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華
“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此乃一些當權者的座右銘。他們在任時濫用權力,瘋狂斂財,不擇手段地為自己、為家人、為情婦、為行賄者謀取私利。時下不同,有些官員奉行的是“有權巧用,過期利多”的信條,巧妙運用手中的權力,不露聲色,不圖眼前的回報,為他人謀官、謀取私利,等到退休、離職后,再圖回報。一個鎮長退居二線后,被一家改制企業老板聘請為顧問,年薪8萬元;縣國土局一個副局長退休后,被一家開發公司聘請為副總,年薪10萬元:一個副市長退休后,開發商送他一套住宅樓,等等。這些官員為什么退休、離職后如此吃香、身價倍增呢?這就是典型的“有權巧用過期利多”的權力期權化腐敗。
權力期權化腐敗,是公共權力缺乏監督所產生的新型腐敗手段,就像一些商人看準市場行情做期貨交易一樣,日后能斂到更多的財富。商人做期貨生意是為了賺錢,當權者搞“期權交易”是為了斂財。權力期權化腐敗的主要表現為,一些官員在位時,巧妙運用手中的權力,巧立名目,合法或不合法、合理或不合理地為一些人晉級升官、買官提供方便,為一些企業、個人牟取非法利益。一是以企業改制為名,不經公開招投標程序,將企業資產低價出售給一些投機商。一家國有企業,地處市區,地理位置優越,土地含金量高,投機商與市貿易局一名官員看中這塊風水寶地,互相勾結,合伙“購買”了這家企業。在購買資金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將企業資產吞為己有,等待日后拆遷。幾年后城市建設用地,這家關閉多年的廠房需要拆遷。投機商聞風而動,突擊裝潢,反敲政府竹杠,抬高拆遷費,從中牟利,與市貿易局那個退居二線的官員暗中分成。二是在土地開發、資產置換中幫助開發商牟取非法利益。一些官員利用手中的權力,將國有土地、資產低價出售給開發商,退休、離職后,開發商以酬金報恩,或向他們贈送商品房,或向他們行賄,或高薪聘請。三是一些官員通過銀行借貸、減少稅費等手段,為他人牟取非法利益,退休、離職后,受益者向他們行賄,或以聘用為名,給他們發高薪。四是買官賣官,在職務晉升中,為他人謀官,退休、離職后,買官升官者向他們報恩,給他們好處。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當權者為了保護自己,逃避紀檢、監察、司法部門的監督和查處,他們放長線釣大魚,不圖眼前的直接回報。巧用手中的權力,為日后退休、離職、辭職下海后牟取更大的利益打下基礎。在任時,看上去兩袖清風,其實他們暗中卻做了幾大筆期貨交易。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一個不懂得土木工程技術的退休、離職官員,還能下崗再就業,被聘任為公司副總,能獲得高額年薪;一個不懂得房地產開發業務的外行,退居二線后能到房地產一線就職,也能獲得高額年薪:一個退休前生活儉樸的官員,退休后卻成了富翁,既買小轎車,又購大別墅。顯然,他們搞的都是權力期權化腐敗。權力期權化腐敗,比權力在任腐敗更為隱蔽,更為陰險毒辣,其危害性、破壞性更大。
預防遏制權力期權化腐敗,是反腐倡廉的一項重要內容。首先要進一步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現在一些地方規定一定時間的權力冷卻期,但還不足以對影子權力的影響形成有效遏制,需要層層級級建立健全反腐敗防控體系和反腐倡廉責任制,加大工程建設、土地出讓、資產出售、招投標透明度和用人、晉級透明度,讓權力在陽光下和在人大、紀檢、監察、公眾和輿論監督下運行,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產生,不讓影子權力有可乘之機。需要加強對退休、離職、辭職官員的跟蹤監督,建立退休、離職、辭職官員從業限制與職業回避制度,規范退休、離職、辭職官員的監管制度。需要查清官員退休、離職、辭職后在做什么,他們平時與哪些人交往,家庭財產與退休、離職、辭職前有什么變化,查清他們的巨額財產來源,如有腐敗,繩之以法,不讓他們坐享其成。加大懲治權力期權化腐敗力度,加大反腐殺傷力,給當權者以威懾。從重打擊貪官污吏,即使他們退休、離職、辭職后也要嚴懲不貸,即使他們死了,也要查清事實,確定罪名,以教育干部,告誡后人。多挖出一個貪官。國家就少一份損失,人民就多一份快樂。
責編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