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 春
說到春晚,無論是明星,還是普通的觀眾和百姓,相信每一位都有著自己刻骨銘心的回憶。喜歡春晚,可能只因為一首歌,或者一個節目。
今年已經79歲的著名劇作家、歌詞作家閻肅最近還是一直很忙。不為別的,只為每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作為多次春晚的總設計師、策劃和撰稿人,他與春晚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第一次看春晚,被一首歌打動,從此與春晚結緣

閻肅老師第一次看春晚,就被一首歌打動了。那是1984年,他和家人一邊打麻將,一邊看節目,演小品的時候麻將就暫停,唱歌一般不停,但是當張明敏出來唱《我的中國心》時,他們卻停了。
那個時候,閻肅老師剛給《西游記》創作了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已是詞壇知名的“大腕”了。但像“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這樣的詞,閻肅老師說他是寫不出來的,那一晚,他琢磨著這首好聽的歌和這動人心弦的詞,心想這首歌肯定會火,結果第二天這首歌就唱遍了千家萬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這首歌當時給閻肅老師的觸動很大。
之后,北京電視臺有個紅極一時的節目叫《家庭百秒十問》請閻肅老師去當顧問,并撰寫主持人臺詞及幫著出些題目。閻肅老師就這樣稀里糊涂地與電視結下了緣分。那年,又幫著北京電視臺搞了晚會《游迷宮》,后來又參加中央電視臺晚會《新春樂》的撰稿,用著名相聲演員楊振華父子在深圳游樂場的一番游趣貫穿整臺晚會,逗樂了觀眾。
到了1985年入冬時,中央電視臺著名導演黃一鶴找到閻肅,請他策劃1986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從那時起,閻肅老師就與春節聯歡晚會結下了不解之緣。
作為撰稿人,多次為春晚寫拜年話,卻也有得罪人的時候
作為春晚的策劃和撰稿,在零點鐘聲敲響時,主持人都要說一些拜年話,這些拜年話,很多時候都是由閻肅老師撰寫的。
有一次,倪萍拿著閻肅老師的撰稿開玩笑地說:“閻老師,您又偷懶了吧,這跟去年一樣。”倪萍雖然嘴上這么說,但是心里特別能夠理解他,零點鐘聲,一定是全國人民 的心聲,是盼望祖國風調雨順,來年幸福平安,祖國繁榮昌盛……所以每年基本上都是這些話,老人健康長壽,年年都這樣說。有時候閻肅老師還特意叮囑倪萍等幾個主持人說:“如果時間還有的話,就說春天的腳步已經近了,春天向我們走來,春天已經不遠了。最后還要有一些祝福,比如:
我們向在除夕之夜堅守在工作崗位的同志拜個年!向駐守在祖國高山、海島、荒原、大漠的指戰員拜個年,同志們,你們辛苦了,祝你們新春愉快!
我們祝老年人健康長壽,祝小朋友幸福成長,祝我們的母親,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欣欣向榮!
讓人沒想到的是,作為春晚的總體設計、策劃、撰稿,很多時候,為保證12點鐘聲敲響,閻肅老師都還要和春晚小組的領導共同商議臨時拿下一兩個節目。而拿掉哪個呢?哪個都很好,有時真的很為難。
有一次,好象是在2000年,砍掉了一個六個大學生辯論會的節目。這本身是一個很精彩的節目。幾個年輕人都給他們的父母和親戚朋友說了,我上春節晚會了,您等著,11點左右您看,結果最后通知人家:不上了。
當時是閻肅老師去通知的,這幾位一聽就哭了。完了,還得和主持人說,給燈光,給18個單位,方方面面的有關負責人都得通知到,這樣,才能保證那個節目跳過去,接下一個節目。對如此保證零點鐘聲,閻肅老師說實在是沒有辦法,有時也感到很遺憾。
“霧里看花”背后有故事,詞壇大腕收獲快樂多多
閻肅老師在創作上是屬于不知疲倦的人,作品很多,稱得上是一位多產作家。不僅創作過歌劇、京劇、舞劇及大量歌詞,還寫過山東快書《龍宮獻寶》、相聲《大家負責》、數來寶《各路英雄會北京》、四川花鼓《歌唱婚姻法》等等。
閻肅雖不是地道的北京人,但在北京生活了幾十年,對北京的感情還是蠻深的,由此創作了《北京的橋》《故鄉是北京》《冰糖葫蘆》等幾十首京味兒歌曲,并應北京電視臺之邀,策劃編輯了一臺由這些京味兒歌曲連綴而成的“京腔京韻自多情”春節晚會。這些他寫北京的歌中,有不少流傳甚廣。
自從參與春晚以后,閻肅老師接手的各種晚會策劃、撰稿活動也就多了起來。
有一次,中央臺為搞一臺紀念《商標法》頒布10周年的晚會,請閻肅老師策劃,其中有個片段是打假的,要寫一首“打假歌”。閻肅老師想,直接寫太麻煩了,那時假冒商品最多的是化肥,農藥等,但總不能寫“化肥是假的,農藥是假的,皮鞋是真的”吧,想來想去,突然想到川劇《白蛇傳》中韋馱踢“慧眼”的情節,靈感一閃,“識別真假也得有慧眼啊”,于是“借我一雙慧眼吧,把這紛擾看個清楚……”就順應而出了。這首歌最早就叫《借我一雙慧眼》,大家唱著唱著嫌麻煩,干脆就用第一句的歌詞代替,于是歌名就成了《霧里看花》。
這首歌從一問世,可能就沒被看成僅是和“打假”有關,似乎超越了它本身,有人說它是描寫男情女愛,卿卿我我;也有人說歌詞里有“禪機”,能從中悟出許多人生哲理。打假打出這么多名堂來,已大大出乎閻肅老師意料之外。不過,讓他感到欣慰的是:大家如此喜歡他的歌,他已經很知足了。
閻肅:1930年5月生于河北保定。先后就讀于重慶南開中學與重慶大學。新中國成立后,先后工作于西南青年文工團、西南軍區文工團與空政文工團,現為空政文工團編導、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編劇,是我國文藝界較早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