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曉雯
體育課上,老師讓我們比賽50米跑。同學們個個健步如飛,迅速地向終點沖去。但在接近終點的時候,每個人都不由自主地慢了下來,(“健步如飛”“迅速”與“慢下來”形成對比,這是全文的重點,而“接近終點”更是全文的關鍵所在。有了這些記敘,后文的議論才能撐得住)盡管體育老師在旁邊大聲地喊:“沖刺,加速!沖刺,加速!”大家似乎都充耳不聞。(這種敘議結合的文章,對事件的敘述一定要詳略得當,抓住要點。本文只截取了50米跑終點沖刺這個片斷來寫,既完整又簡潔,還抓住了關鍵之處,引出下文的議論)
晚上,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想讓我的“智多星”老爸來找找其中的原因。(事件延伸,引出議論)爸爸聽完了我的講述,對我說:“這可是一個非常不好的做法。你們一定是在接近終點時,感覺自己要到了,就慢了下來。其實你們還沒有越過終點呢,所以老師要你們加速沖刺。”(爸爸的分析就是議論,就是對“接近終點時不由自主慢下來”這一現象的點評。這樣寫來,比直接的議論要生動,也有說服力)“是呀,我就是這樣想的。”我忍不住叫了起來。(“我”的附和使議論更深入)
“其實我們應該把目標放得比終點更遠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沖過終點。”(這是全文的中心論點,在分析了“終點現象”之后總結出來,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恰到好處)過了一會兒,爸爸又語重心長地補充了一句。(“語重心長”一詞增強了這個觀點的重要性)
我們應該把目標放得比終點更遠些。不只是跑步,其實學習也一樣。聽了爸爸的話,我不禁這樣想。(在中心觀點上加以發揮,點明不僅在跑步上要“把目標放得比終點更遠些”,在學習中以及其他的方面,也要有這樣的指導思想。這樣寫來,就使主題得到了升華,不再僅僅局限于就事論事了)
本文思路明晰,由事件導入分析,分析得入情入理,是一篇很成功的敘議結合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