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風
賀國強: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反腐倡廉納入工作總體布局
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強調,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納入工作總體布局,對重要法規制度項目及時研究部署、加強協調督促;各級立法機構和部門要結合工作實際,加強反腐倡廉法規制度的研究論證和起草制定;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對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的規劃安排、任務分解、統籌協調和督促檢查,努力形成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的整體合力。(《經濟要參》2008年第74期)
張平: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有五大利好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指出,面臨十分嚴峻和復雜的形勢,我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有五大有利條件: 一是物質基礎雄厚。目前的GDP相當于1978年的15-16倍;一年的財政收入就達6萬億元左右,并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外匯儲備。 二是內需潛力巨大。三是活力動力充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不斷深化,宏觀調控體系不斷健全,政府調控能力和水平在實踐中繼續提高。四是比較優勢明顯。我國人力資源充裕,勞動力素質較高,技術進步加快,產業和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 五是國際環境依然蘊藏機遇。(《光明日報》2008年12月15日)
毛群安:為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開展全國調研
國家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透露:衛生部長陳竺和中共衛生部九位黨組成員將分別率十個調研組,赴全國各地開展調研,廣泛征求意見,以使醫藥衛生改革真正反映社會訴求,體現人民利益。毛群安說,調研組聘請了衛生部政策與管理研究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將圍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十個專題開展。(《經濟要參》2008年第72期)
黃鶴圖:要重點抓好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
國土資源部耕地保護司副司長黃鶴圖說,從2009年起,除國家重大工程可以暫緩外,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全面實行“先補后占”。地方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大力加強土地整理,重點抓好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在中東部糧食主產區,打造糧食產能核心區和糧食戰略后備產區;在西部要大力開展節水工程,加大對平壩和緩坡耕地的整理力度。同時,積極穩妥地推進“村莊土地整理”,促進農業生產向規模經營集中,引導農民居住向中心村和小城鎮集中。(《經濟要參》2008年第72期)
王新奎:民企要四方面應對金融危機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著名經濟學家王新奎指出,民營企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做好應對措施:一是近期內,要充分利用政府的支持措施,渡過“存貨調整期”難關;二是中期內,要控制經營規模,避免在全球流動性短缺和信用危機情況下的資金風險;三是長期內,必須根據全球需求結構的變化,調整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四是必須改變行業內過度競爭的狀態,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加強行業內協調和合作。(《中華工商時報》2008年12月10日)
問題
副職扎堆折射“政府瘦身”困境
繼網傳遼寧鐵嶺市有9個副市長、20個副秘書長,河南新鄉市有11個副市長、16個副秘書長后,又有網友曝貧困縣湖南平江縣有10個副縣長4個縣長助理,有評論驚嘆,官員編制“沒有最多,只有更多”。政府機構的存在和維系雖然在法律上是出于公共利益的目的,但實際中擴大本部門的編制,不僅能夠為領導帶來更多的權力和聲望,更增加了其維持和提升自身地位的幾率。(《中國青年報》2008年12月5日)
“官員別墅”與小民之痛
審計署駐長沙特派員辦事處建百套豪華別墅,200多平方米一套的別墅,內部職工購買的價格約為2000元/平方米,一套房子算起來才50萬元左右,而市場價在200萬元左右;河南信陽國土局所建豪華別墅,分配給領導時僅收取建筑成本,每套約20萬元,實際價值約200萬元;江西景德鎮市民政局建了30套豪華別墅,每套別墅建筑面積260平方米,單價每平方米1000元,景德鎮市民政局領導班子和干休所工作人員,每人以20多萬元的低價獲得一套……在很多地方,政府官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住房好些、大些,平頭百姓似已司空見慣。但現在一些地方,一些官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對老百姓的這種“寬容”,大有“得寸進尺”之態。(《中華工商時報》2008年12月10日)
大學出版來到十字路口
曾經,大學出版被稱為是中國出版業的一支勁旅,憑借高等教育、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在出版中掘金,與占盡“地利”的地方社、占盡“天時”的中央社,三分出版天下。然而,進入了21世紀以來,大學社的發展似已進入瓶頸期,總體體量停滯不前。出版行政主管部門認為是體制束縛了大學出版的發展。多方利益博弈并進行妥協后,轉企改制已在大學出版社中全面鋪開。然而,與地方出版不同,“轉企改制”似乎并沒有給大學出版帶來實質性的觸動,或是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多重作用力之下的大學出版來到了發展的十字路口。(《中華讀書報》2008年12月3日)
趨勢
非常時期的決策之難
官方對經濟的判斷,10月份是“增長較快的態勢未變”,而11月份已變成“基本面未變”。形勢的快速變化,使宏觀決策和作出準確判斷的難度陡增。國家統計局在2008年7月份建議實施“一保一控”,即控制物價過快增長,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4個月后,高層就作出了經濟可能大幅放緩的判斷,于2008年11月5日部署4萬億投資刺激經濟計劃,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改變了一年前起實施的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12月1日)
記者黑名單制度將出臺
備受關注的山西煤礦“封口費”事件,再次公布處理結果。新聞出版總署官員說,將修改記者證管理辦法,并建立和完善記者“黑名單”制度。這次涉案的所有人員,都要列入黑名單,讓有過不良記錄的人員無法再獲得新聞記者證,禁止進入采編崗位。(《南方周末》2008年12月4日)
中國將成為亞洲最大的消費市場
2009年,中國將成為亞洲最大的消費市場,文化娛樂、住宅、旅游等占國內消費的比重將越來越大。近5年,中國消費年均增長13.1%。今后即使年均增長10%,到2020年,消費規模也將超過30萬億元。(《經濟要參》2008年第71期)
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臺階
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臺階,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四,年財政收入達5萬多億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比1978年增長40倍和30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顯著提高,為我們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理解和支持。(《經濟要參》2008年第74期)
加強對中央預算執行審計,避免有些問題屢查屢犯
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提出,要通過對中央預算執行審計,把預算體制中存在的一些障礙揭示出來。目前,120多個中央部門的財務負責人與審計署行政事業司以及25個派出審計局的審計人員一起共同研討在審計過程中發現的一些體制和制度方面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辦法和對策。他強調,應該促進整改效果的提高,避免有些問題屢查屢犯。(《經濟要參》2008年第72期)
未定稿
中國經濟不會出現滯脹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認為,中國經濟出現通縮的可能性很小,一個是我們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二是要理順價格形成機制,特別是一些資源性的大眾商品的價值和機制。關于滯脹,汪同三表示,如果把它定義為高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負增長,中國絕對沒有這種可能。因為現在中國的CPI呈現出一個下降的趨勢,CPI已經到了4%。(《中華工商時報》2008年12月3日)
高校教育改革應在更開放環境中進行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博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李培根指出,很多大學已經把社會服務作為其基本職能之一,要實現大學向社會的各種形式的知識轉移。然而卻忽視了社會或業界向大學的知識轉移。應該有更多的社會或業界人士走上大學的講壇,不僅是講座,還可以包括授課。此外,在大學生的課外創新實踐活動中,業界人士提供的指導咨詢對于學生亦將大有裨益。更進一步,大學的教育改革中,應該有社會或業界人士的參與。(《中國青年報》2008年12月8日)
我國宏觀調控政策應采取“一保兩控"模式
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室主任張曉晶認為,面對國內經濟下滑與華爾街危機蔓延的風險,我國宏觀調控政策應采取保經濟增長、控金融風險、控通貨膨脹的模式。張曉晶認為,控通貨膨脹之所以擺在第三位,是考慮到隨著全球經濟下滑以及我國經濟回調,總需求在下降,通貨膨脹的壓力在減輕。盡管對于未來而言,通貨膨脹風險還要警鐘長鳴,但近期風險并不大。(《經濟要參》2008年第73期)
舉措
深圳:政府推行大部門制度
深圳將取消區級政府,推行大部門制度,實行一級政府三級管,到2013年建成全新的公共服務型政府,比全國提前7年完成。第一階段,重新界定設置政府職能,整合調整政府機構;第二階段,創新政府運行機制和模式,完善決策執行監督的運行機制,大力培育發展社會組織;第三階段,徹底理順市、區、街道事權,逐步將區和街道全部變成政府派出機構,實行一級政府三級管理。(《中華工商時報》2008年12月5日)
廣州:設重獎吸引海歸赴穗創業
廣州市對符合條件的海外高層次人才給予創業階段、成長階段全流程財政支持,前期扶持資金由原有的10萬元增加至最高500萬元;對從事科技開發項目的,給予最高500萬元股權投資;對獲得合法注冊的風險投資或創業投資資金的企業,最高給予500萬元獎勵;在廣州投資開辦金融、醫療、建筑設計、律師、會計、咨詢等現代服務業的,最高給予100萬元經費補貼。(《中華工商時報》2008年12月11日)
數據
無償獻血已占臨床用血98%以上
《獻血法》實施10年來,我國自愿無償獻血占臨床用血的比例,已從1998年的5%上升到2007年的98%以上。(《光明日報》2008年12月15日)
我國注冊志愿者2946萬人
自1993年年底團中央發起實施青年志愿者行動以來,志愿服務已在全國范圍開展15年,累計有3.82億人次的青年和社會公眾為社會提供超過78億小時的志愿服務;按照《中國注冊志愿者管理辦法》進行注冊的志愿者人數為2946萬。(《中國青年報》2008年12月6日)
2007年全國旅游業總收入首破萬億元
統計顯示,2007年我國旅游業全年總收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達到10957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2.6%。(《經濟要參》2008年第73期)
2007年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91902.24億元
截至2007年12月31日,滬深證券交易所共有1550家上市公司,2007年共實現營業收入91902.24億元,較2006年增加18922.52億元,增長25.93%。(《經濟要參》2008年第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