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子
金融危機蔓延下的全球海運貿易量瞬間驟減,船多貨少的過剩格局迫使不少國內船公司為保住既有貨源、爭取新增貨源,一再降價。而近期在廈門港口碼頭,一些航線更是破天荒地爆出了“零運費”。
航運需求驟減船主發出“零運費”噱頭
目前廈門的零運費現象正發生于廈門到日本航線的海運上。記者隨即采訪了廈門中遠(COSCO)國際貨運有限公司航運部負責人,他表示,“航運市場嚴重船多貨少的局面已經使得行業陷入蕭條。目前廈門航運市場需求意外驟減,船東資金鏈收緊,也讓新船訂單大批被撤。”
該負責人進一步向記者表示,主要發達經濟體持續收縮,近期美國和歐洲市場箱運量繼續下跌,國際班輪市場供求關系日益失衡,運費持續下跌。在增收無望的情況下,班輪業的競爭重點將從之前的“增收”轉為“節支”,競爭策略也從之前的“擴張”轉為“收縮”。
“零運費”可能只是一個噱頭,廈門亞太縱橫物流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他認為,是一些船東為了吸引貨主、尋找貨源而“投石問路”。他指出,目前海運需求萎靡,行業風險都集中到船東身上,實力雄厚的船東雖虧損仍在堅持等待經濟回暖、貨源回暖,或者等待行業洗牌的格局變化。
事實上,零運費也并不意味著虧損,據廈門海豐國際船舶代理有限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海運費包括運價和附加費。而附加費一般是貨物到港后由收貨人支付,包括:幣值變動附加費、港口附加費、碼頭擁擠費等。另外,船東還可能獲得目的港倉儲方面的回扣補償等。
經濟低迷廈門物流航運未能獨善其身
國際金融危機不斷沖擊實體經濟。據近期MOL商船三井(中國)有限公司對外數據分析,由于全球經濟和貿易衰退,不得不把船隊發展速度從之前計劃的每年14%放緩到996。另外,AXS~Alphaliner班輪公司數據預計,到2009年1月末全球約有170艘、40萬TEU集裝箱運力將進入閑置狀態。
金融危機正在進一步發展成為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廈門作為經濟發展迅猛、實體經濟基礎厚實的貿易發達城市,也未能獨善其身。據業內人士反應的普遍情況來看,去年第三季度以來,廈門受到外部經濟沖擊的影響日益顯現,已經開始波及到航運物流。
廈門中遠(COSCO)航運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廈門的物流有兩塊:一是散裝貨物,進口有糧食、化肥等大宗貨物;另一塊主要是集裝箱。散貨會非常明顯影響港口的吞吐量,而集裝箱主要是箱量。
他進一步解釋說,目前行業內比較顯著的已經有一部分著名大航運企業的部分船舶停航封存。影響航運物流業的因素包括:目前國內庫存大量的鐵礦,需求減少,且部分鋼廠減產;同時,由于國外銀行的虧損嚴重,信貸緊縮對貨物貿易的影響已經逐步顯現,受信用證問題影響的信譽危機,出口明顯迅速減少。
相比而言,也有部分航運進出口的物流發展比較穩定,有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重大件設備運輸、半潛船市場由于相對封閉,市場形勢比較穩定。但如果原油價格進一步回落,有可能使部分海洋石油開采項目實施推遲或取消,這對未來半潛船運輸將造成不利影響。
廈出口貿易人民幣“走軟”提升競爭力
據了解,廈門是一個經濟高度外向型的城市,僅出口貿易企業就有6000多家,對外貿的依存度很高。由于運費低迷、增收無望,即使在低迷市場之中,廈門眾多的班輪公司也沒有放棄具有戰略意義的投資。
記者在走訪市場中了解到,在今后相當一段時期內,廈門的班輪公司的競爭重點將從“擴大銷售、增加收入”轉為“削減成本、減少投資”,如削減運力、航線合作、放緩船隊發展速度等措施。
同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目前有很明顯的走軟跡象。”廈門中遠(COSCO)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出口貿易大都是用美元結算,人民幣走軟后會使我們產品出口能夠逐步提高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展望后市,隨著國家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的出臺和落實,廈門航運物流需求有望得到一定的恢復和提振,但在航運大勢不景氣的背景下,運價恢復尚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