底造成髓室底穿通時,細菌很容易感染到根分叉部分,容易形成牙齦息肉的增生而影響治療效果,長期牙齦炎可導致牙槽骨的吸收,影響牙根的愈合。一般需進行局部刮治,但感染易復發,所以臨床上一般選擇拔除患牙。而在本方法中,經過完善根管治療后,牙根被分開,根分叉的病變暴露清楚,醫生能比較徹底的將肉芽組織刮除干凈,在患癥得到控制后,上皮組織很快將創面覆蓋牙槽骨的病變得以修復,然后進行冠修復,牙冠適當減近遠中的減徑。這樣使患牙感染得以控制,患牙得到有效的保存。
采用樁核冠修復殘根是一種更加合理、更加方便的設計[1]。
本方法對經過完善根管治療的磨牙殘根經殘端磨改,牙齦恢復好后來分別制作近遠中根的樁核,相當于兩個基牙為單位的固定橋的設計,基牙牙周面積等于或大于缺失牙牙周面積的總合,加之制作過程中需減徑,修復效果好,設計合理,有效地恢復了咀嚼功能,充分利用了天然牙根,擴大固定義齒的修復范圍。患者感到舒適并易于接受。易于推廣使用。
參 考 文 獻
[1] 馬軒祥.口腔修復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