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賢耀
目前,各地招商引資的力度越來越大,招商引資工作已成為很多地方,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經濟的重頭戲。但隨之而來出現的一些問題也日漸顯露,有些還比較嚴重,不能不引起我們審計人員的重視。
一、名為引資,實為謀私。有些部門和某些領導以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為“擋箭牌”,大肆揮霍公款。有的名為外出招商,實為借機游山玩水;有的名為招待客商,實為自己大吃大喝,超標準、超范圍享受;有的名為招商所用,實為借機報銷個人開支。如此做法,既助長不良社會風氣的蔓延,嚴重影響了干群關系,又容易滋生腐敗行為。
二、追求政績,不計效益。由于有些地方把招商引資工作當作發展經濟的重中之重,并將任務指標逐項下達,層層分解,人人捧著“烏紗帽”簽合同。因此,迫于壓力,有些部門和領導急于求成,抱著“舀到碗里就是肉”的觀念,什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統統拋到腦后,超限度讓利于客商,甚至不惜損害集體和群眾的利益,受騙上當也是家常便飯。雖然看不到效益,但“項目是我引來的,這就是政績,保住烏紗帽是頭等大事”。
三、饑不擇食,忽視環保。有些部門和單位的領導為完成任務而被動應付,只要有客商,只要有項目引進就沒有底線,不計后果。有的嚴重污染的項目,環保部門明知有問題,也只能睜一眼閉一眼,環保審批標準形同虛設。一些在經濟發達地區國家明令關閉停產的化工企業,隨著經濟欠發達地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的放寬,竟然堂而皇之地“合法”經營起來。還有些地區在招商引資中缺乏科學規劃,占用了大量良田,并存在多征少建、征而不建、未批先建等嚴重問題,造成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
有鑒于此,我們認為,一些部門和領導決不能視“招商引資”費用為“萬能費”,更不能將部門、單位的不合理開支往里“塞”。財政、審計等相關職能部門要進一步強化對招商引資費用的管理和監督,切實杜絕此類問題的滋生蔓延。對于招商引資工作中出現的只顧眼前、不思長遠的短期行為,各級領導應以科學的發展觀為統領,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立足長遠,科學規劃,嚴格把關,決不能以犧牲環境和浪費寶貴的土地資源為代價;另外,還要防止不顧需要與可能,貪大求洋,搞“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盲目追求所謂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而應以對人民群眾負責和子孫后代負責的態度,把好事做好,實事做實。
(作者單位:于都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