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小英
大路小道,人來車往靠右走,便有了井然的秩序;大街小巷,上樓下樓靠右走,便有了錯落有致的和諧。
“老師,請向右走?!币粋€清脆的聲音在我背后響起。我正在下樓梯,習慣了走中間。我轉過頭向后望,原來是我班的一個調皮的小男孩。他正微笑著看著我。我不好意思地對他笑了笑。
幾天前的全校大會上,領導專門強調了學生上下樓梯的事——為了安全,請向右邊走。
小男孩善意的微笑,清脆的聲音,讓我歉疚。
于是,我的腳步移向了右邊。走下了樓梯后,我再次轉過頭,對小男孩笑笑。小男孩依舊微笑著,微笑里透著幾分自豪。
事后,班會課上,我鄭重地告訴學生們:“我們班的一個同學糾正了老師的錯誤。我向他表示感謝!”
我說出了小男孩的名字,同學們的目光一起投向那個孩子。不知哪個孩子擊了下掌,掌聲頓時響起來。那個小男孩卻忽然羞澀地笑了笑。
這是剛開學不久發生的事。后來,我下樓梯再也沒有違反過“向右走”的規矩。
“老師,請向右走”,它不僅僅是一句警示語,一條規則,它包含了一個教師應該行走的方向;“老師,請向右走”,它不僅僅在指示方向,糾正錯誤,它代表了一個孩子誠摯的心靈。
我想起了一個想要忘卻的故事。六年前教過一個六年級的男孩子。那個孩子平常太頑劣,性格太犟,犟得恐怕十頭牛都很難拉回來。
記得有一次,他在學校食堂餐廳打飯時因為插隊跟一個初中的女生打架。我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后,叫他到辦公室進行了一番苦口婆心的說教。他昂起頭、歪著腦袋,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嘴里還連說“沒有錯”。
我只好先由他去。
沒想到,我到食堂買饅頭發生的事,卻收攏了這個孩子放縱的心。
那天中午,當我走進食堂餐廳時,映入眼簾的是兩條“長龍”蜿蜒游動。也許是被“長龍”的壯觀所吸引的緣故吧。我不由得一腳踩上了“龍尾”。
“老師,站到前面來吧。排隊要排到啥時候?”一個熟悉的女炊事員探出窗口一眼看見了我,很關切地對我說。
“沒事的。我就站在這里,挺好。”
“老師,你也排隊?”一個男孩驚異地說。
我循聲望去。發現這個男孩就是先前因為插隊打架被我批評的那個孩子。他站在另一條“長龍”隊伍的旁邊,嘴里大嚼著饅頭,饒有興致地邊吃邊觀賞“游龍”。
“是呀。我為什么就不能排隊?我和你一樣呀!”我微笑著。
“可來買饅頭的老師都是直接在窗口買的,沒有排隊的?!蹦泻⒁槐菊浀馗嬖V我。
“哦。”我若有所悟。怪不得女炊事員也會用異樣的眼光看我。
我是不是真的有點傻?
然而,出乎我的意料。那個男孩居然在第二天向我承認了錯誤。
我忽然明白,老師與學生之間沒有距離。有的只是平等。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生又何嘗不能是老師的老師?
“老師,請向右走?!鼻宕鄲偠耐曈衷诙皂懫?。
是的,我會永遠記住“向右走”。
大路小道,人來車往靠右走,便有了井然的秩序;大街小巷,上樓下樓靠右走,便有了錯落有致的和諧。
“向右走”,像一桿標尺,也衡量著我們內心深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