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部疼痛、走路及上下樓不便是4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往往經久難愈。中醫認為,膝關節疼痛、腫脹、屈伸不利屬“痹證”范疇,為風寒濕三種邪氣侵襲機體,循經走絡,流注關節,阻遏氣血所致,也與肝腎虧虛,抵御外邪功能減退有關。采用中藥外用與內服的方法治療膝痛癥,能促使新陳代謝旺盛,局部血流增快,顯著改善膝關節局部組織營養,促進無菌性炎癥的吸收,使患肢功能恢復,達到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
1.中藥燙療:紅花、鉆地風、宣木瓜、乳香、沒藥各10克,香樟木、蘇木各50克,老紫草、伸筋草、千年健、桂枝、路路通各15克。將上藥打成碎塊狀,裝在條形布袋內,袋口扎緊,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及少量米酒,在鍋中文火煮沸8~10分鐘,取出后趁熱熏燙患膝及其周圍,以局部溫熱潮紅、稍有汗出為度,并施以輕拍法,使熱量更易透入肌膚。熱療的溫度應以自己能忍受為限,要防止發生燙傷和暈厥,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因皮膚知覺遲鈍更需注意。治療中配合活動膝關節。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鐘。每劑藥可用7~10天。連續燙療1~2個月。
2.中藥內服:羌活、姜黃、桃仁、元胡、杜仲各10克,黃芪、骨碎補各15克,紅花8克,白芍、熟地各20克,狗脊12克。疼痛明顯者加細辛3克、皂刺10克;局部腫脹者加澤瀉、五加皮各10克;局部紅、腫、熱者加蒲公英、地丁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服用1次。以上療法對病程在兩年以內的早中期膝骨關節病患者療效較好。(江蘇 高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