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鐵山 陳勇朋
苦皮藤素是從殺蟲植物苦皮藤根皮中分離出的倍半萜多醇酯類化合物。經鑒定其活性成分有5個化合物,分別命名為苦皮藤素1,2,3,4,5。苦皮藤素l為拒食有效成分,苦皮藤素2,3,5為毒殺有效成分,苦皮藤素4是麻醉有效成分。1%苦皮藤素是提取活性成分精制而成的混合殺蟲劑,筆者采用田間試驗的辦法,就1%苦皮藤素對棗尺蠖的毒性效果進行了研究。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藥劑及處理
1%苦皮藤素乳油(河南省新鄉市東風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設600毫升,公頃、450毫升,公頃、300毫升,公頃、150毫升/公頃對水噴霧;以常規藥劑2.5%溴氰菊酯乳油(湖北省天門易醬樂農化有限公司生產),300毫升/公頃作標準對照;另以清水噴施作空白對照。
試驗設在內黃縣棗區黃埔村棗園。棗樹品種為扁核酸,棗樹樹齡35年,樹高7~11米,直徑10~15厘米,棗尺蠖發生嚴重,已有上千株死亡。
1.2試驗方法
在棗園中選擇條件相對一致的試驗標準株進行編號。以單株為噴藥單位,隨機抽取標準株進行不同處理的藥劑噴藥,采用苦皮藤乳油分3次施藥。施藥時間分別為5月5日、8日、11日。
每種處理3次重復。以噴常規用藥2.5%溴氰菊酯乳油作標準對照,以噴清水為空白對照。噴藥前調查各標準株上的蟲口基數。噴藥時注意各種藥劑的相互影響,同一種藥劑的不同處理由低濃度到高濃度施藥。噴藥操作時力求均勻一致,噴藥量以葉尖滴水為宜。噴藥后,用事先準備好的窗紗網籠將標準株罩上。以防棗尺蠖逃逸。噴藥后分別在不同時間觀察記錄害蟲中毒癥狀,統計活蟲數、死蟲數,計算死亡率。
于5月5日棗尺鹱3齡幼蟲盛發期,用泰山18型機動彌霧機進行常規噴霧。

1.3調查方法
分別于施藥前對隨機抽取的試驗標準株調查蟲口基數,記錄活蟲數。于每次施藥后的第3天及第3次施藥后的第10天調查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在調查中同時記錄各株天敵昆蟲種類和數量。
計算農藥防效應用的主要公式:
蟲口減退率(%)=(處理前蟲口密度-處理后蟲口密度)/處理前蟲口密度×100
校正防效(%)=(處理區蟲口減退率-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
2結果與分析
1%苦皮藤素乳油150毫升,公頃處理第1、2、3次施藥后對棗尺蠖防效很差;300毫升,公頃處理第1、2、3次。防效較小;450毫升,公頃處理第1、2、3次施藥后防效大大提高了,但作用效果緩慢。600毫升,公頃處理第1、2、3次旅藥后的校正防效分別為70.0%、81.8%、90.9%,效果較好,基本上接近300毫升,公頃的2.5%溴氰菊酯乳油。見表1。
1%苦皮藤素第1次施藥后24小時內各處理均未發現死亡的棗尺蠖:施藥后48小時,從300毫升/公頃的處理區開始見到棗尺蠖活動遲緩,450毫升/公頃的處理區有的已經死亡;施藥后72小時,600毫升/公頃處理區棗尺蠖中毒死亡明顯,但各處理區對天敵的影響很小(如表2),幾乎不殺傷天敵。藥劑處理以600毫升,公頃用藥防效最好,施藥次數在2~3次效果更好。

3討論
從試驗看出,使用1%苦皮藤素,在600毫升/公頃處理區有良好的防效,是目前替代高毒有機磷農藥的理想藥劑。使用適期應為低齡幼蟲盛發期。大田建議用量為棗尺蠖發生量中等年份使用450毫升/公頃,重發年份使600毫升/公頃左右。1%苦皮藤素600毫升/公頃防治棗尺蠖速效性雖不比常規殺蟲劑2.5%溴氰菊酯乳油快,但噴藥后害蟲取食停止或明顯減弱,危害降低,3次噴藥后防效接近常規殺蟲劑。苦皮藤素對人畜毒性很低,對環境安全,不殺傷天敵。但要注意用藥時機,要掌握在低齡幼蟲盛發期的下午5—7點,一旦害蟲超過3齡或在強光下施藥,可能達不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