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東瑾
2008年逐漸步入尾聲,一系列突發事件無不在考驗著我們的應對能力:冰雪災害、汶川地震,凸顯書業機構自身的社會責任感,挺身而出,救災救人;奧運盛會,全國各地的出版發行機構調節年度工作計劃,錯開年內銷售高峰季差異化備戰;金融危機,出版機構積極應對,挖潛增效……
相較而言,圖書零售市場則稍顯平淡,在2007年的輝煌過后,2008年的中國圖書零售市場重歸平靜,表現之一,就是超級暢銷書的缺乏,畢竟讀者的注意力在被各種事件不斷分散,隨之而來的是閱讀需求的不斷轉換。
中醫養生:電視媒體推動與“品牌叢”打造:
要說2008年圖書零售市場熱點,非“中醫養生”莫屬,甚至有人戲稱2008年是“中醫養生年”,一本接一本的作品面世,一出接一出的節目出臺,電視媒體和圖書市場一同抓住這一熱門話題大做文章,掀起“全民養生熱潮”。多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圖書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挑戰,一方面,電視等強勢媒體的出現使一部分人群遠離了閱讀,但另一方面,各種媒體的互動也為圖書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虹貓藍兔”、“百家講壇”、“影視小說”等等,電視媒體推動圖書熱銷的成功案例已不勝枚舉。正因如此,同樣搭乘媒體“順風車”的中醫養生類作品表現自然也不會太差,曲黎敏教授系列作品的熱銷就可見一斑,雖然未能進入年度Top10,但優異的市場表現有目共睹。
附表1:2008年1—11月各月大眾健康類作品進入開卷月度非虛構榜Top30品種數

2007年“百家講壇”風光無限,從易中天“獨霸”,到于丹與易中天“爭鋒”,均是當年的熱門話題。2008年“百家講壇”風光漸退,曾經隱藏在它光輝下的“國醫健康絕學”系列作品開始大放異彩,年度Top10中,有三部作品來自于該系列。說起來,“國醫健康絕學”系列的崛起源于中里巴人的《求醫不如求己》,而中里巴人的成功則源于網絡。原本只是想把自己對于中醫理論的想法和更多的人進行交流,于是,便誕生了那個博客,也最終成就了這部暢銷作品。雖然成就的渠道有所差別,但“國醫健康絕學”的成功與“百家講壇”的確有異曲同工之處,首先,兩者都是將高深的內容淺顯化,構建了大眾與專家學者的橋梁,將艱深的內容帶入“尋常百姓家”;其次,兩者都是對傳統文化的弘揚,“百家講壇”使經典典籍重獲讀者重視,“國醫絕學”促使國粹中醫再度受到人們認可;最后,兩者都是將千年前的智慧結晶與現代社會相結合,使其不僅僅是“傳統”,而且可為現在所用,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百家講壇”培育出一批學術明星,“國醫健康絕學系列”也打造出屬于自己的養生明星群,從中里巴人,蕭言生,到馬悅凌、易醫(即欒加芹),一大批民間醫者聲名鵲起。與此同時,“國醫健康絕學系列”也成就了不同養生品牌系列,如“求醫不如求己”系列、“不生病的智慧”系列、“馬悅凌國醫健康養生”系列,都是脫胎于此。在自身品牌系列創立的同時,通過以系列套系列,以系列創系列的方法,打造“品牌叢”,構建了完善的品牌體系,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
青春文學:華麗轉身
2007年,青春文學繼續了前兩年的輝煌,在以《最小說》為首的MOOK形式作品帶動下,著實“火”了一把,近來的幾位青春文學作家紛紛化身為雜志主編,《火星少女》、《旋風少女》、《漫Girl》等類似的MOOK作品,均在這一時期問世。MOOK介于“書”與“刊”之間,以周期性出版,引得讀者持續關注;而其中連載的作品單獨成書之后仍舊可以創造優異的市場銷售,即MOOK是書的鋪墊與預熱,2007年度青春文學榜首書《悲傷逆流成河》就是這樣一個案例。2008年年初,MOOK作品獲批轉為期刊之后,使得年初的青春文學市場稍顯寂寞,同時“重量級”青春文學作者的缺席讓今年上半年的青春文學圖書板塊稍顯平淡,甚至影響了虛構板塊在總榜的上榜記錄。而時至9月,郭敬明的《小時代1.0折紙時代》的上市,標示著青春文學的再度回歸。雖然上市時間較晚(2008年9月),但卻一舉奪得年度總榜第十的位次,并且是榜上唯一一本虛構類作品,郭敬明作為青春文學掌門人的實力的確不容小覷。

“一個作家僅僅在(報刊的)文化版、閱讀版上出現,僅僅是暢銷書作家。讓一個作家上娛樂版,才是超級暢銷書作家。”而郭敬明無疑就是這樣一位超級暢銷書作家,作為80后作家中最具話題性的人物,擁有“作家”、“主編”、“文化公司老板”等多個身份,最近簽約天娛又惹得議論紛紛,且不論對其本身的或褒或貶,單就憑其作品的銷量和達到的名次,就讓我們必須要好好思考暢銷背后的原因究竟為何。內容凸顯時代特征,系列化構想緊隨潮流;作者知名度高,擁有廣泛讀者群;成熟市場化運作,營銷手段獨特有效……正是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使得《小時代》取得了如此優異的成績。不過《小時代》的出版也讓我們看到了青春文學作品的轉變:不再局限于校園的懵懂和青春的哀傷,而將故事更加融入了這個時代,更向一本文學作品靠近,這是郭敬明的成長,也是80后這一代青春文學作家必將面臨的轉身。在“折紙時代”熱度未退的時刻,《最小說》迎來了兩周年白金紀念專刊,其中重點之一就是《小時代2.0虛銅時代》的連載開始,相信又將為“1.0”的熱銷提供有力的推動。郭敬明的“小時代”在持續,很難想像,當“小時代”步入“5.0”青春文學市場會是怎樣一番光景,讓我們隨著“小時代”的更迭一同期待。
少兒作品:經典常銷,中外名作分庭抗禮
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在2008年雖然表現相對平淡,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可以說這一年是作品實力抗爭最為激烈的一年,缺少了外界因素的推動,一些真正意義上的常銷作品開始逐漸顯露自己的力量——“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而其中最杰出代表非《窗邊的小豆豆》莫屬。這部作品可說是少兒類市場的常青樹,自2003年問世以來,一直在少兒類市場表現不俗,已經61次進入開卷月度少兒暢銷書排行榜TOP30,2008年排名更是一路飆升,連續十一個月進入前三,持久的銷售潛力讓人驚嘆。當然,除了“小豆豆”外,一些經典名著也在2008年的少兒榜上表現不俗,曹文軒的經典兒童長篇小說《草房子》,美國作家E.B.懷特1952年撰寫的兒童名著《夏洛的網》,1886年問世來自于意大利作家德·亞米契斯的日記體小說《愛的教育》等一批經典兒童名作都在這一年有不錯的表現。
2007年10月28日,《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中文版登陸圖書零售市場,結束了7年的漫長等待,上市僅4天開卷監控銷量便達到10萬冊,毫無意外成為當年少兒類最為暢銷的作品,為這個書業神話畫上了一個近乎完美的句號。2008年,因缺乏后續作品和多媒體的推動,“哈利·波特”系列表現平淡,銷量迅速回落,但仍是表現不俗,殺出中醫養生、“百家講壇”的重重包圍,以66元的高定價進入年度總榜Top10,也可說是眾望所歸。“哈利·波特”的謝幕表示一個神話的完結,而下一個神話何時出現,誰是另一個“哈利·波特”,成為全世界都在思考的話題。
在虛構和非虛構的榜單上,近兩年基本上一直是國內作品的市場表現遠遠優于引進版作品,很多在國外市場表現極好的作品,引進中國卻經常會“水土不服”。但在少兒類市場上,一直表現出中外“分庭抗禮、軒輊難分”的態勢。以少兒文學為例,這樣的競爭集中表現在楊紅櫻作品與布熱齊納作品的對壘。楊紅櫻的“笑貓日記”、“淘氣包馬小跳”系列是榜單常客,平均每月占據少兒榜單Top30中近10個席位,而來自奧地利的“小虎隊”也不甘示弱,月均占據榜單8席。而從年度總榜Top10來看,兩部少兒類作品均來自于國外作家也反映出今年引進版少兒類作品的優異表現,而這很大程度得益于本土化的成功,從內容到營銷,都能很好切合國內讀者需求。

從暢銷書打造來看,2008年也許算不上成功的一年,但太多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事情,讓這一年成為難忘的一年。在即將到來的2009年,我們可能會面臨更加嚴峻的經濟形勢,中國書業將如何度過是擺在書業人面前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會出現哪些熱點成就新的暢銷作品,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注:本排行榜統計時間為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1月30日。排行榜數據來自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卷全國圖書零售市場觀測系統”。系統涵蓋了全國絕大多數大中型書店,開卷每月的全國暢銷書排行榜由這些書店的所有圖書零售數據匯總整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