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特約記者 羅山愛
在印以軍事合作中,費爾康預警機項目是一塊重要的奠基石。在1999年美國破壞以色列向中國出售費爾康預警機的計劃后,經過美國穿針引線,以色列把含有美國技術的費爾康預警機轉售給將印度,而印度DRDO組織的國產“空神”預警機正好進行不下去了,所以雙方一拍即合。
按照協議,首架費爾康定于2007年11月交付,但后來被一再推遲。據《印度防務》網站2月15稱,直到今年3月,印度人才能擁有第一架費爾康。預計全部三架預警機的交付工作將于明年結束。不過,在一架都沒收到的情況下,印度官員正在與以色列商討加購三架費爾康預警機的計劃。
費爾康預警機的核心是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可在任何天氣下鎖定400公里范圍內的60個目標,并同時指揮12架飛機作戰。根據估算,一架費爾康預警機相當于8-10座大功率地面雷達站,防空系統的效能可提高15-30倍,攔截與擊落敵機的數量可增加35%-150%,后方遭敵空襲的次數可減少15%-55%。在保持相同防空能力的條件下,其防空截擊機的數量可減少近70%。
根據印度空軍的作戰設想,一旦與巴基斯坦空軍攤牌,印度空軍的首要任務是對其進行一場先發制人的“閃電戰”。目前在印巴邊境線兩側,印巴戰機集結數量比已達到7︰1,費爾康預警機則充當印軍情報作戰指揮系統的“關節點”。具體來說,只要巴軍戰機一起飛,費爾康預警機就能迅速探出對方具體的機場位置,戰機飛行的航向和速度等數據。還能迅速判斷出對手戰機的型號、數量和作戰方向等情況,為己方戰機進行攔截及時地提供預警,這樣印軍戰機可以從容地提前起飛進行空中備戰。▲
環球時報200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