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明
“廣州城,香港地,澳門街”,這句老話其中的一層含義是:廣州大,香港小,澳門更小。面積只有二十幾平方公里的澳門,卻有著近在咫尺的歐洲風情、濃得化不開的中國傳統,以及中西文化“雜交”特有的產物。行走在澳門的橫街窄巷,就像是在五光十色的萬花筒中穿行。
洋城古鎮水乳交融,教堂寺廟和諧共處
澳門的歐式建筑多為地中海風格,用色明亮大膽,既浪漫又充滿陽光氣息。置身于市中心的議事亭前地,仿佛來到南歐的某座小城,粉紅、杏黃、乳白等明麗的建筑色彩奪人眼目,葡式碎石子鋪就成渡浪形圖案的地面,在陽光下仿佛地中海波光瀲滟的海面。
充滿異域風情的還有大大小小的教堂。教堂內部備具風格,玫瑰堂的圣母像面容慈愛;圣若瑟修院圣堂巨大的圓形玻璃屋頂、旋轉上升的回族風格支柱體現了各種宗教在澳門的融合。
教堂當中最大的是圣老楞佐堂,門前左右兩排石梯氣派十足,雙鐘樓的設計和遍植棕櫚樹的幽靜花園十分美麗,這個教堂無論在擺設還是在裝潢方面都屬本澳教堂中最堂皇和最具氣派。
最小的教堂則是位于圣地亞哥古堡酒店內的圣雅各伯小堂。位于離島路環的圣方濟各堂是座典型的巴洛克風格建筑,離澳門最著名的安德魯蛋撻不過幾步之遙,教堂的窗戶上掛著紅艷艷的中國燈籠。
換個角度,從車水馬龍的新馬路拐到草堆街、火船頭街、十月初五街等,仿佛穿過時光隧道,一下子從洋城駛入中國古鎮,在這里,明清風格的舊旅館、舊碼頭、舊店鋪風韻猶存,是拍古裝戲的天然外景地。很享受在巷子里閑逛到有點迷路的感覺,也因此路過位于十月初五街的康公廟,正門屋脊上中國傳統山水花鳥的彩色雕刻,在藍天的映襯下格外漂亮。
小小的澳門擁有四十余座古廟,這樣的密度在肉地的任何城市中都是極少見的。很多小廟里供奉的神仙五花八門,女媧、哪吒、包公、譚公、醫靈大帝、金花娘娘等等,有些或許我們聽都沒聽說過,但裊裊燃燒的香塔告訴我們,這些神仙并不寂寞。
走在路上稍加留意就可以看到,很多店鋪或住宅的門邊,都擺放著“門口土地財神”的牌位,香煙繚繞并以時鮮水果供奉,墻上還往往懸著“天官賜福”的牌位,這“天地一家親”的場面,不由得把我的思緒拉回曾經去過的那些福建小鄉村。
精彩不只是在澳門本島,在醴仔島舊城區海邊,在假菩提樹和大榕樹的重重環繞下,坐落著一排美麗典雅的淡綠色葡式建筑。這里曾是政府高級官員的官邸,亦是一些土生葡人的家庭住宅,現已成為住宅博物館。博物館后面的山丘上,是美麗如畫的淡黃色嘉模圣母堂,走過這里,恍若置身于靜謐的歐洲鄉村一般。澳門人給這一帶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龍環葡韻”。住宅博物館前是一片濕地,海灘紅樹叢生,在這里可以邂逅白鷺、灰鷺、翠鳥、白腹海雕、鴛鴦等鳥類。“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情畫意,就在眼前。
四百多年的華洋雜處,東西方文化和諧共處且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是這個小城最獨到的美麗之處。
我曾經在幾個春節期間重訪澳門,為的是感受可能比內地更傳統更濃郁的節日氣氛。每逢重大節日,議事亭前地一帶都有主題花燈,看過幾年的花燈,雞年春節期間的花燈讓我的眼睛瞪得最大:廣場上“雞”型花燈上坐的穿肚兜的娃娃,分明長著一張葡國臉!再看馬路對面,民政總署的兩側都掛著紅條橫幅,左手“BomAnoNovo Lunar”(葡語“春節快樂”)右手“恭喜發財”,自然就不再意外了。
白鴿巢公園與基督教墳場共享靜謐
告別香火繚繞的廟宇,喜歡清靜的我決定到公園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在寸土寸金的澳門,還點綴著10余處風格各異、小巧玲瓏的公園,這些公園堪稱澳門的“市肺”。我選擇了白鴿巢公園,也是澳門最大的公園。
和議事亭前地一帶的游人如鯽相比,澳門本島最大的公園白鴿巢公園可謂萬木蒼翠、清靜宜人,處處顯出一種遠離塵囂的靜謐之美。
白鴿巢公園在很久以前是葡籍富商的大宅,因飼養的白鴿漫天飛舞,大宅遠觀貌似巢而得名。訪澳游客都熟悉分布在議事亭前地等多處用葡式碎石子拼就的呈波浪型圖案的路面,卻多不知在離白鴿巢公園正門不遠的地方,還有同樣用葡式碎石鋪就的十幅版畫,描繪的是葡萄牙文學中傳世之作《葡國魂》中的十篇詩歌,使公園彌漫著一片葡國情懷。白鴿巢前地和周邊的東方基金會、基督教墳場和圣安東尼教堂,同屬澳門歷史城區世界文化遺產組成部分。
墳場對很多中國人來說是平時敬而遠之的地方。西式的墳場則往往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樹木婆娑,芳草萋萋,寧靜而非陰森,常常吸引游客尋覓一些名人墳墓憑吊一番。進墳場前先會經過馬禮遜教堂,是澳門最古老的基督教傳道所。白色的小教堂前有別致的小圓燈,教堂內只置有十張長椅,頂部保持著年代久遠的屋梁、屋椽與兩把長吊扇,教堂的畫窗上刻畫了一本圣經的圖案并寫著“太初有道”,別致有趣。
從馬里遜教堂側面的石階下去,就是墳場。陽光透過樹枝斑駁地灑在墓稗上,草地上灑落著白中帶黃的雞蛋花,小鳥在墓碑上跳來跳去。這里下葬的名人中,最著名的一位是來華傳教的牧師馬禮遜,他曾經編寫第一本漢英詞典,同時也是第一個把新舊約圣經翻譯成中文的人。其他名人還有英國著名畫家錢納利、英國首相丘吉爾的祖先都爹利等。錢納利的墓碑是當中設計最精致、醒目的一個,后人在他的墓碑上添加有葡、中、英三種文字的碑銘。錢納利1838年將馬禮遜的墓碑畫入他的畫作中,如果在天有靈,錢納利歸天之后與馬禮遜重逢,二人見面一定分外感慨。
走在墓園中,我放輕腳步,生怕驚擾到他們的清夢。
有趣的賽狗
“小賭怡情,大賭亂性”。沒有絲毫賭性的人也不妨去逸園賽狗場看看賽狗。
位于白朗古將軍馬路的“逸園賽狗場”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賽狗場。從外看它像是一座體育場,場內一邊是橢圓狀梯形大看臺,可容納近萬名觀眾。這是一個非常正規的現代化運動場,中間是一片茵茵綠草,塑膠跑道在草坪的外圍。跑道邊沿是一圈護欄。護欄與柵欄(人只能在柵欄外觀望)之間便是賽狗的跑道。
用于比賽的狗是世界名犬格力狗,這種狗的血統來自英國,以前貴族養著用來獵兔,它體態矯健,反應機敏,奔跑速度每小時達70公里。每場開賽前,馴狗師拉著狗來繞場,讓參賽狗亮相,牽狗行走的速度較慢,好讓賭客下注作出判斷。
旁邊有人在介紹選狗的秘訣:“腿長、腰細、屁股圓”,聽起來怎么跟選美差不多?接著聽,“腿長的每一步跨度大,所以跑得快;腰細的肚子較餓,看見獵物拼命追;屁股圓的肌肉發達,跑起來有勁。”原來如此。
起跑指令信號發出后,先放電動兔子在前面跑,這既是目標也是誘惑。接著的場景,便是狗追兔子的激烈了。大家彼此之間詢問:“你是幾號狗?”回
答也簡單扼要:“我是x號狗!”
在有賽狗的日子,逸園賽狗場是開放的,也就是說,一分錢不用花,就可以感受一下賽狗的氣氛。
東望洋燈塔,澳門在世界地圖上的坐標
幾年之前有一部以澳門為背景的影片《伊沙貝拉》,杜汶澤和梁洛施扮演的男女主人公跑到東望洋燈塔頂上,梁洛施轉動燈罩,小城澳門在棱鏡的折射下變得光怪陸離,很是浪漫。
東望洋燈塔高13.5米,粗壯敦實,通體白色,飾有粉黃色的線條和歐式小窗,塔頂紅色,整個建筑散發著浪漫氣息。東望洋燈塔不僅是中國海岸第一座現代燈塔,其所在地理位置的坐標亦為澳門于世界地圖上的地理定位。它與大三巴牌坊、媽閣廟并稱為澳門最具標志性的古跡,但與后二者的熱鬧不同,燈塔即使在周末也是幽靜的。
燈塔所在的山叫東望洋山,因山上遍植松樹,這里也被稱作松山。松山上空氣清新,山腰有一條環山馬路辟為慢跑徑,不時有鍛煉的本地人跑步上下山,這里已是慢跑愛好者和拍婚紗的新人聚集之地。站在山頂環視四周,可以俯瞰整個澳門半島,有連接離島的跨海大橋,有快艇從海面上滑過,蔚藍的天空襯托著雪白的燈塔和圣母雪地殿小教堂,就像是一張靚麗的大明信片。
燈塔旁邊的小教堂也獨具內涵。小教堂在燈塔側畔,仿照17世紀葡萄牙修道院修建,里面祀奉的是葡國人的護航海之神。最有價值的是小教堂內拱頂和墻身上的明末彩色壁畫,該壁畫上的圣經故事和人物,用的竟是中國畫勾線技法描繪,整個畫面是中西文化和藝術的大融匯,這種特色是本地區眾多教堂中獨一無二的。
可惜到的時候小教堂的大門已經關閉,無緣一飽眼福。遺憾之余忍不住想,這也是下次再來澳門的理由呢!
TIPS
1、關口和議事亭前地的旅游局等處都提供免費索取的旅游地圖和旅游資料。
2、步行加公交車游覽澳門很方便。公共汽車都是無人售票,需自備零錢,不設找零。
3、周五、周六和公共假期期間的住宿,可能會遠高于平時。
4、澳門的官方貨幣是澳門元,港幣通行,港幣兌澳門元牌價在1.03:1左右,但店家收取港幣現金均按1:1收取。在貨幣兌換點用人民幣兌換澳門元很便利,用銀聯卡支付也很方便,接受人民幣現金支付的商家不少但匯率不統一,可自行選擇最方便劃算的支付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