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 拉
孫慶國:現任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兼任首席產業研究員。
翻開全國各大書業媒體,都可以看到“開卷”各種各樣的數據提供與調研報告。孫慶國說,開卷成立十年以來,一直在專注地做一件事,就是提供書業信息服務,從最初簡單的數據供應商,已發展成為擁有全國1484家書店門市的“全國圖書零售市場觀測系統”的“全球唯一一家從事中文圖書市場零售數據連續跟蹤服務的專業機構”。
《開卷文摘百期特刊》上有一篇開卷公司董事長蔣唏亮的文章:《開卷十年大事記》,其中這樣寫到:1999年12月,時任河北美術出版社社長的孫慶國與開卷正式簽訂了服務協議,這是開卷成立以來第一個主營業務客戶簽約;2001年3月,基于對圖書產業的深切熱愛,以及對開卷所從事事業的認同,孫慶國加入開卷,而開卷也由此真正進入圖書產業這個圈子,開始真正了解這個行業,了解怎樣為圖書產業提供真正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之后,孫慶國不斷把開卷帶到一個又一個未曾達到的高度。
在成為開卷的第一個主營業務客戶之前,孫慶國一直是出版者、書店老總的身份,在圖書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實踐與探索中,他始終在思考著書業的發展與變化規律。加盟開卷后,利用開卷特殊的產業位置及數據優勢,孫慶國對書業產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多次受邀為全國各地新聞出版發行單位及高校授課,培訓講座達100多場,并發表了多篇具有深遠影響的論文,在業界引起反響。
早在2002年,他發表在中國圖書商報上的系列文章《中國圖書零售市場進入暢銷書時代》曾引起業界激烈爭論。但作為產業旁觀者,孫慶國觀測到中國書業一個越來越明顯的特征就是暢銷書的作用:只要有好賣的書,一賣場會火,一個展場會火,對一個區域的銷售也會有巨大的拉動。所有買書的人都不會把買書列入計劃,正是這種隨機性,使一本暢銷書能夠帶動其他書的銷售。在開卷采樣的上百家書店中,一個月在架的幾十萬種圖書產品中有一半以上一本也沒有銷售,絕大多數書店銷售的圖書品種只占它所有在架品種數的30%。而在剛剛過去的2008年圖書零售接近零增長的分析中,導致零售市場整體不景氣、增長放緩的原因,除了金融危機帶來的恐慌性連鎖反應外,2008年沒有具備代表勝的有持續性影響力的暢銷書的刺激,也是市場萎靡的重要原因。
作為“民營書業2007年年度服務商獲獎者”,孫慶國表示開卷始終致力于做一個中立而專業的中介機構,這也是產業化發展的要求。在今天這個競爭的時代,出版業競爭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大量產品的堆積,幾乎所有的門類、所有的細分市場都出現了大量的雷同產品,過去形成的出版業分工,已經完全被出版社、被出版市場今天這種大量的交流和互相的仿效打破了。如今流通于中國圖書市場的圖書品種在百萬種以上,年度有銷售記錄的動銷記錄品種已突破80萬種,市場變得豐富多彩,買書難早已成為過去,而讀者如何選擇成為新的困惑。出版者、經銷者和購書者在海量的信息面前難以獲得有價值的信息,諸如新書上市、市場表現、暢銷書等等。
于是,開卷基于中國書業最大可能廣泛的連續市場監測,基于對零售市場數據的整合、挖掘和分析研究,中立地對產業地上、下游提供有價值地服務。2007年,開卷正式推出“圖書上架研究”的產品體系,把研究分析的數據提前到了上架階段,對于絕大多數圖書來說,首先需要上架,之后才能銷售給讀者,而在架圖書品種與銷售之間的關系正是開卷研究的內容,也是書店最需要了解的商機。
而開卷發布的各種有關市場定期監測報告、基礎數據、分析方法與指標體系,已經成為全國一般圖書市場的評價體系。開卷發布的各類暢銷書排行榜也都成為市場變化的風向標。這些信息也準確地為出版者理性運作提供了“落腳點”,完整的數據流的監控為出版門類之間的相互關系提供了量化的說明。
開卷作為產業旁觀者觀測著書業的發展與變化,孫慶國在見證中不斷探索著產業的深層次問題。區域壁壘,地方保護,準入政策的限制,以及所有制區分依然是行業的三大問題;出版集團化運作、專業大社的擴張、出版“輕騎兵”(民營策劃公司)的活躍是他對現今產業趨勢的把握;而他正在著手的是圍繞暢銷書在市場的啟動與未來、發行中盤的地位、市場競爭格局這三方面的產業研究。
任何一個行業要在自己的產品方向上獲得收益和效益,就應該堅守、堅持專業化。孫慶國說開卷要做的是“顧問式的銷售”。十年前,開卷專注、專業地開啟了以圖書市場連續監測為基礎的數據服務和綜合信息服務,并不斷地創造著產業成就,如今正在從專注,到專業,直到成為專家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