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2008年年初的冰凍雨雪災害,到豐收之季四川廣元縣柑橘大實蠅事件的發生,我國的柑橘產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雙重災難,雖然各地都采取了相關政策,赴主產區指導產銷銜接,但是橘農們依然承受著無比巨大的壓力,對2009年開春后的種植農活茫然不知所措。與此同時,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許多工廠停工歇業甚至倒閉,促使眾多的農民工不得不返鄉考慮創業的問題。果園經營作為農業發展的一個大項目,面對這種復雜的形勢,本期焦點欄目急農民朋友所想,圍繞柑橘產業存在的問題及如何提高柑橘產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特推出專題——
柑橘是我國南方第一大水果,我國柑橘種植面積2007年已達191萬公頃,產量2059萬噸,面積居世界第一,產量為世界第三。我國栽培柑橘的省(區、市)有20個,但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四川、福建、浙江、廣西、湖北、廣東和重慶9個省(區、市),幾乎占南方各種水果總產量的一半,種植柑橘的收益是糧食的4.5倍,在相當一部分地區為地方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按照植物學特征對柑橘進行分類,品種數以百計。依照其果實特征可分為緊皮柑橘(包括枳類、柚類、金柑類、橙類)及寬皮柑橘,其中栽培面積廣、最具食用價值的為橙類及寬皮柑橘類。
橙類柑橘包括甜橙(又可細分為圓橙和臍橙)、酸橙、夏橙。臍橙起源于我國,美國、日本、西班牙等國從臍橙芽變中選育出許多優良品種,我國又從華盛頓臍橙芽變中選育出奉節72-1臍橙。哈姆林甜橙原產美國佛羅里達州,引入我國種植后,1985年評為我國農業部優質果品。該品種樹勢較強,果實橢圓形或圓球形,單果重120-140克,皮薄而光滑,果肉細嫩化渣、多汁、味甜,具香味,含可溶性固形物11%,含糖8~9克/100亳升,含酸0.8~0.9克/100亳升,無核,品質優,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加工品種。
寬皮類柑橘根據果實大小、果皮厚薄及當地習慣命名,分為柑和橘兩個亞類。主要品種有溫州蜜柑、衢州椪柑、福建蘆柑及南豐蜜橘、廣東砂糖橘、黃巖蜜橘、蜜廣橘(又稱火橘)、紅橘。寬皮類柑橘具有易剝皮的特性,果形為頂部內凹的扁圓形,無核或少核,芳香物(以萜類物為主)以油胞態集中在果皮,苦味物(以柑橘苷為主)富集于核中。寬皮類柑橘適宜鮮食,加工則存在難以采用機械剝皮及去核的問題,綜合利用是提高加工企業經濟效益的必由之路。
我國柑橘生產目前存在的問題有: ①品種結構不合理。目前,我國柑橘產量中甜橙約占30%,寬皮橘為65%,與世界柑橘主產國相比,我們既有互補性,又有缺陷。互補性是指其他主產國寬皮柑橘少,只要提高品質,就可打入國際市場。缺陷是甜橙少,國外的可趁虛而入,特別是3~9月份是柑橘淡季。②成熟期過于集中。在柑橘的成熟期上,我國存在的問題更多。中國70%以上的柑橘是中熟品種。我國柑橘的人均占有量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就已出現了柑橘“過剩”現象,除我們的購買力相對較低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成熟期過分集中。③果實的用途和流向。我國95%以上的果實用于鮮食,加工的主要是橘瓣罐頭的生產。我國發展柑橘榨汁生產有兩個制約因素:一是人多地少,農民對土地的期望值較高;二是規模化生產,我國的加工廠不能全年滿負荷工作,加工成本與國外相比高得多。入世以后柑橘業受到沖擊最大的是加工業,特別是橙汁加工業,中國柑橘制汁業在規模、質量及價格等方面尚不具備國際競爭力。
總之,柑橘具有采摘期集中、銷售時限性強的特點,寬皮類柑橘鮮果表皮松軟、不耐貯藏、不宜長途運輸。銷售難是制約這一產業發展的“瓶頸”。為緩解“賣橘難”的困憂,各柑橘產區都力求在加工技術上有所突破,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各柑橘產區就將柑橘深度加工列為振興當地經濟的重頭戲。無奈經營者對柑橘加工知識缺乏理性認知,忽視對鮮果加工性能的可行性分析,片面認為凡是柑橘就能用于加工,有的甚至誤認為加工就是處理鮮果“下腳貨”(品質差的等外果),導致加工產品檔次低下,企業壽命短暫。
鮮果品種是否可用來加工,取決于該品種果實的外形、果徑、強度是否符合加工設備的設計要求,加工過程果實內含物轉化是否正常,果汁風味是否凸現,投入產出是否合算。以栽培歷史長達1300多年的南豐蜜橘為例,該品種在漫長的栽培歷程中盡管已派生出多個品系,但其共有特征是:果徑小(又稱乳橘)、外形扁圓、頂部內凹、囊瓣大小不一、囊壁薄嫩易糊、囊壁囊胞貼結牢固、芳香素以油胞狀態存在外表皮,鮮果容易剝皮,可食部分糖度高,甜酸適度,口感舒愉,鮮食是珍品,而用來加工則屬次品,果汁風味及出汁率不及中育7號等甜橙品種。加工工效之低,生產成本之高,令人卻步惋嘆。
農業產業化的出路在發展加工業,在綜合利用、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方面,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是龍頭、種植戶是主體、農技部門是助力器。在調整柑橘品種結構的運作體系中,加工企業處于主導地位,與種植戶是利益共同體。雙方在自愿、平等、互利互信的前提下,可采取以下模式建立基地:
一、訂單農業模式
加工企業根據市場調查資料確定產品品種和生產數量,在當地現有寬皮柑橘品種中選擇合適品種,與種植戶簽訂長效鮮果收購合同,對橘園進行標準化管理。具體品種選擇視產品而定,加工果汁選用皮薄汁多、無核或少核、果肉香氣較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甜酸適度的楊小2-6、小果97-2、小果SS-7等品種;加工罐頭選用果徑大而勻稱,囊瓣大小一致,囊壁厚而韌的南豐紅橘、寧都紅橘、溫州蜜橘等品種。上述幾個品種目前只能手工剝皮及去核,生產規模受到限制,可作為近期主導品種、中遠期輔助品種使用。
二、承租返包模式
加工企業長期(20年以上)租賃種植戶土地自建新橘園,建好后返包給種植戶管理,鮮果全部供加工企業自用。采取這種模式,6~8年橘園進入盛產期,前期投資較多,但能長期穩定供應加工所需的優質原料。
三、換種補償模式
加工企業支付給種植戶一定數額的換種補償金,將種植戶原有不結果或坐果少的實生樹、果實品種低劣的變異樹、樹齡過長需要更新的衰老樹以及抗逆性強的短枝樹作為嫁接用的砧木,從外地采集適宜加工的中育7號甜橙、哈姆林甜橙、蓬安100號錦橙、開陳73-1錦橙枝條作為嫁接用的接穗,在砧木樹冠的主干、主枝、分枝上進行高位嫁接,嫁接后交由原種植戶管理,果實由加工企業長期以保護價收購。高位嫁接成活的新樹,吸甜橙加工性能好、產量高之優,納本地蜜橘適應性強、樹齡長之勢,優勢互補,改變老樹相形見絀的樹勢,結出符合加工要求具有甜橙風味的果實。嫁接宜在春季進行,次年新枝開花結果,4~5年橘樹進入盛產期。與上述兩種模式相比,這是一種占地少、投資省、見效快的長效基地建設模式。兼顧加工企業近期、中期、遠期的生存與發展,將三種模式巧妙結合,因時順應市場需求調整主輔柑橘品種結構,更能獲得令人滿意的經濟效果。(江西省南豐縣老科協 饒大成 郵編:344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