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1-21
刊物介紹
《環球時報》是由人民日報社主辦與出版的國際新聞報刊,創刊于1993年1月。原名《環球文萃》,1997年改名為《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對日本、美國及臺灣的新聞較為關注。在解讀中國外交政策領域具有一定權威性。因《人民日報》在全球各地派駐人數眾多的特派或特約記者,《環球時報》也以此為獨家特色資源,加以利用。使之刊發的文章受到中國大陸與海外同行的高度關注。 《環球時報》通過廣布于世界各地的駐外記者,以獨特視角生動及時反映這個世界的豐富與復雜,反映中國與世界的相互審視與交融,從而拓寬國人視野,為在全球化背景下生存與發展提供必要資訊。 同時,《環球時報》鮮明、堅決地向世界亮出中國民間對一些國際問題的看法和立場,成為中國百姓參與國際輿論的一個渠道。外國主流媒體和駐華使館普遍關注環球時報,對其所反映的中國民意加以傳播和研究。
環球時報
- 新媒:中國畢業生不愁找工作 企業對招聘不樂觀
- 英媒:中國人早餐堅守包子稀飯 西式早餐難受青睞
- 達沃斯聆聽中國方案
- 奧巴馬國情咨文“將國會一軍”
- 也門叛軍包圍總理府
- 烏克蘭再次指責俄軍“入侵”
- BBC:歐洲將面臨“連場政治地震”
- 印總統批“黨派纏斗”
- 報告:1%的人掌控全球近半數財富
- 安倍“秀和平”被批“選錯了地方”
- 新西蘭調查“中國假和尚”騙局
- 法雜志回應“黃禍”爭議:無惡意,別誤會
- 英國大臣要穆斯林“效忠”惹爭議
- 阿根廷檢察官“自殺”牽涉四國
- 總統弟弟樸志晚洗脫“干政”
- “三版女郎”告別英國《太陽報》
- 德媒稱默克爾將辭職回家陪丈夫
- 全球最短航線只飛20分鐘
- 最高警察
- 英5歲男孩因爽約被“罰款”
- 澳財長:現在的新生兒能活150歲
- 尼泊爾制憲會上演“武斗”
- 笨人欲進夜總會被困屋頂下不來
- 沙特旅游宣傳照兒童用奶瓶喂成人
- 卡梅倫“躲”進倉庫避“鏡報小雞”
- 關于中印爭水的兩大誤解
- 中式早餐,中國人的最愛
- 加媒感嘆:距北京新絲路太遠
- 畢業生不愁找工作 企業對招聘不樂觀
- 羊年寶寶恐減少
- 2017,景區廁所都達三星
- 靠“發明”減刑引關注
- 中美公務員工資差別有多大
- 中國“低空衛士”,5秒內擊毀無人機(獨家報道)
- 日戰機3個月攔截我軍機164次
- 周董大婚城堡是英劇取景地
- 意大利人為“動物節“狂歡
- 董建華罕見開記者會點評時政
- 綠營炒作大陸“軍二代”赴臺搞統戰
- 香港爭論適不適用“國安法”
- 張志軍與臺灣農漁業者座談
- 達沃斯論壇今年“最貴”
- 俄擬為遠東居民發土地
- 日企宣布對華最大投資
- 專家稱中企愿參與開采北極油氣
- IMF預測中國今年增長6.8%
- 《五軍之戰》來“中土”淘金
- 西媒:王健林投資馬競4000萬
- 吳奇隆劉詩詩大秀結婚證
- 澳網:中國金花只剩彭帥
- 亞洲杯小組賽一場沒平
- 父親的諾獎
- 職業風險
- 鏡子上的唇印
- 螃蟹瘸了(域外箴言)
- 自拍(雙語加油站●跟我學)
- “最低增長率”考驗幾經唱衰的中國(社評)
- 穆斯林激進行為的根源和依據
- 開辟反腐“第二戰場”
- 詩歌在新媒體時代重生(文化點評)
- 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是難啃的硬骨頭(社評)
- 低油價對中國并非“天上掉餡餅”
- 公務員工資該怎么定(環球銳評)
- 農民工欠薪潮有重現危險
- IS綁架日本人質要2億贖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