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洋
[摘要]為適應信息時代的脈搏,我國企業紛紛建設企業的信息系統,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針對我國企業信息系統的發展進行介紹并對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信息系統 系統工程 建設
中圖分類號:TP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120198-01
我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始于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黨的十五大提出“推進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發展思路后,企業信息化正式寫入各地政府的規劃,也正因為此,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之初,主要以政府為主導,大中型國有企業為重點,帶有很濃的行政干預色彩,企業自發意識淡薄。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企業的體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企業在產品、管理、營銷、服務等方面都上了一個層次。企業的外部環境也完全不同于過去: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競爭的范圍擴大,競爭程度更激烈。近幾年西方發達國家成功企業的實踐證明,企業信息化建設已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企業自主創新的基礎。今天,企業搞信息化已變成一種自發行為,因此,再研究企業信息化更有意義。
企業信息化具體到單個企業,就是要建立適合自己的企業信息系統。這些年,信息系統概念的外延不斷的發展,從傳統的MRP到后來的ERP、SCM、CRM等,可謂五花八門,成功的案例不少,失敗的案例也大量存在。怎樣保證企業信息系統建設的成功率,關鍵就是要認識企業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的一些共性問題,解決了這些問題,也就找到了信息系統建設的規律。
一、建什么樣的信息系統
建什么樣的信息系統,這是企業信息化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其實企業自己認為對這個問題是清楚的。
當一個企業決定上馬一個信息系統時,他一定想好了這個系統首先要解決什么問題,應具備哪些功能,使哪些流程自動化。企業的思路很具體,那就是“應用驅動”,即先解決迫切需要解決的應用,這是最易見成效的。“應用驅動”往往從某一個或多個職能入手。其信息系統模塊結構與企業職能結構對應,它對企業職能的垂直自動化(垂直管理)確實卓有成效。這種面向職能的子系統其功能和數據的組織都以職能應用為中心,子系統之間的集成困難,易成一個個信息孤島。當企業組織結構或業務流程發生變動,企業對數據資源共享程度要求提高,企業業務拓展時,這種信息系統就會顯得極不適應。
“應用驅動”顯然不是從系統的角度來定位信息系統的,企業信息系統在規劃時,就應與企業的戰略價值取向密切結合,成功的企業,其戰略價值取向概括起來有三種:即領先的產品、卓越的運作、良好的客戶服務。
在這三者之間,企業往往強調某一方面而兼顧其他兩個方面,這被強調的一方面就是企業核心業務所在,戰略價值取向偏重不同的企業,其信息系統的核心功能是不同的。
企業明確了戰略價值取向后,其核心業務隨之確定,在規劃信息系統時,圍繞核心業務展開企業流程,找出其中急用的環節(往往是數據源),在構建信息系統時,以這些環節為切入點,數據的組織要充分考慮整個信息系統(流程的各個環節)。這就是所謂的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它與傳統“應用驅動”并不矛盾,只不過它充分考慮了整個系統,各子系統是企業核心業務流程上的一個或多個環節,在實施時,不會出現子系統成信息孤島現象。
二、企業在建立信息系統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企業信息系統的解決方案與企業需求相脫離
許多企業的信息系統的解決方案,是由非本企業的信息技術(IT)系統集成商提供的。系統集成商雖然也征求企業有關人員的意見或吸收企業有關人員或部門參加方案的制定,但他們往往對企業具體情況和真正需求不甚了解,對企業千差萬別的情況弄不清;即使當時弄清了,企業的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所以,系統解決方案是好的,技術是先進的,但有可能同企業的生產管理的實際相脫節,不能將信息技能和生產管理整合起來,這就達不到管理簡單,安全可靠,便于改進,易于使用的要求。
(二)領導層對企業信息系統的認同和參與不夠
大多數企業領導并不是真正認識到企業信息系統是企業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和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因此,企業領導層不能做到相當的關心、支持和鼓勵,進而相關的部門也不夠重視。企業建立和維護信息系統就成了專業人員的專項任務,而不是企業全體員工的共同事業。結果造成思想上不夠重視,人力、物力、財力不能保證,相關部門的配合也不夠,應用的效果也不能體現,企業就算建了信息系統也形同虛設。
(三)企業內部部門之間協調不夠
要想成功地建立企業級的信息系統,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因素。目前,有不少企業開發了一個個孤立子系統,但沒能實現整個企業系統的信息共享。尤其是數據信息,同樣的數據,在同一企業的不同部門的數據不統一,有的部門用了大量的時間,收集了大量的數據,作了大量的工作,結果發現其他的部門正在做著同樣的工作,重復收集和處理著相同的數據。這樣的孤立子系統,效率不高,功能不強。當部門之間必須進行信息互聯時,不得不做很大的修改,甚至推翻以前的工作重新開始。
(四)不能保持技術和設備的不斷更新
企業建立信息系統,不但要保證硬件建設一次性投資,還要考慮到軟件建設和系統維護、設備更新的需要。事實往往是初始建設的一次性投入有保證,后續的維護更新無結果。系統雖然建成了,可享受的資源有限,加上軟、硬件資源信息技術發展變化快,幾年甚至一兩年內就更新換代一次。如果由于種種原因,使建設周期拖得很長,項目尚未建成投產,技術就已經落后了。
(五)企業管理不規范
規范化管理是企業現代化管理的標志。許多實例證明,技術落后的企業通過先進的管理模式的應用,其經濟效益并不差。在生產和管理不規范化的條件下建立企業的信息系統,往往由于舊的管理模式基礎太差,管理不到位,導致半途而廢或即使建立起來了也達不到預期效果。
三、結語
眾所周知,信息經濟在發達國家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信息技術、信息經濟日益成為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因素。企業信息系統給企業帶來的利益和便利是不言而喻的。未來的企業要想在企業管理和市場競爭中取勝一定要有信息技術的支撐。信息系統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系統,是一個人機系統,因此現代企業在建設和維護企業信息系統時應切合企業人力、物力、財力實情,選擇一條自己特色的企業信息化道路。
參考文獻:
[1]薛華成,管理信息系統,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5.
[2]周振華,信息化與產業融合中的公司結構分析囚,經濟學家.2004.3.
[3]潘永泉,企業信息管理,中央廣播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