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景成
汽車出口基地企業不是只享受國家政策的優惠和扶植,更要履行應盡的義務。
最近,媒體在熱議商務部擬出臺的八項推動汽車出口的政策。在世界金融危機的大氣候下,商務部提出的鼓勵和支持汽車出口的各項政策,無疑是非常必要和相當及時的。
俄羅斯目前仍是中國汽車出口的第一大對象國。據商務部介紹,今年1~9月中國對俄汽車出口同比增長1.8%。但筆者在俄羅斯看到的情況卻是另一番景象。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今年俄羅斯的中國轎車銷售比去年有明顯的倒退,市場份額由去年的3%退回到前年的2%。商用車特別是重型貨車(如自卸車)的俄羅斯經銷商普遍反映今年不如去年。俄公布的統計是市場銷售統計,中國的統計是出口數字統計,兩者的差距可以理解為許多進口到俄羅斯的汽車并沒有全能銷售出去,庫存汽車較多。
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國汽車的質量和服務問題。商務部對汽車出口從資金、退稅、保險、信息、物流、認證、國際交流等各個方面給予了支持,這是必要的。但支持的目的應提高中國汽車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而不是把汽車出口變成離不開母親襁褓的嬰兒。中國汽車(指整車不是指零部件)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的正是競爭力。中國汽車的質量和服務在最大的進口國俄羅斯的口碑很差,被認為是最不安全、最不規范、最無服務的產品。
評定汽車出口的指數不僅是數量和金額,更要看消費者的反映。汽車出口基地企業掛上牌子,不是永遠坐享其成,只享受國家政策的優惠和扶植,更要履行應盡的義務。政府主管部門的義務和責任最重要的是建立汽車出口規范、游戲規則、建立監督和考核辦法。只給優惠條件,沒有監督和考核,就很難培育出汽車出口的競爭能力。
必須建立汽車出口的監督考核機制,不是給一些企業掛上汽車出口基地的牌子就萬事大吉了。這個牌子必須是動態的,有獎有罰的,好的可以繼續鍍金,不好的隨時可以摘下來。
建立考核監督機制,非常重要。不少所謂汽車出口基地企業,并不遵守商業道德,對出口的汽車質量不負責任,對合作的企業不守合約,在國外影響很壞。我們希望,對于出口汽車出現的問題能夠投訴有門,能夠有部門、有專人來監督管理。
舉例子說,一位非洲大使好心推薦該國買了4輛河北某廠生產的越野車作為樣車,替中國汽車出口非洲這一地區建立渠道,遺憾的是其中一輛越野車到今天已經2年多了也未能開起來。經了解,廠家賣的就是一臺先期試驗車!
過多的政策傾斜和愛護,造就了一些強勢企業,而消費者作為弱勢群體的利益卻往往得不到保護。像上述情況在俄羅斯就不會發生,如果說俄羅斯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鋼鐵的,那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就是紙糊的,尤其在汽車銷售領域。
俄羅斯克麥羅沃州一家最早經銷中國皮卡車的公司,因為汽車質量問題被用戶投訴,遲遲不能解決,幾次被告到法庭索賠,最后不堪重負,公司關門大吉,而中國的汽車制造商卻安然無恙。現在,不少經銷中國汽車的俄羅斯公司都感到如履薄冰,因為俄羅斯去年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汽車消費者的權益給予了強制性的保護,汽車經銷商特別怕消費者投訴。
俄羅斯不少經銷中國汽車的公司今年都出現了虧損,最近幾個大的中國汽車經銷商相繼宣布不再經銷中國汽車。俄羅斯也采取了貿易保護主義,明年對進口汽車將提高關稅,中國明年對俄羅斯汽車出口的形勢將更加嚴峻。
汽車出口是建立在國內汽車產業的實力基礎上的。要發展出口,首先要做好國內汽車產業的堅實發展。在對出口汽車建立監督機制的同時,對國內汽車質量和服務也應該建立監督機制。最好的樣板就像俄羅斯那樣從立法上強化消費者的權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