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霞 曲桂馨 郭曉文
消化性潰瘍是臨床常見病,其典型的臨床表現是節律性上腹部疼痛;部分患者則無疼痛的癥狀,稱無痛性潰瘍。總結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本院經電子胃鏡診斷的3064例良性潰瘍和外科急診手術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穿孔64例患者中,檢出無痛性潰瘍254例,其潰瘍特點及臨床表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254例中,男144例,女110例;年齡24~76歲,平均54歲;其中<40歲28例,占11%;40~59歲94例占38%;>60歲132例占52%。
1 臨床表現
以嘔血與黑便就診132例;以單純嘔血或黑便就診92例;伴肝硬化嘔血16例(肝硬化門靜脈高壓,胃底食管靜脈曲張出血者除外),伴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6例;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者5例;伴冠心病心絞痛4例;伴肺癌、腦出血術后4例。以反酸、噯氣及上腹部不適就診者104例;以單純反酸、噯氣或上腹部不適者88例;伴慢性氣管炎、肺氣腫8例;伴冠心病心絞痛2例;伴腦出血術后1例;以急診穿孔就診者18例;其中胃潰瘍8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0例。
內鏡下表現:254例潰瘍患者中,胃潰瘍104例,其中多發性潰瘍46例,十二腸潰瘍150例,其中多發性潰瘍48例。鏡下共發現474個潰瘍,其中直徑<1.0 cm 320個,1.0~2.0 cm 144個,>2.0 cm 10個,其中活動性潰瘍418個,愈合期潰瘍42例,瘢痕期潰瘍14個。254例潰瘍患者均經過活檢病理或尿素酶檢查,幽門螺桿菌(+)190例占75%。
2 討論
無痛性潰瘍并非少見,但由于無典型節律性上腹部疼痛的癥狀而被誤診,甚至在并發上消化道出血,幽門梗阻、穿孔以及癌變后才被發現,延誤治療時機。本組患者有以下特點:老年人多見,伴有其他嚴重疾病者多見,潰瘍小且多發,經常服用鎮痛藥或糖皮質激素者多見。分析原因:①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隨年齡增大而增高,可以導致潰瘍病發生;②老年人胃腸道平滑肌張力減低發生潰瘍后不易引起痙攣,因而出現疼痛的機率減少;③老年人胃酸分泌功能減低對潰瘍面刺激減輕,因而疼痛不明顯;④伴有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因其他疾病的癥狀掩蓋潰瘍的疼痛,而使疼痛不易表現出來;⑤經常服用解熱鎮痛藥物及糖皮質激素藥物的患者,因為這類藥物對疼痛產生抑制作用,而使疼痛無表現。
因此對于那些無典型癥狀,僅有上腹部不適、反酸、噯氣、黑便等癥狀的患者,特別是伴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肝硬化以及大手術后等疾病以及那些平時經常服用鎮痛藥物或激素類藥物的患者;服用了制酸、助消化或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而治療效果不好者,應盡早做電子胃鏡或鋇餐透視檢查,以求盡快診斷、盡早治療,以防止癌變、穿孔以及大出血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