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烏豬是在原大河豬(大河豬是列入國家級豬品種資源保護名錄的優良地方豬種,因原產于云南省富源縣大河、營上一帶而得名,具有肉質優良、適宜加工優質云腿、毛色火紅、耐粗飼料等特點,屬烏金豬的優秀類型)的基礎上,利用現代遺傳育種理論和技術,經過多代選育而成的瘦肉型豬種。它具有肉質好、肌肉脂肪含量高、生長快、繁殖強、耐粗飼、抗病等優良特性。開展雜交生產瘦肉型豬以來,大河烏豬為少有的優良母本,其純種與英系大約克夏雜交生產的雜種豬是腌制“云腿”的優良原料豬種。其基本特征如下:
1.體型外貌。大河烏豬背毛黑,毛尖略褐,在陽光照射下呈金黃色,俗稱“火毛腿”。體質結實,體型勻稱,各部分結構良好。口大小適中,嘴直長,端部有三道淺皺紋,俗稱“三道箍”。額部有菱形淺皺紋,俗稱“八卦”。耳中等大小,耳尖下垂。身軀較長,背腰平直,胸部寬深,后軀豐滿,腹部緊湊。乳房發育良好,共有6~7對。四肢健壯,肢蹄結實。
2.生長發育性能。6月齡公豬平均體重72公斤,體長114厘米,胸圍96厘米,腿圍72厘米。成年公豬體重143公斤,體長149厘米,體圍105厘米;母豬相應體重為130公斤,體長143厘米,胸圍124厘米,腿圍92厘米。
3.育肥性能。在每公斤混合料含消化能12.5~13兆焦,消化粗蛋白14%~16%的營養水平下,從25公斤體重開始育肥至90公斤,日增量647克,消耗指數3.3。180日齡左右體重可達90公斤。
90公斤體重屠宰,屠宰率74%,膘厚3.3厘米,后腿比例29%,眼肌面積27平方厘米,皮厚0.32厘米,胴體瘦肉率54%以上,肌肉脂肪含量7%,pH值6.2,大理石紋和肉色評級均為3.1。
4.繁殖性能。公母豬性成熟早,公豬3月齡、母豬4月齡就可以配種受胎。公母豬適宜初配月齡為6個月,體重70公斤左右。仔豬42日齡斷奶后窩重56公斤。經產母豬窩平均產崽10頭,初生窩重8公斤,20日齡窩重35公斤,42日齡窩重64公斤。
5.雜交利用。以大河烏豬作母本與英系大約克夏雜交生產的肉豬170日齡體重達90公斤,耗料指數3.2。90公斤體重屠宰后腿比例30%,眼肌面積32平方厘米,瘦肉率57%,肌肉脂肪含量4%。
大河烏豬于2002年12月14日被國家農業部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國家級新品種。2003年2月27日正式獲農業部批準,成為繼蘇太豬之后云南省第一、中國第二育成豬新品種(彩圖參見81頁圖10)。(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大河種豬場 朱小喬 郵編:655500)