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詹德斌
由于擔心韓國經濟繼續下滑以及信貸緊縮,韓國大企業爭相募集周轉資金,拒絕對外投資。不少分析認為,韓國大企業拒絕投資、囤錢過冬,使韓國政府拉動經濟、促進就業努力付諸東流。
24日,韓國執政的大國家黨主席樸熺太在會見6大經濟團體負責人時呼吁大企業放開投資,分擔國民痛苦。此前,樸熺太曾敦促說:“現在大企業確保資金達到100萬億韓元。請打開金庫大門多多投資吧。”韓國新任企劃財政部長尹增鉉當天也召集經濟團體負責人開會,強調“邀請各位是請大家促進雇傭與投資的”,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大企業率先投資才能創造就業崗位、拉動消費,促進經濟復蘇。
盡管韓國政府和執政黨屢次三番敦促企業投資,但各大企業反應比較冷淡。全國經濟人聯合會會長趙錫來24日表示,企業投資的前提條件是政治和社會穩定。韓國《中央日報》23日分析說,大企業之所以不積極進行投資,公認的最大原因就在于不知道“經濟拐點”何時到來。報道稱,韓國某大企業董事長日前通過集團金融子公司,以8%左右的利息獲得5000億韓元資金,準備應對非常事態。由于不知道經濟何時能夠復蘇,現在值得相信的也只有手里的現金了。據悉,韓國國內30大主要企業(包括三星電子、現代汽車、韓國電力、LG電子、天然氣公社、大韓航空、海力士半導體、斗山重工、韓進海運、國民銀行)都存在籌集周轉資金,不愿投資。實際上,在對韓國30大主要企業進行的“經濟什么時候能夠復蘇”的調查中,一半以上企業(17家)都表示將在明年以后。韓國經理人協會理事崔在晃稱:“這就意味著企業將一直握住作為生存必需品的現金,‘冬眠到明年后開始活動。”Moneytoday23日報道稱,2月份最后一周預定發行的公司債券規模達3.655萬億韓元。報道稱,從發行用途看,大部分資金都是用于周轉,防止經濟長期低迷而在利率低時確保資金的戰略。▲
環球時報200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