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胡又中 本報特約記者 匡吉偉
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刊文稱,臺灣是目前全球最差的經濟體。臺灣“主計處”18日發布的“今年預估GDP為-2. 97%”的消息似乎恰好印證了這一判斷,島內稱之為“史上最糟的經濟成長率數字表現”。一時間,圍繞經濟衰退的爭議急劇升溫。但對于未來,輿論卻幾乎異口同聲,稱加強與大陸的合作是臺灣經濟的一條生路。
今年經濟預期“史上最差”
《經濟學人》這篇題為《魔鏡,魔鏡,誰是全球最差?》的文章說,追蹤全球55個主要經濟體的數據顯示,臺灣經濟受到金融海嘯的打擊最為慘重。報道說,臺灣是全球最依賴出口的經濟體之一,截至今年1月的12個月以來,出口跌幅達到破紀錄的44%,連鎖導致了島內消費不振,失業率也創下6年新高。文章大膽預測,臺灣當局即將公布的GDP預期“肯定會是殘忍而可怕的”。
結果被不幸言中。18日,“主計處”發布最新經濟預測,將2009年的GDP從之前的2.12%調至-2.97%,大幅下降5.09個百分點。而這還是在發放消費券、擴大公共建設投資、大陸客來臺觀光等對經濟增長貢獻2.77%后的結果。如果上述預期成真,這將是臺灣歷史上最差的GDP增長紀錄。同一天,“中央銀行”緊急宣布降息0.25個百分點,將指標利率降至1.25%,創歷史新低。主管財經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朱云鵬不禁哀嘆,預測數字一路下調,“從正變負,愈來愈負”,“是臺灣幾十年來從沒見過的”。島內民眾損失慘重。《中國時報》報道稱,今年全體民眾預計平均變窮10%,收入將大減5.6萬元新臺幣。
馬當局本周末緊急磋商
數據一出,立即掀起軒然大波。19日,這則消息登上了臺灣各大媒體的頭條位置,標題中“空前衰退”、“最大負增長”等字眼令一股恐慌氣氛在島內加速蔓延。據臺灣“中央社”報道,外資機構聞訊競相下調了對臺灣GDP的預估。高盛、瑞銀、巴黎均下調至-6%以下,德意志證券稱最好也只有-4.2%。“主計處”稱,這波經濟寒冬民眾至少要熬到今年底。
一直想在馬當局“執政”無能問題上大做文章的民進黨,找到了新的攻擊點。主席蔡英文19日首度鄭重建議“內閣”考慮改組,并警告馬英九負全部政治責任,公開道歉。民進黨多名“立委”也痛批,馬當局創造就業機會“根本是謊言”,并呼吁追減總預算1000億元新臺幣。
面對令人汗顏的數字和民進黨的進逼,“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強調,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應該是應對全球艱困環境的挑戰。據臺灣《聯合報》19日報道,馬英九已經指示“行政院”率“經建會”等相關部會,本周六、日進入“總統府”舉行緊急應變會議,提出應變方案。同日,“財政部”率先提出省錢、找錢和賺錢3大目標。
衰退殃及兩岸經貿
臺灣持續衰退也波及到兩岸經貿交流,特別是臺商對大陸的投資。中國商務部臺港澳司17日發布的數字顯示,今年1月兩岸貿易額為50.3億美元,同比下降55.5%。臺灣《經濟日報》引述島內分析報告說,金融海嘯沖擊擴大將放緩兩岸雙邊貿易增長的步伐。
最有切身感受的是投資大陸的臺商。擁有中國最大規模燈頭生產企業的臺商林閩應,暫時擱置了投資配套燈泡廠的計劃,他認為“金融風暴太危險了,能活才是硬道理,保命要緊”。而從事寶玉石生意的臺商蘇木卿本想投資逾億元人民幣打造世界上最大的寶石博物館,現在也推遲了原定于年底的開業計劃。
依托大陸是生路
討論臺灣該如何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之時,島內外輿論紛紛指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強與大陸的合作”。
《經濟學人》的文章說,長遠而言,加強與大陸的聯系合作是臺灣經濟的生路。臺灣《經濟日報》引述島內分析報告也說,直接“三通”將為兩岸貿易帶來新動力,為提振臺灣經濟提供難得的條件。就連臺灣“副總統”蕭萬長也宣稱,兩岸良性互動特別是兩岸直航,對彼此經濟發展有正面幫助。
對此,臺灣經濟研究院學者陳淼舉例說明,設立更多來往臺灣和大陸的航班將會大有幫助,因為目前有近100萬臺灣人在大陸工作,他們大都是富裕的主管階層,如果他們由每半年回臺灣一次改為每季一次,將能有效刺激臺灣目前疲弱的本土消費。▲
環球時報200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