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蔡 菲
根據臺當局推動的“行政院”組織精簡規劃,2011年開始,臺“行政院”現有的37個“部會”有望縮減至28個左右,“行政院”系統下的官員也將由目前的91人減至約66人。島內評論稱,“一向被視為有酬庸性質的官員,將有25人沒有出路”。
據臺灣《中國時報》24日報道,臺“研考會副主委”葉匡時23日在對“政府改造方案”說明時表示,“行政院”總體將減少10個“部會”。目前初步規劃為13個“部”(包括“內政部、財政部、國防部、經濟部、教育部、文化部”等)、8個“委員會”(包括“國家科學委員會、國家發展委員會、客委會、原住民委員會、退輔會、金管會及陸委會”等)、3個獨立機關(包括“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中選會、公平會”)、四個單位(包括“中央銀行、故宮博物院、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主計處”)。為減少機構數量,規劃對部分“部會”還進行了整合,“新聞局”將分別并入“外交部”和“文化部”,另設類似“行政院發言人室”的機制,“蒙藏委員會”并入“陸委會”,“研考會”與“經建會”合并成立“國家發展委員會”,“體委會”則重新納入“教育部”,“公共工程委員會”并入“交通部”,“原子能委員會”納入“國科會”。由于組織改造牽涉到各方的利益,葉匡時不得不承認“規劃有其理想但也要兼顧現實”。據悉,新組織架構預計在3月審議通過后,將在2011年正式實施。
臺當局旨在提升行政效能的“組織改造”規劃卻引發部分輿論不同意見。《中國時報》的評論稱,“政府新組織改造,政治現實層面考慮表露無遺”,“近年來族群意識抬頭,每年選舉,客家票及原住民選票均是各陣營必爭之地,保留客委會及原民會等都是政治現實妥協下的產物”。“新組織改造除了要提高行政效能,還要改掉官僚惡習,更不能有太多政治現實考慮,否則這樣的改造,只是換湯不換藥。”▲
環球時報200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